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伟大民族,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自古就有血缘、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千百年来,她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喜庆日子。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家表示热诚的祝贺。也借这个机会向我区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几点希望,供同志们在科研工作中作参考。第一,罂科学地继承发扬藏族文化中国有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勤劳、智慧、勇敢的藏族人民,在同各兄弟民族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充实了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馨庵 《中国藏学》2006,(2):293-29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现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很早就生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汇合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经过曲折的历史过程,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缔造了统一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和发展了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藏独立”的由来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岩 《西藏研究》2000,(1):17-29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近代以来全世界无人不知,也从未有哪个国家敢于公开否认的事实。藏族与我国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在长期的历史中,藏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近代以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尽到了自己的光荣职责。至迟在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已有人类生活。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对藏族的先民不甚了解,泛称之为西羌。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标志着藏族的形成。唐朝将文成、金城两公主远嫁吐蕃,双…  相似文献   

6.
藏族的语言和文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之一。藏族绚丽多采的文化,是青藏高原的一朵奇葩。为世人瞩目。作为藏族文化传播载体的语言和文字,同样是中华语文丰富资源中的一个瑰宝。藏族的语言和文字,不仅具有重大的语言学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民族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的价值。中国56个民族中,32个民族使用35种汉藏语系语言,使用人口约10亿多,除去汉语,少数民族使用人口也有4千多万。汉藏语系由于分布辽阔,使用人口众多,不仅是中国语言的主要类属,而且遍及印度、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也是世界语言类属中的一个主要语系。这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14,(9):M0002-M0002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编写这样一部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水乳交融、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无论起源早晚,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交相辉映,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奠定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几个省、区,其分布之广约占全国面极的四分之一。这个民族(特别是西藏)在吐蕃王朝时期,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到了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寺院集团得势之后,使藏族人口锐减,生产下降,经济落后,社会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本文试就黄教对藏族生产和人口发展的影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丁漫 《民族学刊》2022,13(12):118-126, 158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