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  相似文献   

2.
历史不能被假定为时间上的一种周期性、甚至重复性变化,而应被看作是一种不可逆的、非重复性发展过程的变化,这一观点的出现,为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成独立的学科搭建了平台.在18世纪伴随着现代性的出现,产生了历史叙述的现代问题.有关历史叙述的现代争论的基本根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学科的界定、区分和古典修辞学采用修辞手法叙述过去.过去经验对现在有意义的假设曾被欧洲历史学家用两种界定策略予以确认,尼采则从根本上区分了研究过去的三种方法,以及与人类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基本需要相一致的三种历史形态.20世纪70年代,由于行业中出现了大量的"批判"历史学家,使历史的典范功能近来被划分到了一个独立的领域.有关历史功能的讨论主要在史料编纂领域中才被直接与叙述及其局限性的讨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义理·考据·词章冯天瑜史学是一门实学,是讲究实事、实证的学问,空洞议论和恣意编造都与史学无缘。史学的基本使命之一,是让人们了解过往事实的真相,因而史家必须详尽地、独立自主地占有史料,并且善于对史料作“去伪存真”的辨析,以达到对历史本来面目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和社会事件历史记忆两类.自然事件的历史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不完整的.社会事件的历史记忆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和谐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是冲突性的历史记忆.在冲突性的历史记忆中,应该存在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历史记忆.仅仅存在一种历史记忆,意味着它可能是强权的结果,或非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林超 《理论界》2013,(9):49-53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演,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通过对证据的批判研究和历史情境的把握,历史学家可以在自己心中重演古人的思想。他既反对有着自然科学化倾向的实证史学,也批评"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编撰学。他强调了历史思维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历史学有着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研究方法,并指出历史真理的标准乃是历史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90年代,人文学科掀起了跨学科研究的风潮,于是史学研究也引入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计量史学和历史信息学这两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计量史学的先驱对历史学的认识发生了质变,将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理论引入到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将数学的计量方法引入到历史研究中,通过计量的方法对承载历史信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史学界形成了以科瓦里钦科为代表的实力雄厚的计量史学派。计量史学派善于运用多维的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十分复杂,必然要借助计算机处理。随着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历史学家借助计量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历史文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历史信息学应运而生。而历史信息学起初在计量史学的范围内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国家官方机构都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以电子形式保存和传输文件。引申到历史学领域,计量史学家最初将纸质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形式,创建文献电子阅读器和文献资料数据库,由此产生了相应的文献检索模式。这不仅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进行了优化,而且为史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20世纪80年代,历史信息学脱离了计量史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以德国学者泰勒为代表的历史信息学家主张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数据检索系统和数据更新系统将历史信息学发展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新历史考证学兴起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 《人文杂志》2003,(6):115-120
五四时期新历史考证学兴起并发展起来。新历史考证学继承了清代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在史学摆脱了经学思想和义例的束缚后 ,旨在沟通中西的“科学方法”的提倡 ,辅以“求真”的观念和新史料的支持 ,新历史考证学成为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史学的客观性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锋 《中州学刊》2001,28(6):77-82
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认为,史学是有客观性的,但他们无限夸大了这一面,忽视了实证主义的不足,因而屡遭相对主义者的质疑。但相对主义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打出了否认史学客观性的论调,把史学等同于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相比于实证主义的缺憾,后现代主义者的这一激进观点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缺失,因为它已完全背离了史学求真的根本。笔者通过对这一争论的评析,认为史学的客观性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历史史料、主观态度中,而是存在于史学研究者求真求实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于读者、研究者实事求是的审视与评判中,简言之,就是存在于求真求实的史学研究过程中。求真求实,这是史学客观性赖以存在的基石,是史学有无客观性的重要评判标准。经世致用、服务现实的史学研究思路只有同求真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史学活力,使史学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衡派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衡派将人的活动视做历史的主要内容 ,人们“保生”、“乐生”的愿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同时以此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在史学研究上 ,学衡派强调史学研究应该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研究方法上 ,学衡派充分认识到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总结了发掘整理运用史料的系统理论 ,尤其主张把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路。对于历史诠释 ,学衡派反对运用现代的理论去比附历史 ,而是主张将历史事实放入历史环境中 ,做“了解之同情”。学衡派就古史问题与顾颉刚等人进行了辩论 ,事实上双方实无太多分歧 ,辩论有意气之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记忆     
记忆研究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影响至今方兴未艾。记忆研究在史学领域中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社会学、心理学和心态研究都对之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其在史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则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的贡献。促使记忆的观念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关键在于历史学科内各种思潮的汇流,以及相关的历史方法和主题所产生的影响,西方当代文化政治,尤其是大屠杀对记忆研究无疑具有推动作用。记忆研究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必然引起人们对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乃至历史性质的反思,这对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进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过去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多肯定其史料价值,而指斥其编纂的粗糙.实质上,《旧唐书》历三朝史馆而撰成,已脱离国史、实录的史料形态而成为第一部专门记载唐朝盛衰转变的专著.尤其是,《旧唐书》深层次解读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与唐朝兴亡的关系,多重维度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呈现了唐朝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编纂成就实已超越单纯的史料价值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因而有必要对《旧唐书》的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重新予以估量,这对于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与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定历史撰写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保留和传承记忆。本文并不否认历史与记忆相关联,但论点是,在某些意义上二者是对立的。与我们时而听到的一些观点相反,记忆并非历史的基石,因为历史经常会与记忆背道而驰。历史学家可以将记忆作为史料加以利用,并借以建立起对过去客观发生之事物或过去人们认为发生之事物的叙述。历史学家也可以将记忆本身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研究。然而近来,一些人给予一些形式的记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崇拜,这与历史态度相去甚远。我们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历史:历史可以有肯定的功用(肯定一些特定的人类共同体),抑或可以有否定的功用(批判这个共同体为自身创造的神话)。这两种极端我们都无法拒斥。但本文结论中肯定了批判的一端,因为在时下对处于支配地位的共同体的肯定的表达不绝于耳,历史被视为专门利己的知识“话语”的一种形式,同时多种形式的记忆也不断挑战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为需要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奥克肖特评析了历史哲学的类型,拒斥了史学研究的实证主义,坚持历史知识是由史学家的判断、推论以及重构事件型塑的观念世界,展示为一种独特的经验模式。他认为,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历史的过去",而非迎合利益集团需要的"实践的过去";两者既不属于相同的话语系统,又对历史真实性秉持相异的态度。至于叙述与解释的关系,他考察了历史解释的类型,倡导一种"叙述即解释"的历史叙事观,这一观点触及了"叙述形式"的论题,呼应了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4.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2004,(3):131-138
当前的中国史学中存在将历史研究和应用混淆的弊端,片面强调"古为今用",给史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历史研究和历史应用作为历史学两个不同层面,其要求和目的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远古传说是原始社会特有的产物 ,是原始先民在口头上形成、口头上流传的有关远古历史的追述 ,其中既有信史的成分 ,又有古史传说的材料 ,还有古代神话的成分。从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远古传说可以说是原始先民自己编写的“历史”。但远古传说与文明时代的历史记载的确又有重大的区别 ,这就是远古传说所代表的时间维度远远超过历史本身。尽管如此 ,我们研究史学的起源 ,仍然离不开远古传说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正确处理“史”与“论”的关系,也就是史料与史学理论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探索的问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掌握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史学并不是史料的堆积、综合和排比,仅仅掌握了史料还不等于历史研究。只有将掌握的史料经过理论的思维和升华,能够解释和回答历史向人们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才算走进了历史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彭刚 《学术研究》2012,(12):85-92,160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都是历史感在史家史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学派的和叙事主义的史学理论都未能将历史感纳入自身的研究焦点。史学理论的当前转向为历史理性和历史感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实证主义史学在自然科学的启发下,提出将历史当作一门严格科学来对待,反对历史去为任何外在的观念服务,强调历史的价值即在历史本身;认为历史研究就是要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而事实是独立于历史学家之外的,因此历史研究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写历史应采取客观主义的态度,摒弃个人的主观好恶,不偏不倚、无党无私,如实直书。第二,对史料和史实的尊重。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史料,只有通过史料才能确立史实,因此考据工作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两条基本原则构成了实证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19.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雷海宗先生的理论史学和实践史学思想基本体现在《历史过去的释义》一文里,他在文中主要谈及或论述三个问题,一、区分“历史”的两种含义,即现实中的历史和史学中的历史;二、分析史学中历史的特性,即主观性、流变性和时代性;三、强调研究历史的现实性及其未来指向性,告诫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不仅要重构过去的旧历史,更要努力创造现在和将来的新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