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民族关系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就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此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西藏战略主导产业,也是拉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本文选择了三个旅游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1年对拉萨市和林芝地区三个旅游相关企业就业情况的调查访谈.文章从企业中藏族就业数量和职务等级的视角,全面调查分析和探讨了西藏藏族的就业地位和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青海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的传布,悄然渗透入青海藏族民歌之中,不仅成为民歌的重要内容,还影响着民歌的叙事方式,强化其社会道德规劝的功能.但,青海藏族民歌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也反作用于藏传佛教,起到了促进藏传佛教民间化、大众化的作用,更成为藏传佛教自身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李安宅是译介与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进行中国化实践的先行者,他对中国藏族社会和美国印第安祖尼社会的考察都是通过身历其境的观察与直接的文化接触而完成的典范性研究,是对"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证验终"治学方法的完美呈现。李安宅对实地研究的积极推介和努力实践、"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有机结合等方法对增进文化了解与沟通都具有开拓性意义,其实地研究的价值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内隐测验与外显测验,探讨了藏族、汉族大学生对内、外群体的态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内隐测验上还是在外显测验上,被试均表现出对本民族较强的内群体偏爱效应,但藏族、汉族大学生在内隐测验与外显测验上的效应大小是相反的,藏族大学生在内隐测验上的内群体偏爱效应小于汉族大学生,在外显测验上的内群体偏爱效应大于汉族大学生;且内隐测验结果与外显测验结果不相关,二者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6.
试析清初对青海藏族社会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初期,对青海藏族部落的治理,经历了由松到紧的一个过程,罗卜藏丹津事件的发生是此过程的分水岭。文章主要探讨了顺治到雍正年间对青海藏族部落治理的状况,认为通过雍正年间的悉心治理,清代加强了对青海藏族社会的管辖。 相似文献
7.
覃忠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Z1):229-231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给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提出对策希望大学生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得到更科学的、更合理的配置,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甘青藏族妇女社会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青藏族妇女的传统社会地位、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藏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三方面作了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代甘青藏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就业竞争的软实力.事实上,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时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应把就业准备重点放在软实力的储备上. 相似文献
10.
千百户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在青海牧区的藏族社会中存在了几百年,这种制度的实质与土司制度并无大的差异,它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历史、环境、社会原因。文章利用文献资料对青海藏族千百户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千百户的空间分布、千百户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民族地区,藏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并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西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使西藏传统文化为西藏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当今藏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在撒拉族与藏族的交往关系中,有"许乎"、"奥西"、"夏尼"和"达尼希"四个表示两族关系的词,其中",许乎"与"达尼希"是最常用的。"许乎"是藏语,意即朋友;"达尼希"是撒拉语,意即"认识的人"或"熟人",也可以引申为朋友。两者是甘青边界循化县撒拉族与藏族之间经常用以表示相互关系的称谓。在这里,撒藏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家庭之间有经常性的来往,他们互通有无,互相提供方便,在长期的交往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但是,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登的族群关系变量,尤其是族际通婚率来衡量撒拉族与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紧密程度,是行不通的。本文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经常性的观察,认为族际关系的好坏不能只通过有无族际通婚现象或族际通婚率的高低去衡量,至少这个衡量指标在循化县的个案中是没有解释力的。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吸纳印度佛教,特别是华严类与密教类布施理论,强调内财施的精神特质,即无我、无主体性信仰基础上舍财、舍我的布施,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资源动员和干预社会经济的能力.在近代甘青藏区,藏传佛教在多样化布施的基础上,吸纳社会财富,并通过寺院经济运营,成为区域社会的财富中心.其影响溢出寺院之外,以其消费能力与剩余资本存量影响着区域社会市场分布.此外,寺院集团的超经济剥削与宗教对农牧业生产的干预,则迟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其存在本身,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政教合一制形成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四省藏区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新要求,面临加快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四省藏区受相似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关系和民生改善诉求等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导致区域社会治理更加重要、复杂和艰巨,因此亟需转变由政府包揽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分析四省藏区社会治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基于人本管理提出四省藏区社会治理的新理念;综合人本管理和社会系统管理观点,提出四省藏区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借鉴平衡记分卡理论,从利益、主体、环境和学习等四个维度提出优化四省藏区社会治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云南中甸经考证被确认为是西方探险者向往的“香格里拉”之后,它所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知名度便迅即高涨。不少对迪庆高原(青藏高原边缘)风土人情的描写虽然大同小异,却也颇得媒体青睐。其实,早在这些新闻和游记之前,就有一些厚重扎实的专著问世,细致周详地刻画了云南藏区的方方面面。王恒杰先生的《迪庆藏族杜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北京,11.80元)就是其中出色的一本。 这本书虽然看上去并非鸿篇巨制,却以20万字的篇幅涉及了从石器时代到1949年之前的时间跨 相似文献
18.
略论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进行综合论证。从中华民族文化源流的宏观角度论述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关系。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提出自新石器时代起 ,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三大民族系统。这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更高发展层次便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系统 ,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源和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 ,主要论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大地上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历史渊源关系 (重点放在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上 ) ,证明藏族及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吸收和融合中华大地上三大民族系统的文化成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噶玛巴活佛系统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最高活佛系统,该系统对多康藏区的政教影响巨大,其与多康藏区间的关系成了11世纪以来藏区政教关系的一大特点,在错综复杂的古代藏区政教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噶玛巴活佛系统宗教实力是以西藏及多康各地属寺和信徒为基础,以周游各地,传法收徒,调停地方纠纷,联结地方势力来保持的,从而加强与多康藏区的互动关系,在多康藏区拥有众多信教群众,并有部分地方性政教势力.同时,在西藏地方与多康藏区、多康藏区与历代中央王朝间的关系中也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藏族女性形象大量出现于网络,使得其从现实到网络中发生了巨大的社会角色与地位变迁。她们的角色地位确立过程得益于网络社会的崛起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得益于藏族文化的独特性,得益于藏区旅游热和"美女热"。她们通过中青年女性形象所代表的地方文化、明星形象获得了关于对"藏族人"及其文化的认同。这也使得她们从传统社会的家庭角色演变为更为广阔空间的网络社会角色,"藏族人"的形象代表、文化传承的角色、旅游大使的形象都使得她们超越了藏族男性在互联网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