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必要保留原《暂拟系统》采用的“词素”这个概念及其意义。这是由于词与比词小的语言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词素”看作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并把“词索”同“宇”、“词”区分开,对手掌握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是很有帮助的。而主张改用“语素”的概念及其定义的种种理由,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2.
费洪稳同志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吗》一文中认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不应说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不具有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而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就是“虽然外延完全相同,但其内涵却不完全一样”。这种观点是难以确立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不完全相同。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见诸于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而内涵不完全相同表现在二者的内涵不能颠倒说明。例如,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极限概念非ε语言定义的特点及在师专数学专业“数学分析”教学中采用非ε语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逻辑的定义理论似乎是毫无问题可言,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往往发现其规则和方法尚有不少方面值得讨论。一、“同语反复”是不是逻辑错误?现行逻辑教科书几乎无例外地把定义概念不能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作为定义所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并认为,如果定义概念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那就是犯了“同语反复”或“同义反复”的逻辑错误。依我之见,定义未必需要这榉的“规则”,用“同语反复”或“同义反复”来概括某些定义方面的逻辑错误也不一定妥当。“同语反复”就一定是逻辑错误吗?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两组定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的关系,这是传统逻辑的定义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就不会有正确的定义规则,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定义的实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之一直抱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是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针对这一说法,张天敏同志曾正确地指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根本不是什么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是内涵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长期拘囿于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外语教学领域存在着追赶国外“最新教学法”的现象,将外语学习和教学简单化、模式化,忽视了学习者和教师的认知与情感。Kumaravadivelu首次提出了“后方法”的概念,提出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三个基本参数的外语教学原则和十大宏观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三个基本参数转化成特定的教学措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微观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后方法”教学理念主张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一方面关注对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注重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与创设。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从“法”的拘囿转向人的自主和自由。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关于定义的规则第一条“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解释说:“所谓定义相应相称,就是说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等的,二者具有同一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更明确规定:“下定义必须用全同概念。这就是说下定义项必须与被定义项是全同概念。”还有其他教科书上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说,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或叫全同关系)的概念。那么定义概念和被定义概念是否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问答谈话是语文阅读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许多教师采用问答谈话法着眼于引发矛盾、启发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发展智力,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的教师把问答谈话法等同于启发式,以为只要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便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问答谈话法和启发式并不是同一概念。问答谈话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自发式则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任何科  相似文献   

10.
所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指出,下定义有一条重要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所有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我们认为,定出这条规则是正确的,而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的分析则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补充指出,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还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交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全异”。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被定义项是一个概念,定义项也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必须是全同关系。被定义项指的是那一些对象,定义项指的也应该是同样的那一些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符合  相似文献   

11.
极限概念是“高等数学”的大门 ,能否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 ,直接影响“高等数学”的学习效果。由于定义抽象 ,掌握这一概念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新的讲授方法———借助易懂的“过渡”定义进入极限概念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在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函数应用方面的困难,运用“四项明确定义函数,三方对应调用函数”教学方法,明确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名、函数名、形式参数的个数与类型、函数处理过程四项,正确定义函数;做到定义函数名与调用函数名对应、实在参数与形式参数对应、函数调用的场合与定义形式对应,正确调用函数;强化函数应用训练,突破“函数”教学难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给概念下定义,经常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本文论及的就是这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给概念下定义,首先需要找被定义概念(有的书叫“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可是,一个概念的属概念往往不止一个。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属概念就包括“灵长目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动物”、“生物”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个概念作为定义中的属概念呢?就我所见到的材料来看,不外乎三种观点:一、选择“最邻近的属概念”。有的逻辑书没用“最”字,但含义却是一样的。如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基础知识问答》二十七页上讲:“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广泛的概念,即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的那个概念。”显然,这里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最邻近的属”。二、选择“较邻近的属”。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属概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与文明概念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给“文化”和“文明”概念下过明确的定义 ,但他们的“文化”与“文明”观 ,既继承了历史上的和同时代的思想家的知识传统 ,又根据自己的理论体系加以改造和扩充。他们的“文明”概念与当时德国关于文明的思想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 ,而他们的“文化”概念 ,基本上可以说是广义的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5.
关于概念的定义问题,李先煜同志在题为《概念反映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其中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定义的观点,我们是赞成的。但是,李先煜同志否定这个定义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不赞成“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概念定义。但是,我们并不否定有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存在,当然也不否认对象有本质属性,不否认“本质属性”这个概念本身。 李先煜同志是从否认事物有本质属性,进而否认“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的。他认为,“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的主要理由是:本质是内在的一般的东西,而属性是外在的特殊的东西;本质与属性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本质”来限定“属性”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 李先焜同志的这种观点是不能够成立的。 首先,李先焜同志关于事物属性的定义是不确切的。他说:“所谓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质,在这里本质与质是属于同一序列、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在与其它事物发生某种关系时的外在表现。” 这个定义有两处不确切: 第一,在这里,发生某种关系的不是事物的本质与其它事物,而是事物与其它事物  相似文献   

16.
李小虎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的文章,对我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拙文提出批评,这对启发我的思考,提高我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我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欢迎。但“李文”对拙文的基本论点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不得不再写此文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李文”指出拙文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和同一概念混在一起了。”“二、把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混在一起了。”“李文”的这两点批评意见是对拙文的误解.关于第一点,“李文”分析说:“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其外延相同,内涵有别,它所表达的主要是不同概念之间的一种外延关系;而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进行体育教学,除了明确教学目的,选定教学内容,还要选择与运用一定教学方法。如何正确运用示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重要措施。“示错”是对错误动作演示和再现。使教师在预防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运用示错法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动作技术难度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难免会产生错误动作。为了避免产生这些错误动作,教师除了正确的教法引导外,还常常采用示错法。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以直观的“示错”动作为镜子,与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对照,从中…  相似文献   

18.
钢琴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近年来,各校音乐专业招生规模相继扩大,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给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常规教学,尤其是给传统的“一对一”钢琴授课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一对多”钢琴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教学难点和具体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等解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所谓地理教学方法 ,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为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任务 ,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符合教育和认识规律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 ,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运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地理教法有很多种 ,科学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综合考虑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师生特长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并能够合理地加以组合运用 ,这样便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  相似文献   

20.
从“和谐”的释义入手,研究“和谐”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结果表明,“和谐”是体育教学的最高追求。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和谐”的现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使体育教学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