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行政法的一个目的性原则,它在行政管理的“法律—政府(行政)”模式中对法律的权威性与行政的合理性起着架构作用,使行政具有权威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相统一的特征。作为一个目的性原则,公共利益应当具有特定的法律内涵和外延,同时也应当具有适当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法律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企业的价值链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动向。可持续价值链具有战略性、领导力、全方位、网络化和合作性的特点。可持续价值链管理既是企业从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的角度探索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也是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开发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体现,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先的企业通过可持续价值链管理和开发,不仅树立了企业公民的良好社会形象,也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成为行业竞争的佼佼者,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 ,“反全球化”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这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反全球化”运动是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集中回应。虽然“反全球化”运动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 ,但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制衡作用。从“反全球化”运动的角度审视 ,2 1世纪的全球化将更富有人性、理性、公正性、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适应全球化的新的合作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治理与全球治理理论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分析框架,蕴涵于其中的全球合作模式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国际合作的新特征和新问题。治理合作提倡一种包括非政府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等多种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内的全球合作模式,其要点是:将合作的主体由制度合作中的政府扩大到非政府;以全球共同利益为合作的新动力;强调合作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合作的统一,是长期协调与对话的互动过程。总之,治理合作既是对制度合作的继承,又是对制度合作的创新,将对全球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文化全球化”这一命题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宽泛的概念 ,而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不应轻易地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马上带来一个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商品流通是互利的 ,文化交流也是互动的 ,文化接受是历史的选择和群体的实践。认为单一文化或“美国文化”将会主宰全球的看法并不正确 ,而事实上中国文化也在全球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机会利益: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把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利用相对信息优势所提供的机会而获得的经济净收益称做机会利益 ,机会利益具有不确定性、时效性和主观性三个基本特点 ,对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机会利益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优势者可获得的机会利益与掌握同一信息的市场主体数量成反比。机会利益的性质如何取决于经济主体发现了什么机会和通过什么方式来利用机会 ,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应当约束分配性机会利益、鼓励获取生产性机会利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样一个新型的市民社会正在悄然出现,在现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已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道德想象力是当代伦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道德想象力的规定性是:“设身处地”地为情境所牵涉的每个人的处境着想;洞察情境中所有可采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并尝试对其未来行为结果进行富有远见的预示;当道德困境处于一筹莫展或非此即彼时,仍继续寻求新的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它具有“先天性”、“自明性”、“亲身性”和“当下性”四个基本特征.构建一个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道德想象力理论体系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具有零散性的形态特征。较之其他方面专著,马恩在文艺论述中更多使用当时已有的先进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马恩文论的重要概念“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便体现了这一特征。“莎士比亚化”以往皆作现实主义解,而其中所积淀的黑格尔美学精华这一重要层面却完全被忽略。对“莎士比亚化”的整个诠解过程同时也是对马恩文论一种新的诠释原则的论证过程。该原则的确立,对于开掘马恩文论的诠释空间,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语境要求,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此文首先探讨了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然后基于社会转型现状,探讨了治理社会失衡、治理社会失调和治理社会失序的社会管理创新;最后基于社会转型趋势,探讨了“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和“居民身份型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被卷入工业化的亿万农民一直处于候鸟式的"两栖"流动之中,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和失衡。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城市化的悖论之中:城市化旨在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市民,而结果却是,外出劳动力流动一般并不伴随着定居行为。城市化的就业悖论起因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破解城市化就业悖论及其困境,必须从建立起一个更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入手,切断劳动力滞留于二级市场的循环,彻底解决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失衡问题,将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整到一个顺畅的轨道上来。而基于弹性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自主性择业假设,以大都市圈为核心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 ,“反全球化”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这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反全球化”运动是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集中回应。虽然“反全球化”运动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 ,但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制衡作用。从“反全球化”运动的角度审视 ,2 1世纪的全球化将更富有人性、理性、公正性、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命题。人才强则湖南强,人才盛则湖南盛。新的湖湘人才群体,既包括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包括不同类别的人才;既包括湖南籍人才,也包括海内外为湖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而且是一个数量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新的人才群体。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就要努力营造人成其才、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一要重视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二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三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四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五要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六要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
社区营造源于各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发展困局,兴于各地实践当中的经验总结,散布于学者的推广和典型示范,指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社区能力的提升,最终落脚于地方基层社区的自决与自治。它既迎合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倡导,也契合了当前城乡社区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国家与市场之外寻求一种社会内部的自我驱动发展。社区营造通过外在的资源引入和主体介入,结合社区内部的社会关系建构和社会资本培育,既形成了社区运作实务的关系联盟,又培植了社区自我生发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能够促成社区整体的发展和社区治理创新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再论其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认为,关于全球化的知识实质上是这个概念该如何定义的一个功能问题。在追溯“全球的”这个术语的起源及在最近的发展演变历史之后,本文提出几个全球化该如何定义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抛弃了这个词的四个一般性概念,赞同第五个全球化的概念,即把全球化定义为是跨地球的联系——特别是最近,尤其指超疆域之间广泛的连接。有六个限定条件可以纳入这个概念,这样便可将其与全球主义者的言过其实区别开来。此外,作者特别反对下面六个彼此无关联的序列:全球主义、使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具体化、全球/本土二分法、文化趋同性、普遍论和政治中立论。本文对全球化研究者比较完整全面地认识这个现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辛格的<一个世界全球化伦理>一书,从一个变化的世界,谈到一个大气层、一个经济体、一处法律、一个共同体.主要探讨了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角气、人权与人道主义干涉、对外援助等四大方面的主题.对每个问题的阐述,都试图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理论和习惯思维,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