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性质、形式,曾引起多次争论,讨论的焦点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还是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这个重大分歧,并由此而衍生山各种不同的说法。对于这场争论的旷日持久,对于争论中各家自守一派之说的状况,一些同志著文认为对封建土地制度的讨论是陈旧而不合时宜的。我认为,封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国家,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而土地所有制是封建  相似文献   

2.
高丽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当今国内外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主张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有的学者主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其共同点,两者均强调高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单一的形式和单一的类型。 从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看,任何国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都不是单一的形式和单  相似文献   

3.
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們探討这个問題不是沒有意义的。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問題,当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論,从討論的情况看来,各家的意见还有很大的分歧,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是国有制形态,二、认为是私有制形态,三、认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形态并存。本人贊同第三种主张。爭論的焦点在于:封建社会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还是私有的?怎样认識封建地租与国稅的关系及其区別?对于这些問題进行深入的討論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或以为是土地国有制,或以为是土地私有制和国有制并存。两汉土地所有制性质问题,随着对两汉社会性质的看法不同而分歧。或以为是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或以为是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我认为经过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是瓦解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基本确立。但是两汉时期封建政府仍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国有土地,这种国有土地包括可耕地,封建帝王游乐、狩猎、牧养的苑囿(苑囿里也有可耕地)和资源丰富的山林川泽。本文着重探讨国有土地中的可耕地问题。  相似文献   

5.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它是夏商西周三代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广阔率础,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春秋时代,在作为“普遍奴隶”的广大村社成员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村公社日趋解体,逐步转变为个体小农的乡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相应瓦解,产生了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以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代,新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农村公社逐渐变为历史陈迹,但其影响却在各个领域长期存在并留下不少曲折反映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地租与地税(本文指田税)是结合还是分离问题的探讨,是关系到确定封建土地国有制还是私有制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多数学者很注意两汉的地租和地税问题。然而意见并不统一。在我看来,封建社会的地租与地税的结合或分离,是直接由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的。在西周和春秋前期,土地所有权属于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封建国家,农民则是国家的农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正反映了这一所有制关系。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地租和地税是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古代亚洲某些国家的土地国有制时所说的:“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那末,地租和赋税就会合为一体,或者不如说,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为它寻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小自耕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这个基础的补充。以上五种观点其实可以简化为三种,即封建土地国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我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将理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将土地制度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联系起来,并结合目前存世的各类古籍,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从西周时期相对完备到明清时期极度衰弱的演变过程,推动力则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秦汉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兴起,西周时期与土地原始国有制相适应的环保法制体系开始解体;隋唐时期,新的功能被弱化的环保法制基本成型;明清时期,与高度发达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环保法制已经被极度"虚化"。  相似文献   

10.
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与土地私有制并存的,不纯粹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前期,终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颁行两税法,历时达近三百年之久。在上述这些朝代中,隋朝是否实行过均田制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均田制度“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官样文章”,而“隋本是一个短命王朝,国势动荡,再传而亡,也屡次颁发均田法令”(傅筑夫:《中国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或民族一样,曾经历了国有制和私有制两个阶段。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问题,“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罗思鼎之流发表过许多谬论。他们从反革命的影射史学出发,极力夸大所谓“法家”帝王将相的历史作用。他们说:“商鞅颁布‘开阡陌封疆’的法令,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地主、自由民土地私有制,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次根本性的大变革,它摧毁了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奠定了地主经济在秦国的支配地位。”这就是说,我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决定因素,不是别的,是商鞅的一纸“法令”。这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表现。林  相似文献   

12.
封建土地国有论的提出和50年代的争论侯外庐先生在史学领域跋涉半个多世纪,他的史学见解中没有别的任何一项象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那样曾引起轩然大波,至今还只为少数人所能接受。然而笔者认为,侯老提出的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及他研究这一课题所坚持的理论原则应当引起更多重视。侯老对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研究从4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发表在《历史研究》1956年创刊号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首次全面论述了中国封建土地国有制。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制度的缺失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制度的制约。中国的土地既不能完全国有制,也不能走西方国家私有制的道路,唯一的选择是在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下强化和稳定农户的承包权,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机制,促使其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高丽王朝前期,是朝鲜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实行国家“三给田”(官给田、兵给田、州民给田)的田柴科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世界史上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田柴科土地制度的性质,自60年代以来,为国外学者热烈争论的课题。本文仅就王朝前期田柴科实行的历史条件、内容、性质和意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南充师院历史系柯昌基同志在我校历史系作了题为《宋代的家族公社》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如西周的井田公社,曹魏的屯田公社,北魏至唐的均田公社,二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家族公社,三是作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赘生物的宗法公社。柯昌基依据大量的方志、墓志铭中的有关材料,对宋代家族公社的类型、内部结构及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指出:家族公社在宋代之所以蓬勃发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代,中国的封建制经济已发展到了顶峰,也是衰落的起点.大抵以中唐为转折点,封建地租关系已经由佃农制取代佃奴制而占据主导地位了。 自战国以来,封建土地关系中的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居主要地位,国有土地仅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因战乱相寻,人口流散,土地荒芜者多,官田数在国家耕地总额中的比例增加,成为曹魏屯田、西晋占田、北朝均田的物质前提,但并未因此改变封建大  相似文献   

17.
唐中期至明中期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封建国家对土地"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完全、比较自由的土地私有制开始逐渐确立,土地至此才成为比较完全的商品,土地买卖遂成为人们占有土地的主要途径,土地市场的范围与规模激剧扩大,土地买卖形式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土地国有制的性质土地,是几千年来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劳动、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面貌。我国历代的土地所有制有各种形态,如果按其根本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两大类。在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氏族共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解放以后,史学界对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  相似文献   

19.
小农土地私有制作为封建社会最不稳定的土地制度 ,在汉唐间河洛地区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初期 ,出于封建政权巩固的需要 ,政府贯彻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小农土地私有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而到封建王朝的中后期 ,伴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恶性膨胀 ,小农土地私有制因之急剧萎缩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生西周灭商,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国家。这样的土地所有制的基础是农村公社公有制的存在。关于农村公社尚未瓦解即进入阶级社会,从而使原来的土地村社公有制转向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事实,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曾经历过。例如多瑙河流域诸公国,“原来的生产方式,是以共有制为基础的,……土地一部分当作自由的私田,由共同体诸成员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