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老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作家,在他开始写剧本以前,他已经写出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中短篇作品了。从抗日战争爆发,他才从事戏剧创作,特别是建国以后,他更以主要精力写戏。综观他一生共写出各种剧本三十余部,包括话剧、歌剧和戏曲。这些作品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剧坛,为我国戏剧舞台创造了一批保留剧目,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的话剧创作,在继承我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Q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恐怕是由于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和剧本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他诗歌创作的光辉。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下实际上,老舍作为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  相似文献   

3.
“京味”老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源 《东岳论丛》2002,23(4):84-87
老舍的重要价值 ,突出地体现在他对文化批判及国民性问题的执着关注。而老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其切入点和出发点正是“京味”浓厚的老北京文化。浓染平民色彩的“京味” ,通过幽默对市态的生动而完整的展示 ,作品中特有的“京味”语言 ,以及用传神之笔勾勒出众多北京市民阶层中富有典型性的人物 ,构成了老舍作品的鲜明特色 ,折射出“京味”文化对其文学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及他主动从其中汲取创作养分的创作意图。“京味”文化与老舍之间存在着一种值得深入探究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抗战文学发展史上,还是在老舍的戏剧创作生涯中,一九三九年八月前发表的《残雾》都有重要的意义。就前者而言,它标志着抗战戏剧创作由歌颂向暴露,由反映现实的一般向纵深开掘的转折;就后者而论,它是老舍的第一个剧本,其成功和失败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都有重大影响。它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倾向,标志着老舍的创作开始向革命现实主义转变。然而,命运往往是不公平的,虽然演出后也曾“震动了山城”①,但后来却没有多少人提及,连解放后出版的一些现代文学史,有的也没提它的名字,有也仅存剧目罢了,而把实现抗战戏剧转折的界碑插在《雾重庆》上;今天,老舍研  相似文献   

5.
老舍在山东     
<正> 老舍是1930年秋到山东的,那时他刚刚回国不久;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济南沦陷前夕,他才不得不离开居住了七年之久的山东,只身前往武汉投身抗战。在山东的七年,是老舍创作生活的重要时期,不但作品数量多,质量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最后住在青岛的三年,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如《骆驼祥子》、《月牙儿》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社会主义文坛上就出现了一桩大喜事——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人民艺术家”如何热爱人民、表现人民?这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怎样走过来的?乃是老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老舍的创作道路,正是走的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代文学巨子老舍先生,以他丰富而高品位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拥有最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赢得了大批外国读者和研究他的专家的爱心.在中国,自从1926年老舍先生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老舍研究”也就同时起步了.至30年代,随着老舍创作的成熟期的到来,以评论《猫城记》、《离婚》为中心,形成了老舍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新时期以来,老舍研究结束了幼年期,获得了长足的和决定性的进展,形成第二个高潮.它的发展速度和已取得的成绩表明:老舍研究已走向自觉阶段,中国已经建立起独立的“老舍学”.在国外呢,老舍研究(包括翻译、介绍和解读、研究)的开始自然滞后于中国.大体情况是,从30年代开始有人注意到老舍这个名字;40年代老舍的某些作品开始较多被翻译成外文传播;50到70年代,老舍的名字已响遍全世界,就认识老舍的价值和研究专著成果方面,甚至外国人走到了中国的前面;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国内“老舍热”的兴起,国外对老舍的兴趣和研究投入也进一步加强.国际、  相似文献   

8.
刘中顼 《船山学刊》2005,(1):129-131
本文通过对老舍戏剧理论与戏剧创作的分析,论述了老舍对我国古代传统戏曲在戏剧观念、戏剧结构、戏剧艺术和戏剧语言等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寻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毕生的创作生活,多方面地剖析了老舍在寻找“自己”与寻找社会、时代的创作中,不断寻求恰当融合点的艰难、曲折、困惑、失误、局限及其辉煌的成就;总结论述了老舍在创作的“寻找”中,不断调整、发展、充实、扩大“自己”的经验及其执着的“寻找”精神。老舍先生的“寻找”,颇能给后人以许多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0.
张全之 《齐鲁学刊》2001,1(5):127-131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战争经历对老舍的人生记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战争记忆在老舍的生活经验中不断被新的战争经历和海外生话所激活,从而奠定了老舍创作的“仇洋心理”,使老舍创作表现出复杂的国家复仇意识。国家复仇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是老舍创作的核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及与之紧密联系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革命史、文化史及文学史的伟大开端.我国现代老一辈知名作家,不论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迟早,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五四”时代浪涛的冲刷和启迪.1957年5月4日,老舍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五四”给了我什么》,回顾和总结了“五四”精神对他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老舍只说了“五四”给予自己的方面,而事实上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丰富和发展新文学运动的  相似文献   

12.
回忆抗战初期老舍先生在西安的一次讲演周启祥一九三九年的五、六月间,老舍先生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全国文协”,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文艺界一个以统一战线为组织形式的领导机构),参加了“北路慰问团”①,赴北战场各地慰问在前方浴血奋战英勇...  相似文献   

13.
老舍创作的哲理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创作具有长远思想魅力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内涵。他在创作中很早就有对哲理性的自觉追求,并在理论上认识到文艺作品应具有哲理性,而且要用艺术特有的形式和手段去表现。而深入观察人生和自然乃是领悟以至表现哲理的前提,因而他的许多重要作品体现了这一追求。老舍作品对“人性恶”有其独特的认识与反映,并为之深感切肤之痛而心怀忧虑;他在创作中撩开人的情欲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人生性欲描写给以应有的重视和定位;老舍作品中隐含着怀旧情结,寄托着他对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的留恋与价值思索。其作品把握了反映中国社会本质和规律性的现象,从而引发后人产生广泛联想,具有新鲜而深远的启迪作用,堪称现当代文学中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14.
老舍一生虔敬信奉基督教。这种源生于西方文化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对老舍的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影响。研究老舍及其作品,如果忽略基督精神的客观存在,人们的视角将只能是停留在他作品文本的文字表面,难以把握其“平民意识”的真正神髓。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 ,建国前后曾经有过两次创作高潮的作家 ,老舍大概算是唯一的一位。新时期老舍的创作情况较为特殊 ,一方面他能紧跟时代 ,另一方面 ,他又难以忘记过去的生活经历 ,毕竟好的创作需要真情实感。他试图调和二者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深深地困扰着这位老作家。本文试图对建国后影响老舍创作和命运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正> 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若说在现代诗人的行列中也应当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实是,老舍不但小说、戏剧、小品文写得好、多,诗歌数量也不少,而且自成一格。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给老舍编的一本旧体诗选中说:“老舍爱诗,也爱写诗”,“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老舍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优秀诗人! 老舍一生写了多少诗篇,目前还很难做出确切统计。他在一九三四年出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选》,收入讽刺诗十首;一九四二年出版过长诗《剑北篇》;再就是一九八○年胡絜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的科学观点来看,每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其全部创作都自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老舍并没有象巴尔扎克设计他的《人间喜剧》体系那样,预先设计自己的创作体系,但是,他的生活道路却决定了他创作系统的结构。老舍出生于我国的文化古都北平,以后又到过许多世界名城,他一生是描写城市,而写得最多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世界老舍研究同老舍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变异”性质。“变异学”视野下的英语世界老舍研究不可忽视研究队伍分层,其中,汉学家的系统理论建构和新颖视角有助于突破难题。由于老舍研究“他国化”利弊共存,因此,应坚持贯彻“双向阐发”,实现学术对话和视界融合,促进老舍研究在碰撞、沟通中走上世界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创作个性是十分鲜明而强烈的。我们每次读老舍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也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篇,我们总会感到他的作品中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什么味道呢?我认为起码有这么三味:苦味、京味和趣味。把这“三味”归为一味,就  相似文献   

20.
<正> 老舍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园地,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也是现代作家中不可多得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他的思想发展、文艺思想和创作道路,都缺乏认真的系统的研究,对他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为正确评价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以为首先对他的思想发展道路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