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威廉斯的“文化”概念是对“文化与文明”传统割裂出的两组二元对立范畴(精神性的文化与物质性的社会现实、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弥合,文化被界定为整体的、日常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威廉斯拒绝了文化的超然立场,将文化置入物质的、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整体之中。在威廉斯看来,文学也不是一种抽象形态,而是于特定的在场中进行的构形过程,他提出的“文学即写作”的文学观将文学导向了既恒久存在又发展变化的实践样态。文学与文化以“感觉结构”为“中介”呈现出一种相互映现、相互交融的关系,文学映现了动态而现实的文化,文化中潜藏着文学的根源和那些活生生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最具历史地位的、与“黄河—长江文化圈”、“印度河—恒河文化圈”相呼应的“地中海文化圈”,其重心始在西亚两河流域,之后西移希腊,后至罗马。到中世纪,近代意义上的“欧洲”和“西方文化”(欧洲文化)取代“地中海文化圈”的地位。文化类型上具有共同质素的地中海文化分解为:以伊斯兰教为主的阿拉伯文化,与基督教及后起的近代西方文化。“地中海学说”虽已失去其文化类型上的意义,但是“地中海文化圈”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地区内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同上述另外两个文化圈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解读晚期希腊哲学,历史地评估“欧洲”与“西方文化”,考察“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的“同一”与“差异”均表现在二者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 两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时间关系”应当理解为:风格的群体性呈现流派的存在,而群体性风格的思想倾向则表现为思潮或在思潮影响下产生。整体上,文学思潮在发生学意义上是先于文学流派,而文学流派又以“风格群体”的生成过程再现了一种文学思潮发生的全部过程。文学思潮在其生成过程里,其作为承载或表征社会精神文化具体走向的一个因素,它总是或多或少与生发之时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联系。文学流派的生发及其“特异性”是与各主体之间“学养相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和“个性同一性”等因素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托尼·贝内特是当代文化研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均有不凡成就.本文以贝内特学术思想逻辑发展脉络为线索,试图勾勒出他学术思想的整体构形,指出贝内特在后现代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立场上,围绕文化(文学)自律和他律关系,揭示铭刻在文学(文化)中的社会历史具体规定性及其机制,提出“阅读形构/互——文性”、“文化治理性”、“文化政策研究”、“文化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学中的文化批评出现是全球化的文化类型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化研究中相当重要的是以文化形态模式来研究文学 ,这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种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互为逾越、互相交流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流 ,而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谓的“文化冲突”与对立。西方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阻碍文化逾越的障碍 ,这种观念影响了部分中国学者 ,形成对于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自卑 ,盲目附合所谓“原始思维”的谬论 ,或是相反 ,形成本土主义的自我中心 ,都是不可取的 ,以新辩证观念来研究世界文学间的文化关系 ,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theory)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术语。它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开始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中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域和研究策略。一、后殖民主义发展概观后殖民主义诸种理论,旨在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包括文学、政治、历史等)以及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的文学,历来研究其思想倾向者居多,而对其整体的艺术风格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一则是因为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二则是对艺术风格很难作量化分析。但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间毕竟存在紧密、有机的内在联系。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新时期文学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相较十七年而言,具有明显的急剧变化、迅速发展、不断深化的特点。但反思与改革的双重奏,始终是新时期文学的主旋律。对历史反思到对民族文化反思,从文化反思到文学观念反思;从现实社会改革到思想观念改革,从思想观念改革到文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话方式讨论文学与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事件往往影响到文学的书写与接受方式,致使文学的边界产生蔓延;另一方面,人们在“事件”的语境中对于“何谓文学”的理解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事件为切入点审视文学书写、传播和阅读,有利于从不同侧面看待文学现象,把握技术、观念、文化和文学生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于文学的生成机制和流变线索有所洞察。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发起的“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在京部分从事文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就“21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走向”及“文学与宗教”等当前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北京语言大学高旭东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他指出:文化研究无疑将是21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这个热点将会从多个方面深化文学研究,而宗教与文学向来被认为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视角可以深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和美学一向在对功利主义的超离和依附之间震荡。所谓“功利主义”即通常所说的“利益趋动”,这里“利益”的涵义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超物质的。在文学作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之前,文学的功利主义问题并不直接表现为物质的,而与文学作用于人们与社会的方式关联。这种作用方式即通常所说“文学的功能与作用”。文学与功利主义的关系就表现为怎样利用和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就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来看,由于文学对人们的精神方面的作用,作家所以才被看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对于阶级社会,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功利主义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华语语系文学系后殖民理论在华语文学领域的运用是有所限制的。论者试图辨析后殖民文学( Postcolonial Literature)、少数文学( Minor literature)及“混杂”( Hybridity)等概念,在华语文学中的运用。不同地域的海外华语文学因为历史、地域、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原因,肯定会发展于与中国大陆文化不同的特征,但把两者的关系完全描绘成殖民对抗,显然是不合适的。海外华文文学写作是华文文学的一个部分,相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并非德勒兹( Gilles Deleuze)与瓜达里( Felix Guattari)所说的“少数文学”。霍米巴的“混杂”概念强调主体之间互相渗透的状态,强调混杂中的抵抗,对于海外华文文学之于华文文学的关系,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混杂中的异质性,而并非混杂中的抵抗性,由此可以解决两种主体对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宣扬交往、包容和平等的同时,又流露出偏爱本土文化、鄙视和排斥异域文化的狭隘的地域性思想。这种地域性思想既包括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争斗,也包括西方文化对第二世界文化和第三世界文化的歧视。除了“欧洲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作祟之外,还存在着欧洲精英艺术和美国大众文化之间的对抗。在思想传播和流动中,辩证地处理地域性与世界性两者关系,积极地与他者交往和对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与部分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整体性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可是目前在报刊杂志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很不确切的表述,例如“在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存在加和关系”、“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等等。本文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准确地说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问题。这里我们所说的“整体”,就是物质系统的有机整体,这里我们所说的“部分”就是系统的组成元素。它们  相似文献   

14.
整体解读新时期文学现象的钥匙在于弄清楚两个前提:一是其整体文化语境是启蒙主义的,二是推动和完成启蒙主义使命的并非以社会政治话语写作的“现实主义”者,而是在文化语意和个性人本主义话语中展开的现代主义写作,这种统一是西方数百年文学思潮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压缩而致的“历史性焦虑”的结果。然而,现代主义与启蒙主题之间又存在着根本的分裂与矛盾关系,这种奇特的统一与分裂的关系正是新时期所有奇异现象的内在原因。本文除了纵向梳理出这一矛盾的历时线索及其表现以外。还力求对其构成的内部原因、主体选择的依据以及客观效果作出深入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经建 《人文杂志》2003,(2):95-102
中国西部文化存在着多维性特征 ,而伊斯兰文化在其间占有重要位置。同样 ,中国西部文学也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精神资源中成型并得以发展。本文将从伊斯兰文化的动态生存意识与西部文学的母题话语、题材形态的构成 ,伊斯兰文化的“现实主义”特色与西部文学的诗性现实主义基质 ,伊斯兰文化的坚忍敬畏、扬励刚强、崇武好胜的精神品格与西部文学中的“硬汉子”形象以及悲剧性美学风格 ,伊期兰文化的神秘主义思想与西部文学的神秘主义创作风采等四个方面 ,阐析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之间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佩、李振江同志在《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发表了《论悖论的本质》一文(以后简称马李文),主张“悖论是人们违反客观辩证法的一种恶果,是客观世界对人们违反客观辩证法的一种惩罚”。这就是“悖论的根本性质”。如此界说,不敢苟同。本文以说明悖论本质为己任,同时与马李文提出商榷意见。 怎样看待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马李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坚持“整体和部分是有着根本的性质差别”,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点。“在说谎者悖论中,却正是把部分与整体相混淆了”。在集合论悖论中,“元素都是集合的一部分,而集合则是由元素汇集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整体”,集合沦悖论“正是混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马李文强调两者的“性质差别”,而悖论强调两者相“混淆”,这说明马李文并没有真正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科学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文学起源于对古希腊经典的翻译与改写,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本文选取史诗这一体裁,从诗格、神名以及“糅合法”三个方面对古罗马文学“经典化”之路进行描述,剖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阐述其“经典化”之由.研究表明,在古罗马文学逐渐成为“经典”的道路上,翻译子系统与文学母系统、古罗马文学系统与古希腊文学系统以及文学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它的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18.
西语裔美国文学分支众多,书写题材多样,近年来成就卓著,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综合考察各个分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文学传统和现实观照之间的协商是当今西语裔美国文学的总体态势。身份构建、文化适应等传统文学主题与当下的移民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相结合,使得文学书写更具时代性。21世纪西语裔美国文学更加着力于“族裔性”和“美国特性”之间的关系,“美国经历”和“美国身份”是书写的核心,凸显出该文学分支对于充实“美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经济发展──政府做些什么成刚经济的发展早已走出了经济学自身的范畴,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在研究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时,有人把文化限定在非物质领域的包括文学、艺术等在内的“小文化”。我以为研究这一问题,必须立足于对广义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厚的意蕴、丰富的内涵、严密的逻辑。逻辑起点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时代价值,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精神实质基于“前提性诠释”,系统阐释了“两创”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通过“创造性转化”整体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通过“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和合”关系,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互融共进”关系,坚持守正和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在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中推进“两创”更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