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造成城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乏、科技投入不够、技术落后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认识问题,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性质认识不足;二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对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物质生  相似文献   

2.
按同一价格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重估价是科学地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依据,同时,也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一、估价的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六大系统的设施:1.能源系统设施;2.水资源及供、排水系统设施;3.交通系统设施;4.邮电、信息系统设施;5.环境系统设施;6.防灾系统设施。这些设施的价值是城市资产存量价值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现存的城市基础设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地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而形成的,因此,目  相似文献   

3.
《城市》1993,(2)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首要的意义,其作用举足轻重,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同城市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协调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实质就是使基础设施如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论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芸 《城市》2007,(6):32-36
一、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有限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市建设维护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出租车牌有偿使用费、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等.尽管收费项目较多,但这些资金与建设所需要的投入相比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建设投资体制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特征。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能源、城市给排水、城市交通、邮电通信、城市防护、城市环境等六大系统。它是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载体,是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它对城市的现在和将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阐释、国际经验、问题研究以及对策选择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从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等视角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为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祖刚 《城市》2014,(12)
正在我国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平台对各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地方财政的投融资能力和资金运用效率,造成这一状况的深层原因在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分析暴露出的问题,从管理体制的根源寻找解决方案,将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存在的弊端(一)投融资主体单一,缺少实体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若干城市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竞争力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设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地考察和研究城市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有利于城市政府制定正确、积极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有利于保证和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本文首次提出反映城市全面进步的“城市竞争力”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在对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反映基础设施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以天津为重点实证研究了城市建设对城市竞争力的带动影  相似文献   

9.
金丽国 《城市》2011,(11):41-44
在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行资本,对实现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讲,公益性、社会性及超前性是城市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等主要特点。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这些特点,在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其基本方式一般是由财政投资、政府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一、抓住机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的欠账以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国家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城市承担着很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是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着力点应是投资需求和消费要求双管齐下,短期内以适度扩  相似文献   

11.
李祺  姚鹏  孙钰 《城市》2014,(10)
正一、引言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是实现城市功能定位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作为可收费物品,基础设施最突出的特点是价格机制对他们同样适用。也就是说,这些物品的最终消费者或政府中介可以为它们的"使用"直接付费。所以,市场机制完全可以被应用到这类物品的提供上。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政府投资的单一模  相似文献   

12.
《城市》1991,(1)
(一)探讨了城建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城市多功能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重要基础工作,城市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二)论证了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迫切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须臾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背景与挑战(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挑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6.66亿,城镇化率达到了49.68%。依据诺瑟姆曲线所揭示的城镇化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主体为"人口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而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住房、公共设施等物质载体建设并没有做到同步推进,作为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实践.天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国内具有典型性,为城市房地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历经多次发展演变,天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体制性痼疾,正处于深化改革、 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笔者通过调研,分析问题及成因,厘清思路和方向,以期为顺利稳步实现转型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的经济基础,而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又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滞后,城市交通不畅,还影响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经济发展只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既互为掣肘,又相互促进。 一、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寒暑表  相似文献   

16.
加强超大城市的城市病治理,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北京为例,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交通道路、污水处理、能源生产等领域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但首都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地铁覆盖面不够,污水处理缺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需要系统性治理。加强北京超大城市病的治理,需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指导,加强首都城市圈基础设施均衡化、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加大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密度和覆盖面,构建首都水生态圈,开发低碳新能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疏解非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人口外迁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广州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实质就是要提高广州对世界的开放度,增强广州对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就对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对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综合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个综合管理问题,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对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高效能的综合管理,是广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就业状况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就业战略中,除了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创造外,还要重视就业机会的创造,实现充分就业。本文以贵阳市劳动力资源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贵阳市人口与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出发,对贵阳市的就业承载力进行评价,揭示贵阳市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促进贵阳市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要出发,提出充分实现贵阳市劳动力充分就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成为推动贵阳跨越发展的基础,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马路反复开挖等),但随着城市开发体量、密度的不断增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城市核心区,其土地资源紧缺,如何集约化布置市政基础设施已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文章从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的建设需求与建设条件出发,探讨二者集约化共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从空间关系上提出了二者存在竖向共建和水平共建两种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下二者功能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不同模式的工程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在前期方案阶段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既是对传统"圈地式"、"造城运动"、"掠夺式"旧有城镇化的反思,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生态建设重要发展思路与途径。旧有城镇化建设进程后的国土"千疮百孔",城乡空间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需要适应于以城乡生态宜居为首要目标,走集约、绿色、城乡特色分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的城乡生态建设规划框架与理论,同时需要起到缝合弥补、整合改良、提纲挈领作用的规划方法来修补、缝合、改良、统筹现有城乡环境物质空间。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本质上要求城乡规划更好地应对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综合性,绿色基础设施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和生态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人们对土地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新认识。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服务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健康、综合效益发展的生态学框架,立足于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资源关系的统筹城乡自然、人文生态生活支持系统。可以说,绿色基础设施正是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的重要规划理论与方法,但二者尚未实现真正实质意义上的系统衔接。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城乡规划专业角度如何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体系构建与城乡绿色空间系统用地布局落实等实现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美好的理想家园这一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物质空间环境目标。论文从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工作内容及其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入手,在认识论的层面去解析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空间建设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关系,在方法论的层面去建构基于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空间网络体系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从技术手段层面以绿色基础设施线性要素系统、面状要素系统、点状要素系统以及绿色生态技术工程系统为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空间规划具体落实层面,建构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城乡绿色空间不同层级的各要素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用地布局落实技术框架,同时提出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具体策略,以对城乡绿色空间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并针对新型城镇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长效管理与维护提出针对性方法与策略。论文共分为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及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明确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界定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阐述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框架。第二章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哲学思想基础、概念缘起、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等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建设实践与先进经验借鉴等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回顾我国古代"绿色基础设施"相关思想与实践,并归纳总结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现行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第三章通过论述新型城镇化概念、特征、核心目标以及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城乡规划角度涉及层面,同时对应论述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内涵、特征、与重要作用等方面,立足新型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之间的同构关系进行辨析,即核心价值、目标体系、空间尺度、作用载体等同构关系,并分析了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的相互影响,揭示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的保障作用。第四章重点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构成、规划类型以及层级体系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证,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提出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与相关操作性的技术框架。第五章则在第四章中所建立的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下绿色基础设施不同层级的线性要素系统(GI廊道系统)、面状要素系统(GI基质系统)、点状要素系统(GI斑块系统)、生态技术工程要素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四个重点要素系统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技术层面的规划设计分析,针对不同尺度层面(宏观城乡层面、中观城市、镇、乡村层面、微观生态社区层面)对各要素系统规划进行用地布局落实。第六章主要对适合不同尺度层面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出建策,包括城乡绿木、林、森策略;绿色农场策略、绿色屋顶、绿墙策略、绿色街道策略等,并针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提出优化建议。第七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