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占辽东半岛,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他们击败了清军,迫使腐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并不得不按日本之意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媾和大臣,前赴日本马关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之规定,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一条约,实现了它霸占辽东半岛的阴谋。正当日本得意忘形庆幸囊括辽东半岛之时,俄、德、法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干涉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日本在强援断绝,无力对付三国的情况下,为确保《马关条约》中其它利益,而被迫接受三国之“友谊忠告”,五月五日,声明“抛弃奉天半岛之永久领有”。日本虽对三国表示全然让步,但对中国却一步不让。首先日本坚持必须按时批准互换《马关条约》。三国发起“劝告”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后,沙俄曾告诫清政府切勿过急批准换约。清政府亦恐正式换约后,日本“还辽”问题将化  相似文献   

2.
日本岸信介政府不顾广大日本人民的激烈反对,于今年1月19日同美国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正式缔结了侵略性的日美军事同盟。这是美日反动派进行新的军事勾结,加紧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敌视中、苏两国,向东南亚扩张,在远东策划新的战争阴谋的大暴露。新的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并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军事同盟。  相似文献   

3.
1921年12月13日签署的美英日法四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上产生的第一个重要条约,该条约宣告了日英同盟的终止。日本政界人士对四国条约的签署感到欣慰。日本把改善日美关系、发展多边国际协作置于日英同盟之上,认为为此目的而牺牲“毫不足恃”的日英同盟是值得的。我国和日本某些历史著作,把日英同盟的终止视为日本外交的重大挫折,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反苏武装干涉失败后 ,为获取在西伯利亚东部的特权 ,与苏联签订了“基本条约”并正式建交。苏联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日本达成暂时妥协。 1931年“九·一八”事迹后 ,日本向“北满”侵略扩张 ,苏联则不断退让 ,甚至将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在坚持核不扩散立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国际核不扩散领域的领导地位。“无核三原则”、《原子能基本法》以及《核不扩散条约》是日本核不扩散政策的三根支柱。但由于美国为日本提供的前沿核威慑、日本的核能政策以及日本国内日益增多的“核武装论”,使得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础上的日本核不扩散政策缺乏说服力,日本的核不扩散政策因此难以达到它预期的效果。在新的变动的安全环境中,本来就存在不确定性的日本核不扩散政策又遇到了新的挑战,日本坚持核不扩散的立场因此有可能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1935年日本宣布在伪满撤销“治外法权’,并与伪满洲国两次签订了有关“条约”和“协定”。日本这一“举动”,欺骗了当时的世界舆论,至今仍有其蒙蔽性。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剖析了日本撤销“治外法权”的目的、内容与实质,指出其名为撤销,实为变相保留甚至扩大的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7.
池田勇人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日台条约”签订到 1972年“断交”的 2 0年时间里 ,日本与台湾的关系是在冷暖不均与左右摇摆中走过来的 ,基础并不稳固。日本池田勇人内阁时期 ,对日台关系进行调整 ,即调整过于亲台的路线而转向与中国大陆友好 ,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 ,积极推进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 ;但是由于“日台条约”的存在 ,中日关系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与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条约》宣称:双方维护“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其他强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此外,双方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州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南极条约》有效维护了南极洲的和平,促进了国际南极科学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有争议问题的“南极模式”。但近年来现有的“南极秩序”正在面l艋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南极条约》的未来走向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存在三种未来走向:《南极条约》解体、南极“联合国化”而变为人类共同财产以及《南极条约》继续存在。由于《南极条约》高举和平与科学的旗帜,以及南极条约协商国家的强大政治经济实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现行的《南极条约》仍是规划南极事务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剖析美日围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而产生的利益对立,探索美日冲突的源流。 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权益,是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沙皇俄国而承袭的。日俄战争前的数十年间,俄国通过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御敌互助条约》而获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1889年3月,俄国又通过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同年5月中俄间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的租与权,租期25年。上述条约并规定在租借地之北,设立中立区。后来这一中立地区几乎包括了除租地之外的整个辽东半岛。俄国在条约中另获得修建南满铁路的权利,中国清朝政府并允诺在该路经过的地区,不将铁路利益让与别国,从而使东北南部成为沙俄独占的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11.
也谈日英同盟的终止祝曙光1921年12月13日签署的美英日法四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上产生的第一个重要条约,该条约宣告了日英同盟的终止,日本政界人士对四国条约的签署感到欣慰。日本把改善日美关系、发展多边国际协作置于日英同盟之上,认为为此目的而牺牲“毫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本国宪法》第98条第2款的规定,国际条约在日本国内法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明确。但在“砂川事件”中,日本最高法院认定对国家存亡有着重要影响的高度的政治性条约是否违宪的审查,司法机关要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这使政府和议会的立场具有了权威性。而日本政府认为与国家安危相关的条约有高于宪法的效力,其他条约的效力则低于宪法,但高于一般法律。  相似文献   

13.
关东军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东北的产物。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就妄图“并吞朝鲜中国及西伯利亚等地,而建大陆帝国”。甲午战争,满清政府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将其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早就觊觎我国东北的沙俄,导演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丑剧。日本也明白,“俄国有使满洲东北部直至南部海岸由其控制的企图。”但迫于形势,到口的“肥肉”只得吐出。对此,日本统治集团并不甘心。当时明治天皇说:“不要急于夺取半岛。在这次战争中,了解了地理和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已是定论,但这一系列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尚未被充分了解。这些条约的背景是明清时期国家与沿海边缘社会的紧张关系和由此造成的沿海边缘社会发育不良、身份含糊,以及开放广州对外贸易的同时严格限制中外接触。所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中外之间社会经济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流问题,由此形成中外之间的纽带———沿海边缘社会。中外条约谈判过程中围绕“誊黄公布释放汉奸”和天主教传教自由展开激烈的争执,与我们今天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外之间和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战后历史变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朝鲜问题一直是福泽谕吉关注的焦点之一.甲午战争前,福泽所阐述的朝鲜政略论与日本政府所制定的朝鲜政策大体上不谋而合,认为朝鲜是日本国防上的“防卫线”,且实施朝鲜政略能消除日本国内的矛盾,但其前提是要废除《天津条约》对日本的“束缚”.其朝鲜政略论的实质是,在其具有西方殖民主义特点的文明观的掩盖下,希望以所谓亚洲“文明之先导者”的身份“促进”朝鲜的“文明开化”,并以此来实现日本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被解除了武装。从1947年5月起实施的日本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不得拥有军队,永远放弃战争手段。在冷战时期,“和平宪法”是日本借以埋头发展经济的“盾牌”。当时日本实行的政策是“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确保国防,全心致力于经济建设,国际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一律推给美国”的单纯路线。〔1〕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为日本提供的保护伞已不如从前那么至关重要。同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此情况下,日本国内的保守势力逐渐抬头,开始对“和平宪法”中限制军备的第9款不满,要求对其修改,“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各种观点和流派,对历史上的“一元论”、“二元论”等观点进行了剖析;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问题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宪法型”与“转化型”国家对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顺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45年5月5日和1945年9月2日,是全世界人民举杯同庆的日子。当然,人们就不会忘记对这两个日子的到来起过重大影响的《日苏中立条约》。《日苏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于1941年4月23日签订,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条约”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的热点,见仁见智,歧说并存。笔者认为要达到某种共识,就应从签约双方的目的及所处的历史背境出发,去具体分析“条约”的产生以及对欧亚两个战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各种观点和流派,对历史上的“一元论”、“二元论”等观点进行了剖析;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问题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宪法型”与“转化型”国家对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效力顺序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1933至1937年,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妥协政策,希望缓和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日矛盾和英日矛盾,维持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均势,维护“9.18”事变后的远东现状。英国一方面企图迫使中国承认伪满洲国,发展英日在华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与日本妥协,使日本同意延长将于1936年满期的海军军备条约。日本宣布废约后,英国又谋求与日本达成新的海军协定,未成功。1937年夏,英国希望签订一个太子洋条约维护其远东利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远东政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