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用翔实的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历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现代化的程度,中国未来30年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现代化的规律和趋势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国法制发展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三个重要时期:旧中国租界首先出现现代法制;自20世纪初始,中国政府通过法制改革来推进华界的法制现代化;近30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在改革创新中逐步走向完善。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和臻于完善的三个阶段。现代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可以调控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可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目前,在推进法制现代化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十分不利于现代法制建设;克服途径在于不断营造法制环境,大力提倡现代法制文化,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论述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异同开题 ,指出中国的文化传统即专制主义 ;然后 ,分析了中国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其沿革、理论和特点 ;最后 ,讨论了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研究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松弟 《浙江学刊》2006,4(5):25-35
1843年五口通商以后,由于先进的经济文化在沿海口岸成长并往内陆扩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放在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大格局中,论述了开埠以后港口城市与其腹地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近代中国经济和区域现代化的巨大影响,最后简述了近代经验为当前和未来提供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震 《求是学刊》2005,32(5):21-26
现代性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有铲平差异性的逻辑,但是也造成了多样性差异相遇的场域。全球化进程并不是某一个现代文化的普及和代替其他文化的过程,而是所有参与这个进程的文化体的重构性互动过程。在这种互动中,无论是否自己意识到这点,不同的文化体实际上都进行了新的包容性的多重认同重构。在原有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不同的文化体不断重新构造和丰富着自己的认同,维护着自己的特性和完整性。然而,正确的多重认同构造应该是有责任的保持开放的合理化过程,使认同的构造过程成为全球化与本土化创造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仕成 《创新》2018,(4):19-27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化存在启动、中期转型和后期整合的三大阶段,在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要素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矛盾正是这些社会要素在社会中不同次序的体现.就此纵观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主要有三次表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所表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关联在于主动选择这一行为本身,其差异体现为源于世界历史中人类社会因素的递增现象.在此情况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应该整合各种关系,尤其是树立社会发展的渐进意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健康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7.
曹建坤 《探求》2004,(1):61-64
共产党员标准问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共产党首先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创立了制度上的保障,进而从事现代化建设。判断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如何。这也是今后吸收新党员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9.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关系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虹 《日本学刊》2004,(1):89-102
明治维新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日本的家庭制度、家庭形态、家庭功能和家庭观念都发生着蜕变与演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家庭关系经历了沿袭与改良相砥砺的振荡,由外而内的社会变革推动下的重建,由内而外的个体自觉驱使下的渐变.本文分三大历史阶段探讨了日本家庭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演进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机理,旨在揭示社会进步与家庭演变、个体发展之间的同构性与背反性,考察家庭领域内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0.
严强 《阅江学刊》2014,(2):7-13
国家治理概念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时时出现。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战略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扬弃旧式现代化之后探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让改革具有了新的意义,而且赋予社会治理创新全新的性质,规定了未来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钟志华 《社科纵横》2005,20(6):17-18
本文从小农意识的顽固性、小农意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阻碍、小农意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危害、小农意识与腐败等四个方面,说明小农意识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缓慢与中国固有的文明水平不相适应 ,其中原因各领域学者多有探讨。本文试从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高度同一性所起制约作用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并对这种传统的存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种传统所带来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传统的延续与现代性的发展应并行不悖 ,有限激进的改革才适应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3.
谢海军 《社会》2002,(5):42-43
家族作为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组织 ,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格特征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族的烙印。由于解放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 ,家族作为社会基层组织的功能已明显减弱。然而 ,近20年来 ,农村出现了带有家族色彩的活动和趋势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纵观近代家族和近20年来的家族残余的走势 ,人们会发现消解是家族运行的基本轨迹。当然不排除局部的反弹。另一方面 ,在观察近些年农村热点问题时 ,笔者发现许多新生事物出现了拟家族化 ,即被家族同化。这种现象导致了家族消解过程的延长和复杂化 ,甚至会导致中国农村现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角色议题,学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角色研究文献的分析与回顾,从整体而非分化视角出发,认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角色既不是单纯"受害者",也不是全部"受益者",而是一个两者并存的状态。在政府和农民结构不平等背景下,作为整体的农民既有因和政府目标"契合"而积极接受现代化的一面,也有因两者利益对立而强烈反对现代化的一面。要对农民角色做出更有力解释就必须放弃"阶层差异论"视角,采用"结构—过程论"进行分析。由此,农民在发展进程中作为代价承担者与参与获得者两者并立的局面才能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日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也相似。但两国在历史上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文章通过对中日农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Attempts to shape an integral sociological vision of social relations began in Russia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he initial task was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in character: to interpret the historical prospects fo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To what extent would Russia follow the paths trodden by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a certain segment of the intelligentsia believed were more civilized and more normal), and to what extent would it preserve its own originality and uniqueness? Two currents of social thought, the "Westernizers" and the "Slavophiles," argued this question. During the polemics between them, a number of questions emerged that continue to be raised in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现在让我们记住涂尔干的假设 ,收益希望提高可能刺激不确定期望 ,结果更增加受挫感。为了在我们虚拟的实验模型的层面上再现这种情境 ,我们将假设 ,在第二种情境中 ,组织者向参加同一游戏的同一批人暗示中彩者将不是两人而是四人 ,该互动系统的其余方面一仍其旧。因此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河南、甘肃3省6个地市,对2000位城乡初中学生及其父母亲、祖辈老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居民家庭伦理认知总体处在中等和良好之间.家庭伦理认知的代际比较发现:初中生、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在家庭伦理6大指标中的5个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初中生得分较高的有4个方面,在三代人中最高,父母亲的家庭伦理在三代人中得分居中;家庭伦理认知的地域比较,发现6大指标中有5项存在着显著差异,结合代际因素,发现河南省居民的家庭伦理认知综合分值最高,甘肃省得分最低,广东省居中.对策建议:充分认识当前中国居民家庭伦理认知状况的多样性,发挥党政部门促进家庭文明与家庭教育事业进步的作用,敦促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20.
鲍磊 《社会》2014,34(5):174-205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取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或取向的一种。相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这一取向的范围更为宽广。它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这一取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或二分法,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虽然在晚近的发展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自传/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但这一取向还是“浮现中的实践”,尚处于晚熟状态,因此还存在不少争议,布尔迪厄甚至从根本上将传记视为一种幻觉。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