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少年派》的电影文本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派》的电影语言并不单纯与“漂流”或者“成长”有关,更内在的是多重叙事之间的往复穿梭.影片最终将“真实”与“真相”完美地缝合在了一起,既完成了视觉体验意义上的一次光影历险,又成为将“故事”转译为“奇观”的一次成功催眠.  相似文献   

2.
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通过描绘多面的自然,探讨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表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夙求;通过塑造爱护、保护动物的主人公,关切人与动物合理的关系,表现期盼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生态哲思。这些前瞻性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自然不仅是主人公行动的场所和事件的一部分,更是其作品的主题.他不仅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表达了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也不时让他的主人公置身于与自然的对抗中,表现出典型的人类征服自然、人类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显露出极度矛盾和困惑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大量能指符号的运用,使罗萨《河的第三条岸》带有鲜明的诗性化色彩。主人公父亲以其漂流不息的一生演绎了人类希冀摆脱平凡、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悲剧性历史。  相似文献   

5.
圣经文学的奇幻版本——解读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S.路易斯的七卷本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是圣经文学的一种奇幻版本。将《纳尼亚传奇》的人物、情节等与《圣经》文本进行比较,不难看出,C.S.路易斯借儿童奇幻文学的形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露其基督教信仰的创作手法,作品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是体现福音派基督教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是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逃离岸上的文明,在密西西比河上乘木筏自由自在地漂流的故事。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哈克和吉姆,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渴望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观。  相似文献   

8.
王秀艳 《阴山学刊》2007,20(5):55-58
《啊,拓荒者!》,女主人公由于受到父权制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缺乏对女性身份及自然的正确认知,因而性格中曾经存在着男权倾向:排斥女性身份并以征服和利用土地来满足自我利益。但随着其认知的深入,主人公逐渐接受自我身份,并产生了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和家庭悲剧,揭示了英国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和谐生存状态的破坏。同时,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探索了人的潜意识及如何在现代文明中构建和谐生存之道。劳伦斯认为,人类只有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重建两性之间和谐、自然的关系,才能克服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的弊端,实现生存状态的和谐。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不仅为同时代人提供了获得救赎的全新思路,在当今呼唤和谐社会的时代,仍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社会,动物权利已成为关涉到社会伦理与道德的敏感话题。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在《等待野蛮人》、《耻》、《动物的生命》等作品中对该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库切否定了笛卡儿的观念,提出动物具有灵性,能够体认耻辱与死亡;希望人们充分发展同情心想象,指出善待动物是拯救灵魂的需要;然而,库切的主人公在提升道德知性的同时常伴随着社会地位的失落。我们有理由认为,同情、怜惜弱势群体是对人性的真正考验,人类能否与生命共同体融洽相处乃是对人性的深层拷问。  相似文献   

11.
威拉·凯瑟是一位深受美国自然文学传统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生态伦理意识的作家。她的代表作品《噢,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中动物和植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美国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形成的对于自然错综复杂的情感,以及这一情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所发生的变迁。凯瑟努力通过她的作品在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翻开《野草》,全篇色彩瑰丽奇幻,红色、白色、黑色、青色……构成了《野草》艺术世界中独特的色彩意象体系.鲁迅笔下象征性色彩形象的选择和色彩意境的营造,不仅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自然与社会的风貌,而且传达出作者在这一时期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最近,拜读了刘先平先生的五部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即《云海探奇》、《哟哟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tiJ野寻趣})(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深感到是~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前曾关注过的动物故事、动物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不仅仅是对动物生活故事的描写,而是重点放在对人与动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广泛深刻的思考与描绘上。在这些小说中,人的探险活动与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既写动物也写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探险生活表现科学家辛酸苦辣的人生追求,透过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神奇造化揭示动物世界残…  相似文献   

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西方现代派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的成名之作,该诗在文学界被公认为诗歌现代主义的序幕和前奏,对现代派诗歌审美标准的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诗中主人公人格的分裂、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的描写以及陌生化的叙事手段三个方面,探讨研究其所折射出的审丑的现代性特征,揭示出潜藏在大师艾略特内心深处的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以及重建人类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忠实地记录了女主人公埃斯特在男权社会令人窒息的“钟形罩”中孤独、绝望、分裂、崩溃与挣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性自我成长的普遍意义,将埃斯特一己体验升华为形而上的哲思,阖盖了人类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一早在本纪初,鲁迅就已经在《人之历史》里,从“人类种族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了“人类发生及其系统”.他用大量科学事实反复论证:人与自然(动植物)内在的一致性,不仅人与自然(动植物)有着共同的“本原”,人是由原生动物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而且人的个体在受孕胚胎成长的过程都与动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相应阶段相适应,前者为后者“发生之反复”,因此得出了人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的结论。这样,在本世纪初,鲁迅就已经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了人的自然本  相似文献   

17.
《熊》是美国现代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克纳长篇小说《去吧,摩西》中的轴心部分。它通过一位白人少年艾克.麦克斯林接受自然洗礼的成长过程,批判了人类贪婪欲望对自然的破坏。作者前瞻性的预示了自然被破坏,岌岌可危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价值的认同和和谐自然社会的向往。本文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发掘作者对警示后人解决生态危机,重塑人文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两位伟大作家,一位是有“俄国革命镜子”之称的托尔斯泰,另一位是被奉为现代派鼻祖的陀思妥也夫斯基.两位生于同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以自己天才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罪与罚》、《白痴》、《卡拉玛卓夫兄弟》等伟大作品.他们的出现,是俄国文学的奇迹,亦是世界文学的奇迹.两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形象.在此,笔者拟对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女主人公娜斯塔西雅和《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斯洛娃进行分析比较,试图由此对两位伟大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行一次小小的管窥.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学术探索》2013,(10):76-8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于坚诗歌中的动物意象颇为丰富,亦很独特。通过《避雨的鸟》中的青鸟等动物意象,于坚展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生命之间巨大的裂隙;通过《黑马》中黑马等动物意象,于坚展示了自然生命的美好与纯净。这些动物意象表达了于坚敬畏生命、向往自然的价值观。这对于我们反思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