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职”似乎愈来愈普遍,“离职”现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离职”是归属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指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劳动移动,也就是员工自愿从组织中流出或非自愿的离开组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那么“离职”就是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劳动移动。  相似文献   

2.
卿芳梅 《人才瞭望》2009,(9):100-101
培训外包,是指组织将本来应该由内部人力资源开发部门行使的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培训职能.以委托和代理的形式交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一种模式,从而使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和人员得到精简。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它有助于企业减少培训成本、增强培训的专业性,同时集中企业的内部资源以专注于战略性业务,  相似文献   

3.
梁晓燕 《人才瞭望》2005,(10):69-70
晨星公司是一家生产科技产品的制造型企业,由于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正确的内部决策,2002年初公司获得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公司现有人员700人,2002年全年产值2.4亿元人民币,并正在积极进行上市准备。公司最高领导层很快就意识到公司内部学习速度必须与公司发展速度相匹配,这样才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培训”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吸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和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于1995年引入中国。目前,“体验式培训”热正在我国形成,它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认同并列入培训计划,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团队建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组织气氛是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某个组织、群体、部门工作的总体感觉,是工作场所总的氛围,它是由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政策、规范和工作流程等综合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规定着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方向,是影响企业内聚力的主要因素。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影响个人和群体行为模式的规范、价值观、期望、政策、  相似文献   

6.
内部招聘是指在企业出现岗位空缺后,从企业内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和来自公司外部的求职者相比,对于内部员工通常需要较少的技能评估、较少的时间来做决定,且他们拒绝所提供待遇的可能性也小的多,所以能更快地开始工作。由于减少了投入昂贵的广告费用以及使外部雇用者熟悉本公司的需要,费用也较低。内部招聘的做法通常是企业在内部公开空缺职位,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吸引员工来应聘。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6,(10):98-99
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鲇鱼效应”是指在组织内部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等情况下,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鲇鱼“,通过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的其他人员,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这里的“鲇鱼”特指那些业务骨干,即那些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着较强的个人感召力的人群,他们在组织中可以拥有一定范围内的权力,但他们常常运用的却是非权力领导力,依靠个人魅力去带动和激励组织中的其他人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分高校外部评估和高校内部评估两种。我国的高校外部评估是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评价,是国家对教育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外部评估又分为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高校教学优秀评估和随机评估三种。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针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是否达到合格水平设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优秀评估则是对学校声誉和生源的综合评价。采取自愿的原则,自我报名。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学校参加了评估。随机评估是随机抽取,由教育部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判。内部…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把营销理解为只针对外部顾客所进行的营销。实际上,营销的理念不仅包括外部营销.还包括对企业内部人员所进行的内部营销,因为只有建立了内部忠诚.才能有外部忠诚。对于酒店企业来讲.内部营销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酒店员工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只有具备服务意识和顾客导向意识的员工,才能提供顾客满意的高质量服务。因此,酒店企业要想抓住外部市场,首先必须把握住内部市场,做好内部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郭成全 《人才瞭望》2009,(10):64-64
人才流动.顾名思义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它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人才流动,通俗地讲,跨越单位的叫“跳槽”.单位内部的叫“轮岗”或“岗位交流”.  相似文献   

11.
企业如何降低招聘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法律上给企业更规范的约束,从而要求企业科学规范地对待招聘工作,以寻求合适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招聘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部分,招聘成本则是人力资源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招聘成本呢?企业招聘有两种方式: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因为内部招聘经常和晋升联系在一起,而且招聘的成本较低,本文主要讨论外部招聘的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13,(8):57-58
为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工作情况.进一步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平舆县人社局创新方式.积极作为.走进企业“讲政策、送服务、解困难”.全力助推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服务企业实行“预约挂号”.由被动变主动。不打乱企业工作安排.不打扰企业生产.与人力资源负责人预约座谈时间.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否能够充分地利用市场。只在“缺人”时才想到招人,说明它还没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现代企业应把招聘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科学有效的运作,发挥招聘的内部和外部功能,为企业配置最需要、最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江苏双沟集团作为国家名酒企业和地方财政支柱之一,多年以来,在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培育“开拓、创新、高效、服务”的企业文化系统,以文化促发展。近年来在白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仍稳步发展。尤其是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税费2.35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分析(一)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1.生产技术的发展。在技术高度发展的客户经济时代,生产技术不断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管理者发现他们对于技术的了解越来越有限,而最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和服务技巧的正是处于组织结构一线的员工。因此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使用授权;  相似文献   

16.
占江 《人才瞭望》2004,(6):23-23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作为企业管理者,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且事务繁忙,往往忽略处于执行位置的员工,常常抱怨,认为对员工说话好像是对“牛”弹琴。而员工却常常觉得老板与自己沟通不多、不相信自己而往往亲力  相似文献   

17.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现代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自从70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后,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推崇,对我国企业管理观念的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的变革,而且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人才资源的开发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一、精益生产方式的涵义精益生产方式是指运用多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以整体优化的观点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彻底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无止境地追求“尽善尽美”,从…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不断迅速变化,企业及其人员的变化和应变能力的意义日益增加,在机构内部的知识建立、利用、扩大和发展日益重要,需要组织的学习和个人的学习。而组织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的学习才有可能。对企业来说,如果获得了具有学习能力和学习准备的成员,即获得了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普遍采用的是泰勒式的刚性管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下级服从上级,依靠固定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着重于对人和事的控制,“以罚代管”现象严重,较少关注人的个性,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一、通用公司把“职业培训视为一种投资”,以促使职工的知识不断更新,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具体包括:A.在职培训;B.离职在企业内培训;C.将管理人员派往大学或专门机构培训。二、惠普公司“你就是公司”理念,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公司与员工心心相印,人企一体,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三、大荣公司“人才盘点”,每隔半年利用行政手段使企业内部各层次的干部、职工,实行一次全面调动,以打破“职位高低,工程优劣”观念,同时加强对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四、西武集团“不用聪明人”战略,认为聪明人常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