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家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赵树勋“儒家资本主义”这个原来只适用于日本的名词,现在似乎正在失去其初始的含义,而成了一种对所有亚洲新兴工业国的概括。于是,当人们在90年代欢呼太平洋世纪到来之时,儒家思想这个古老的幽灵又重新徘徊在亚洲的上空。现在,不仅有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无摩擦的资本主义”不过是一种空想。数字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且还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积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日本等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相继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大大增强了非西方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信心。一些学者和政治家们在寻找东亚社会成功的秘诀时产生了一种浪漫的看法,即:亚洲国家不仅能够在家族、社会、国家优先,不破坏传统的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而且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似乎比西方的资本主义更胜一筹:它既能保持资本主义的效率,又能避免(至少是减轻)它的冷酷无情。所以,有人提出了与西方价值观相抗衡的所谓“亚洲价值观”概念,“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之类的预言也盛行一时。但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  相似文献   

4.
翻开世界近代史可以看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侵略,处于前资本主义形态的东方各国,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日本却是个例外,当它刚刚步入半殖民地不久,却神奇般地摆脱了殖民地的不幸命运,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并在短期内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原因何在?本文将在与亚洲其它国家的比较中探讨之。 列宁说:“在亚洲,只有日本,也就是说。只有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造成了能够最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①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在亚洲孤军突起,没有象中国和其他国家那…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亚洲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建设性的双边伙伴关系。但是亚洲国家形成“与西方传统不同的亚洲国际关系模式”仍然任重道远。作者认为,亚洲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理应把亚洲国家特别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团结起来,全面实现“亚洲共同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亚洲价值或东方价值是近年来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一个热门话题。究竟有否大一统的静止的亚洲价值,抑或这仅仅从修辞学角度说才有意义?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于东西方流行观点的独特看法。在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否定有所谓“亚洲价值”后,作者还具体分析了日本和中国的有关价值思想,认为西方可从东方哲学中学到许多经济伦理学教益。本文对我们了解东西方价值研究的新动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1996.5.3)于光远第一部分书面提要(一)我们来这里讨论的是时代性的问题/什么是当前时代的质的规定性/19世纪是古典的资本主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取得辉煌胜利,也是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显露...  相似文献   

8.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声称“地球的历史……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关键是亚洲的崛起,而亚洲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东亚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在东亚经济的带动下,南亚等国也加速了调整过程。亚洲经济的兴起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文章列举了亚洲在这方面的潜力。最后还深入分析了环太平洋国家、特别是有关大国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所制定的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无论怎样理解马克思有关“卡夫丁峡谷”的论述,都不应否认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应掌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拘泥于片言只语。由于基本历史前提不同,不能用所谓的两条衡量标准来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更不能以所谓“还没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来解释我党的现阶段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的基本论述。作者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揭露、批判当代资本主义采用新形式对人加强奴役与压抑,具有积极意义。但他站在弗洛伊德主义立场上,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龟缩成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的矛盾,并把“单面性”看成是超社会制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尔库塞关于社会“单面性”根源的理论。认为其中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值得研究的新现象,所论不乏合理因素,具有现实感,但其基本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悖。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尔库塞关于“单面社会”革命前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日元国际化”的口号下,推行日元基准货币化计划,谋求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和以日本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日元圈”首次进入了组织化、制度化阶段。它无疑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众多的制约,大大约束中国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选择余地。本文依据基准货币的基本特性,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框架内,探讨了日本推行“亚洲日元圈”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从亚洲地区经济的各层面和基准货币的三种货币功能分析了“亚洲日元圈”的既成基础及日元基准货币化的近期可行性;并根据冷战后日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预测了“亚洲日元圈”前景中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这本重要的书满足了一项迫切的需要。资本主义曾经是过去5个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基石,但是除马克思主义编史工作以外,写资本主义历史的却很少。甚至人们都回避使用这个字以及另一些有可能和马克思主义有联系的字眼,例如“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们如此胆怯的情况下,当你打开一本书看到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不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世界上各种社会所带来的意义深远的剧变,就不可能了解当今时代”这样的话,你会感到耳目一新。作者是巴黎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1917年十月革命起义前夕,列宁即提出必须在俄国采取战时非常措施,但认为它的意义仅仅在于摆脱灾难、饥荒和巩固工农政权,认为这样做只不过是借鉴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经验。作者认为,国内战争时期,苏俄采取战时非常措施,与所谓的“直接过渡思想”没有联系。在实施战时非常措施的过程中,列宁在过渡的问题上,反对“急躁轻率”,反对“图快”,反对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行事,未产生所谓“直接过渡”的思想或者说“顺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亚洲问题的学者所了解的有关马克斯·韦伯的某件事情,不幸是错误的。这就是,亚洲各社会无法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式是由于印度教、佛教、儒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中缺少一种类似“新教伦理”的东西这个臭名昭著的“韦伯命题”。许多人经常错误地声称这是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其实,韦伯根本就没有说过这样的事情。韦伯做了大规模的跨文化分析,《新教  相似文献   

15.
试论韩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对近几年韩国的“廉政风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作者认为,韩国金钱政治的根源在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经济上的“政府主导型”政策和文化上崇尚“人治”;而这场政治革新运动的背景则是近十年来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经济上实现了转轨,市民社会基本形成以及军队改革初见成效。从韩国的经验,作者归纳出几点对亚洲后发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即政治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政治传统和社会现实,政府不宜过多直接干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过分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全民反腐倡廉的教育和法制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与“亚洲伦理工业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H.卡恩在《1979年及其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一书中,把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地区称为“亚洲伦理工业区”,并以令人信服的经济数据证明,儒家文化在推动现代化的经济增长方面显示了强大的活力。“亚洲伦理工业区”也许是一个比“儒教资本主义”更为恰当的概念,因为,这一地区能够被看作一个完整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伦理基础。这种伦理基础构成了东亚工业文明精神。然而,对东亚工业文明精神的讨论由于一些学者对韦伯理论的误解而引入歧途,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韦伯命题”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赵宝华资本主义,这个词对于中国大众来说好像已不陌生了。文革十年中,大批“封资修”,其中资本主义就是一条。在1957年到1978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的老百姓被告知,资本主义是十恶不赦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8.
论清末新政期间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1~1911年清末“光宣新政”的10年,是通常被人们所忽略或被经济史学界长期忌讳谈论的一个历史阶段。作者从崭新的角度论述了这一时期处在危机四伏之中的清政府以主动应变的姿态,实行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变法举措,进一步推行“利用外资”的政策。文章以较大的篇幅重点阐述了“自开商埠”和引进、利用外资在繁荣城市经济、刺激国内资本主义因素增长和促进开埠城市的近代化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书作者提出了有关发展批评理论的新见解。他指出,批评理论是资本主义从传统到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在基础理论方面,应该使之现代化,以使其能够面对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作者指出,需要通过新观点,即:重视消费者、环境、技术、文化和“技术资本主义”其他领域的发展,重新确定用以前的批评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本书将会使从事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感兴趣。本书馆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索书号:BQ—O/40032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资本主义》简介宁跃《21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海尔布罗纳是美国有影响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这部新作力图阐明资本主义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旨在确定和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作者认为,在传统社会里,经济并不是生活中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