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传统认识论偏重于认知活动的研究,把认识论看成知识论。因此,从认识论角度来研究审美活动的意义还远远不够。本文试图从审美活动的认识机制,及它与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相互关系作些研究,以求理论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往在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时,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这一重要维度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实践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意蕴,它开辟了认识论的新视野,推动了认识论范式的重大变革。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实现了对近代认识论“主体自我中心困境”的超越,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现实根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更进一步体现在它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在统一起来,结束了认识论的思辨形态,确立了认识论的崭新的存在样式,即作为人和社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历史认识论。最后,它使得认识论在理论功能上超越了近代认识论的狭隘性与抽象性,通过对人类认识的前提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体现出鲜明的人文解放旨趣。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选择新角度,寻找新思路,开辟新领域。而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认识论便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文化认识论从文化学的特定视角研究认识问题,即把人的认识当作文化现象来研究,是对认识进行文化学反思的科学。一、人类认识的文化本性文化是“人化”的复合体,是人的社会性意识、对象性活动、客观性产物的总和。人作为不断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实现自由的动物,必然有永无止境的属人需要,而人的需要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人的对象而存在于人之外的,它们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通常不会现成地满足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认识论的文化视野──评郭天海《文化认识论引论》王南湜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认识论是近代哲学关注的中心。认识论成立的前提在于主客体的分别,在于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但近代哲学对自我意识的规定却是极为抽象的。笛卡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典范,在其哲学中,作为认识...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而且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意蕴,探索实现科学发展观文化意蕴的有效途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风骨》篇是历来各家讨论的重点,风骨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但是风骨的文化内涵往往被人忽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诠释了风骨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①东坡是美食家,有“饕餮”之称,但是从这几句诗中不难看出任何佳肴与青翠浓郁的修竹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宁可不吃肉也要在居处种上竹子,由此可见他对竹子的深切喜爱。其实,爱慕竹子的何止苏东坡一人?古往今来,数不尽的咏竹诗文、画竹佳作,以  相似文献   

9.
王建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4期发表如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竹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发。一是君子之德。作者认为,古代人们把竹看成吉详神圣之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能耐寒。劲挺耿直,一腔正气,是竹的品性,亦是君子之凤。人们把竹和具有高尚情操的君子联系起来,从而使竹具备了一种人的精神与品格。二是处士之风。作者认为,封建时代,耿直狷介的君子常常不见容于社会而隐居世外,竹的清拨飘逸之姿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满社会现实而顽强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处士逸民。“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王羲之等人坐卧“茂林修竹”之中以涤除俗务之烦恼。他们这些人结竹为伴,与竹为友,以示超尘出世的雅趣逸韵。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们对文化含义的多种理解 ,导致法学理论中关于法律文化一词的不统一。这种情况既是法律文化问题复杂性的表现 ,也是人们对法律文化内涵理解的偏狭所致。从文化现象的多维性出发 ,认识法律文化概念的方法应该建立在超越法律文化这一对象性的背景下进行。如此 ,法律文化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学说和心理表现 ,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认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不单是一种制度 ,更主要的是它蕴藏了一种文化。民法以其对人的终极关怀 ,致使民法成为文化现象的根源 ,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风骨》篇是历来各家讨论的重点,风骨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但是风骨的文化内涵往往被人忽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诠释了风骨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认识论相比,以探索人化世界为己任的文化认识论的涵义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宽泛。基于传统认识论的局限性,以给文化科学提供一个充分的方法论基础,恩斯特·卡西尔曾将这种对传统形式的不充分性予以改善的现代形式称作“扩大了的认识论”。事实上,这种扩大不只是表现在其研究内容或域限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研究视角的宽泛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只是力图揭示中国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以从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分析,阐述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识论所反思的认识活动,不是主体对自在物理世界的认识,而是人对由他所创造的、独立于人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文化世界的把握。因此,它所关切的认识客体既不是诸如日月星辰、物质结构般的物理实体和物理状态,也不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意向,而是由人的创造力的沉淀物凝聚而成的文化世界,即哲学人类学或解释学所称的“客观精神世界”,它近似于波普尔那种作为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或马克思的“对象化世界”。由于这一世界包括文化符号、文化意义和文化实践三个层面,所以文化认识论的反思也主要是在这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孙丽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2):88-91
辛弃疾丰富而又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豪迈而又复杂的个性色彩,铸就了稼轩词雄深雅健、沉著痛快、意蕴丰富的总体风格。稼轩词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稼轩词的赣文化意蕴。二是稼轩词的隐逸文化意蕴。三是稼轩词的儒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外文苑向来有因作家年事已高而封笔的惯例,但也有年事虽高而创作益丰的变例。 八十老翁的蜀中诗人凌文远就属此种情况。原来他在新中成立前夕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共和国诞生后,又任过重庆市江津县县长,中共江津县委第一书记,行署副  相似文献   

19.
按照思维规律,人们通常将思维方式分为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特殊方式)。从其特点与规律来看,逻辑思维是统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而灵感思维是三维的。三种思维的关系既是相对的,又是互补的。现代文明意义上的现代思维正是以三种思维的相互统一为基础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汇集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存在意义,并试图从各个层面去探讨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关系。这种认识与思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反思。本文便是从哲学…  相似文献   

20.
文化透视──认识论研究的新视角郭天海伴随着改革浪潮而兴起的文化研究热潮,近年来似乎趋于平静。然而,正是在这种平静的表象下,文化研究在向纵深发展,它几乎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认识论的研究也不例外。人类的认识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反映,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