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东北管理体制是东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中,产生了旗、民分治、合治,以及军府建置等众多观点.表面上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并不存在200多年不变的制度.笔者认为,清代东北三将军辖区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说,黑龙江将军辖区,以军府体制从始至终;在吉林将军辖区,雍正及乾隆初年,旗、民分治的体制乍现即逝,亦演变为军府体制;盛京将军辖区以旗、民分治为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即使是在盛京地区,也不排除旗、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盛京将军在清代八旗驻防将军中地位最高,但因处陪都盛京,其权力却受到严重的制约。盛京将军与奉天府、盛京五部等陪都机构互不统属,而职权却多有交叉重叠,在权力上存在尖锐的矛盾,造成盛京地区事权不一,行政效率低下。随着时代的变迁,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的权力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从清初盛京将军、奉天府尹、盛京五部三方分权并立,到乾隆中期将军与五部并立,再到光绪初年五部权力被削弱、府尹事务由将军兼管,最后到光绪末年五部、府尹被裁撤,事权完全归于将军,这种权力关系的演变,使事权由分散走向集中,为盛京地区逐渐向行省体制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依克唐阿     
依克唐阿字尧山,吴大澂《皇华纪程》所谓“尧山都护”者也。《清史稿》(248)有传,籍满洲镶黄旗,吉林驻防,马甲出身。以镇压捻军,积功至副都统,历黑龙江、呼兰、珲春。光绪十五年擢黑龙江将军。中日战事起,与宋庆、聂士成联军抗敌。又助盛京将军长顺守辽阳,夺海城,有功。罢战后,条上边务六事称旨,授镶黄旗汉军都统,出为盛京将军,境内称治。二十五年卒。传称其“勇而有谋,性仁厚不嗜杀,每有俘获,不妄戮一人。”其  相似文献   

4.
清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代疆域政区概貌。全国共分内地十八省,分省府州县厅等行政区域,已另文叙述。在祖国统一领土之内的广大地区,尚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包括在西南一些地区内的土官与土司等。清代统治者均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一  相似文献   

5.
考场,古代又称考棚、试院,是应考生员进行考试的场所。考场,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内地各省,古已有之,且代代相沿。但他处塞北的吉林,考场的设立则迟至清同治年间才得以实现。之所以如此,固然和东北地区的文化落后、人口稀少有关,同时也和统治阶级的国有国策不无关系。 吉林建省,如从宁古塔将军算起,应为1653年 (清顺治十年),但此后二百年,做为当时中国大省之一的吉林省却始终没有一座可供旗、民应试的考场。应考士子只能长途跋涉,前往奉天盛京(今沈阳市)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6.
旗民分治管理体制是保证八旗在清朝统治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清朝统治者继承前朝的科举制度,使其成为选拔人才、巩固政权的重要途径.因此,旗、民在科举问题方面呈现的差异性既是对旗民分治管理体制的具化,又是巩固并强化其存在合理性的重要保障.而黑龙江地区则因地处最北方,成为清政府保障八旗统治优势,不受汉化染指的堡垒.以黑龙江地区为例,阐述该地旗民分治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明晰民人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地区民人科举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清朝民人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为了抗击沙俄入侵,在黑龙江地区实行军府制度,设置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黑龙江将军除常设将军衙门军政合一的办事机构外,还设各副都统衙门分支机构,先后设有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呼兰、布特哈、通肯等副都统及兴安城副都统衔总管.黑龙江将军驻地先后从额苏哩迁到旧瑷珲,又从旧瑷珲迁到新瑷珲,再从新瑷珲迁到墨尔根城,最后迁到齐齐哈尔城.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的迁移伴随着中俄关系及国内民族关系的变化.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在不同地方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奎俊 《西域研究》2015,(2):14-21,138
本文梳理了清代满洲八旗驻防新疆始末及满族人口在新疆的变化,认为由于受八旗制度的制约以及旗民界限的束缚,再加上战乱、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满族人口难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朝入关后,通过圈地、投充与设立驻防等手段,在直隶省形成了旗人社会,该社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受到一套专设体制的约束.相对外省驻防,直隶旗民间交流充分,经历了一个冲突-磨合-融合的历史过程,不仅令旗人逐渐汉化,对直隶产生了归属感,也使民人认同并接受了旗人的存在,使直隶在民族革命时成为宁谧之地.  相似文献   

10.
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原是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被后金征服.清中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由于当时伊犁等地区“地闲人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恢复伊犁地区生产,清政府决定从内地派遣大量官兵来伊犁等地筑城驻防,戍边垦殖.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兵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西迁至新疆.察哈尔兵迁入新疆共分三批:第一批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进入新疆.这年九月,乾隆皇帝下令“派索伦兵一千,察哈尔、健锐营兵各五百,共二千名,令纳木扎勒三泰驻防伊犁,所余察哈尔等兵各五百,酌派七百,益以绿旗兵三百,共一千名,令舒赫德以头等侍卫职衔驻防阿克苏,仍余察哈尔等兵三百,并以绿旗兵二百,共五百名令鄂实驻防库车”.由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吉林地区为“满族龙兴之地”,清廷对其实行有别于内地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清初至雍正朝以前实行八旗一元化体制;雍正朝以后,由于汉族人民流入,管理民人的民治机构随之设置,实行旗民双重体制;清末由旗民双重体制变为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民政的行省县制.本文拟对上述行政体制各阶段的特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三年宁夏府地震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乾隆三年底 ,宁夏府发生强烈地震 ,造成 5万余人死亡 ,城垣、衙署、民房百无一存。清政府特派钦差 ,会同地方督抚及宁夏八旗驻防将军等 ,处理抚恤、赈济、重建等事务 ,并分别对赈灾之官员等进行奖罚。通过考证清政府对此次地震之处理情况 ,可以了解清前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其方式、方法 ,于今或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朝令绝大多数福州、广州、京口等处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而由满洲旗人充补驻防空缺。这一政策分两个批次进行,先由福州,之后推广全国。这一看似边防官员的调整,实际主要是清廷为解决京师满洲旗人生计所采取的措施。此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满洲旗人就业事宜,但同时使汉军、汉人官员数量减少,地位进一步下降,其升迁途径壅滞,由此产生了对清廷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弱化了边疆治理。  相似文献   

14.
辛亥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和社会身份的变化,南京旗民生存状态日益恶化.为解决旗民生计问题,民初二十余年间,南京地方当局在对旗产逐步清理的同时,努力筹划旗民生计,通过建筑旗民栖息所、实施工垦、开设旗民工厂和教养院、发放生计米折等方法扶助旗民生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旗民生计,并使部分旗民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然而,由于社会局势的动荡、资金的短缺、旗产纠葛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南京旗民生计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多数旗民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尽管如此,相关努力还是给贫困旗民以喘息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旗民社会群体的社会转型和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5.
内务府是清代职掌独特的衙门,负责宫廷、皇室的各种事务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其机构庞杂,官制异常复杂。在设官上,不仅文武官俱设,而且有互兼及混乱现象;其品级的划分,不仅与外朝职官的九品十八级制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同一名称之职官,在不同档次、不同性质的机构中,品级不同。在选任上,又根据官员身份的差异、选官主体的不同和任官方式的差别,把职官划分各种不同性质的官缺,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延珲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清朝祖先的发祥重地 清兵入关后将其划为禁山围场,置八旗军驻守,严禁汉人进入.建置经过,清初延珲地区隶属宁古塔将军管辖,后设协领衙门、副都统衙门.驻防八旗的组织系统及管理,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居民多为驻军后裔.旗制的哀落与州县制的诞生.八旗军素质的下降和清末的移民实边,旗制的变通,州县制诞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2,3(1):26-39
清代新疆建省之前,当地的最高军政建制是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在清代边疆驻防将军中辖地最为辽阔,受其节制的高级军政官员最多,故其名号前冠有"总统"二字.但是,由于新疆划分为四大军政区,各区有专辖一区之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对其它军政区的都统、参赞大臣等长官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其"总统"之权有限.正是因为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该区虽设有号为"疆帅"的参赞大臣,但与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大军政区的参赞大臣有所不同,补放无定制,长期缺悬.清朝在新疆实际上设立了两个军府,即伊犁将军府和乌鲁木齐都统府,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在名义上受伊犁将军节制,但都统与将军同为武官从一品,都统统辖的驻防军兵力、军政事务等与伊犁军政区基本相同.故和瑛认为,乌鲁木齐都统一职即汉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18.
白京兰 《西域研究》2023,(1):1-14+170
以将军辖区为核心的八旗驻防既是清代遍布全国的兵力配置,同时也是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法律权力的空间配置。将军、都统等八旗将领并非仅具军事职能,在未设督抚与州县制尚不完整的边疆区域,八旗驻防将领的权限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司法权力的行使与运用。对八旗驻防将军司法职能的探讨在学界尚属一个亟待开拓的薄弱领域。本文以伊犁将军为中心,利用档案资料与文献典籍对边疆治理中八旗驻防将军司法审判职能做出初步探讨,指出有清一代西北陆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构成是平行于内地州县区域的另一司法体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清代的王朝国家治理。清末以新疆建省开启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以文治取代武治,边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被逐步纳入州县制司法体系下,最终实现了两种司法体系的统一和划一,推动了清末国家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一九○○年七、八月间,义和团和东北人民把帝俄在东北的侵略势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沙皇政府恼羞成怒,悍然出兵东北,对义和团和东北人民进行了血腥镇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帝俄的嚣张气焰吓破了胆,盛京将军增琪缴械投降,吉林将军长顺打起白旗,开门揖盗。由于清政府的卖国,到了秋季,帝俄侵略军就先后占领了盛京(沈阳)、吉林、齐齐哈尔以及铁路沿线的中小城市。沙俄侵略者得意忘形,踌躇满志,自以为得计,认为东三省这块肥肉已经抢到口里了。但是,英雄的义和团战士和  相似文献   

20.
吉林将军富俊在长达13年的任职期间,对吉林这块清王朝的封禁重地进行了颇具规模的开发。他屯田垦荒,移驻京旗,发展教育,安置流民,开发矿产,整顿交通,使吉林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为吉林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是吉林早期开发史上功业尤著,值得赞誉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