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独具特色的贡献之一。它既否定旧唯物主义的消极受动论,又否定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置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简要地提出过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没有详细地论证和发挥。鉴于旧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他遗憾地说:“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经过了“博士论文”、《莱茵报》、《德法年鉴》、《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纲》和《形态》等几个时期。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能动性原则后 ,又克服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受动原则的错误 ,以实践为核心建构起了自己哲学的理论体系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主导性原则。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将实践作为人与世界统一的桥梁 ;突出了哲学参与现实生活、改造世界的功能 ;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一切哲学的最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观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他在指出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趵局限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揭示人的主体性,注意了从主体活动、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逐步确立起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逻辑框架就是哲学与现实相互作用,或哲学能动地作用现实。这一基本立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人的本质之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揭示,对实践之对象化和克服异化的统一的揭示,以及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能动性的吸收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被动性的克服,而得以充分的论证。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随着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最终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哲学范畴。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和依据 ,对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总体的批判 ;同时 ,马克思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 ,为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既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合理性超越,又实现了对它们的积极扬弃(即将其中蕴涵的唯物性和能动性引入自身),指明了新唯物主义与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精辟地阐明了他的新哲学的实践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实践本质。如果用“唯实践主义”代替科学实践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诠释成“实践主义”,那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而是倒退到了他已经抛弃掉的旧哲学上去,对之作了退行性理解。  相似文献   

7.
“受动性”是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有意识的受动性;实践的受动性;社会化的受动性,把受动性理解为受制约性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通过对受动性概念的改造和阐发,马克思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同时也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他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受动性与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重新确立了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为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雏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两种唯物主义的区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前一种唯物主义,马克思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主体性作为以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为宗旨的哲学范畴 ,在唯心主义阵营中徘徊和嬗变 ,而与唯物主义哲学无缘。费尔巴哈曾试图占有主体性 ,并且在通往主体性的道路上付出过艰幸的努力 ,但始终没有跨越主体性这个“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深谙主体性对唯物主义的巨大价值 ,以实践作为中介 ,胜利地完成了从唯物主义本体论向主体性的跨越 ,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主体性领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世界观的。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构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思想前提,只有彻底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才能最终清算黑格尔派,因此,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费尔巴哈过渡到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重要标志。但是,在这两部著作中,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带有浓重的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回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不仅对于恢复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具有一般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而且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推翻了一个传统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其是形而上学的而归属于旧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在其“形而上学性”而在于其“直观性”。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深刻本质 ,不是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而是在于克服其直观性 ,创立从实践出发的实践唯物主义 ,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出发还是从唯物主义的现实生活出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介,展开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从感性的对象入手还是从人本身的生活入手,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水岭。面对现实的生活,走向"精神的绝对的社会主义"还是"群众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找到解放自己的现实道路,即"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的道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将旧唯物主义改造为革命理论的哲学成果,也是马克思扬弃旧哲学的最终哲学样态。在唯物主义历史化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辨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中自然科学的直观和最高的直观构成的二重性的直观的逻辑优先性,全面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通过揭示感性对象与感性活动的真实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不仅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论停留于抽象的人的概念,更是以高级的哲学直观超越了直观范畴,从而建构起生产逻辑有机介入的实践范畴,使得直观本身在历史化了的唯物主义中获得异质性重生。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重要思想也正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的中心内容。把握科学的实践观不仅是在纷繁复杂的哲学纷争中区分新旧哲学观的关键所在,亦是今天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的哲学教材一般都把实践的特性概括为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这些概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实践的特征。但是,我们认为,除了上述三个特性之外,实践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受动性。认识实践的受动性,对于在理论上全面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论断,正确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推动下,走上了唯物主义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水平之上,而是越过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科学的实践观的提出是重大的一步。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9页)。正是在这个文件里,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从实践观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冲破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论和唯心史观,包含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列宁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对人的本质作出的精辟论述既是对自己以往人学理论的深刻总结,又是为日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立场。马克思基于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将现实性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基点,揭示了以往一切唯心主义抽象思辨和旧唯物主义直观感受的不足,从现实出发引出批判的张力。马克思将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进路,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机联合,并洞察了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及现实意义。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考察,提出社会关系"总和"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状态,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