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是人性的生成。因此,艺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对应于人性生成的三个阶段,艺术教育也分为三个层次。审美是人性历史的最高成就,因此,艺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教育。纯技巧和道德化的艺术教育是对艺术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代遗存研究历史是考古学研究的宗旨。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往事,这往事的内容是无限广阔的,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考古发现的遗存小到一粒种子,大到古代都城。根据发现的遗存所进行的研究,其范围也是极其丰富的,有遗存年代和文化属性的分析、遗存功能的确定、古代遗址布局的复原,古代生态环境的考察和遗存所反映的社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的三个观念马进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千百年来人们自然形成的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是通过三个观念体现的,这三个观念是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人生观是爱...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由孟子最早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经由历代哲人对中华民族在刚健宽厚的进取精神和格物致知的实践意志的推动下所进行的天人相互作用的历史总结,终于克服了其初期的朴素性和笼统性,达到了丰富的、精致的高级形态。天人关系的解决,是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基础。先秦哲人把“上帝之天”转变为“自然之天”,不但认为自然之天对人的活动有一定影响,更加重视人的活动对自然之天的作用,主张人应依靠自身的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由此便有了“知命”、“立命”、“非命”和“制命”之说。但是,天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天人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天能制人又不能处处制人,人定胜天又不能步步胜天,这其间复杂的辩证关系,是由唐代哲人加以全面、合理地解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不仅有其历史传统,而且有其现实要求。但在爱国主义实施过程中却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使爱国主义教育流于表面和空洞。爱国主文是知、情、意、行的结合,最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现实化是公民爱国运动具体化的重要条件,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确立当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现实化的途径和方法。为此,要强调四点:1.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要把爱国作为公民的法律义务去要求;3.要把爱国升华为公民的道德义务;4.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范畴的“唯物主义”,人们对它的极少探讨与对它的极多使用相比很不相称。随着科学的进步,唯物主义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嬗变?唯物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和确立自己的内涵的?“唯物主义”在新唯物主义哲学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循着这些问题,本文展开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我们以为,以往哲学界把世界观单纯看作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统统在内)的根本观点”,把哲学方法论看作只是关于“总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这是不够全面的。抽象的“整个世界”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所谓“整个世界”,是由无限复杂和永恒运动着的“局部世界”或“具体世界”所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局部世界的看法,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都要受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支配、指导,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首先面对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只能是面对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特定领域,因此,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人的和谐,人是类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所以,和谐社会也就有类的和谐、群体的和谐、个体的和谐这样三个层次。类的和谐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作为整体的内部和谐;群体的和谐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以及国家内部各群体之间的和谐;个体的和谐则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内部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9.
崔景明 《学术界》2004,(6):183-186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保持我国的民族特色 ,培育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意识 ,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 ,同全球化进程结合起来。同时 ,应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哲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方面对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的相互关系作了探讨。认为任一语言表达式都同时具有涵义和指称 ,两者相互决定。本文还认为语言表达式存在三个意义层次 ,并引用大量指称用法的中文例子 ,以揭示三层次意义之间的关系 ,从而比较了语义学、语用学两种意义研究方法解释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1.
评价民族英雄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民族斗争中产生的民族英雄,如何正确地加以评价,日前在历史学界还存着比较大的分歧.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在国内的民族斗争中,只能产生各个民族的英雄,而不可能产生代表全国各民族科益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为对立的两个民族或两个民族集团之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形成统一的民族利益.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国内的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黄少安在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中,有时时以发现一种现象,当一些经济学家在讨论他们的所谓的分析方法时,经济学方法论学家或哲学家却认为他们讨论的是某一经济学理论的内容本身,而不是方法。经济学说史专家往往也这样认为。例如,当经济学家在...  相似文献   

13.
杨安仑、罗国萍在《求索》1987年第6期撰文认为,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作为马克界主义美学的一般方法论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基本内容是唯物论、过程论、辩证论和社会意识论。其次,是具体方法论。它含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派生出来,并受其支配和指导,如实事求是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另一种是从其他学科和流派中借鉴而来,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并适合美学研究对象的。如“三论”科学方法的综合性、整体性、定量化、最优化、信息化原则。第三层次是具  相似文献   

14.
15.
执政意识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针对我们党面临的客观实际,及时提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47页)。由于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是一个新的命题,理论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观察问题,提出“执政意识,是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意识,是共产党人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对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施领导的自觉观念,”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有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意识——这是坚持党的执政地位的思想前提;党对无产阶级专政领导权的意识——这是执政意识的首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这是执政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源泉,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表达。要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做出较为完整的理解和阐释,应该把握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客观现实世界、意识世界与无意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学术道德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良 《云梦学刊》2001,22(3):41-43,59
学术人的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议题.要整饬当前有所滑坡的学术风气,可以从创作层、显现层、评价层提出设想,用以打造新的学术规范平台.  相似文献   

18.
技术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物化的人造物、制造者的意向及所遵循的自然科学原理、人造物的制作工艺流程。技术全球化有三个特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全球性技术管理,且主要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来实现。从技术概念的三个层次出发,技术全球化的三个特点是人造物被全球分配、制造者的意向及使用的自然科学原理全球共享、人造物制作工艺和流程成为专利被保护并商品化三个层次的外在表现。因为技术概念三个层次自身的特点,专利制度和专利商品化是技术全球化的核心,因而国家和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是增强竞争力的必需,也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庄子》内篇结构紧密、层次分明:《逍遥游》提出逍遥的三次层次———“无名”、“无功”、“无己”;《齐物论》用“无是非”、“无封”、“无我”三重境界对此予以论说;《养生主》是《逍遥游》的续篇;《人间世》的主旨是“无名”,《德充符》的主旨是“无功”,《大宗师》的主旨是“无己”;《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逍遥游》的呼应。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2,(6)
黄长义在《江汉论坛》2 0 0 2年第 8期撰文《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指出 ,中国近代是以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为开端的 ,1 1 0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苦难史 ,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 ,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 ,为捍卫民族的独立 ,争取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 ,使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社会 ,走上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以拯救中国的道路 ,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彻底胜利 ,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