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产生于近现代国家调整人的个体性与国家的实体性、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运动的过程之中,其根本伦理价值目标和内在普遍本质是保障和实现人权.权利的实现和权力的运行应当体现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基本要求,协调和解决好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职权和职责之间的关系,通过建构宪法内在的伦理体系以克服这些矛盾,使之能够彰显人类宪政文明的神圣性与尊严感,由此获得人民对宪法的内在认同.宪法的正当程序是宪法制度向宪法实践运行转化的重要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宪法司法化中的违宪审查制度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佳铭 《文史哲》2004,(3):144-149
宪法司法化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违宪审查,即对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否合宪进行司法审查;二是司法判断,即适用宪法以裁判疑难案件。因此,违宪审查制度应选择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作为制度模式。普通法院依据宪法制度行使违宪审查权并不构成对最高权力机关权力的侵犯。  相似文献   

3.
秦强 《兰州学刊》2007,(4):89-92,138
从本质上讲,宪法体现的是一种控制权力的理念,但控制权力并不是宪法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4.
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关系是宪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宪法创制是特定政治组织对于已有的政治实体和形态作出根本判断的首创性活动,它不是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是某种政治权力运作的结果。因此,宪法创制权作为原始性的政治权力,应该不属于国家权力,而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创设国家权力的权力。研究宪法创制权与国家权力分离理论,可以进一步明晰“权大还是法大”的宪政难题,对于维护宪法至上原则、奠定国家权力合法性基础、落实有限政府以及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启蒙思想家创立的主权理论经过长期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经典作家批判性汲取之后,升华为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人民主权原则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实践,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根源、灵魂和根本价值取向,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在宪政和国家制度安排中提供着重要的价值依托.当宪法危机发生时,政治发展以质变的方式呈现,宪法所宣扬的人民主权原则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宪法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权力安排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没有体现出共和妥协精神,而是试图以议会的立法权制胜君权.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权力设置反映了一元权力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法律工具主义的,没有体现宪法保障权利的超验正义.由此,在民国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宪草胎死腹中是必然.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而程序保障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程序视角分析,我们应当严格规定修宪程序,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应当细化宪法实施中的各种程序规范,以推动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加强对行政权的程序控制;完善宪法监督程序,特别是违宪审查程序,使违宪行为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对西方国家宪法私法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得出宪法的实施是由两种解决纠纷机制组成 :一是宪法中的国家权力纠纷和国家权力侵害纠纷 ,它通过违宪审查机制实施 ;二是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力以外的侵犯或两种公民宪法权利相冲突的私权纠纷 ,它通过宪法私法化的宪法诉讼方式实施。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走违宪审查之路面临的困难 ,提出根据中国国情走宪法私法化的司法化之路的建议 ,并探讨了有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9.
王立行 《东岳论丛》2007,28(4):32-37
现代国家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权利与人民主权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现代国家的特征。权利的公平和平等是现代社会大厦的基石。现代政治理论科学诠释了国家权力是来自于人民权利和人民权力的授予这一真理。人民权利和人民主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人民权利和人民主权决定了人们的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的属性。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造就了人们关系的和谐;因此,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与和谐社会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有宪不行,为民不主则无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实现现代宪政要求的规范性不能仅仅诉诸于司法的协助,激进的政治实践也无法为宪法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宪法及其实施的有效性,不能忽视人民及其代表的作用,宪法中的人民概念具有着政治性和规范性的合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要实现宪法的真正实施,就要从人民主权入手,把握人民概念在宪法中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理解了宪法中的人民,才能树立起人民中的宪法,进而通过人民及其代表的形式来保证宪法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1.
宪法视域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江丽 《河北学刊》2007,27(5):62-65
公共利益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宪法以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等价值要素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同时,还通过一整套设计完整的宪法制度对公共利益原则的异化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2.
建设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理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 ,使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协调实现 ,为此必须认真推行好代表制度和选举制度 ,使公民有效地参与国家权力。处理国家结构问题 ,应突出地贯彻自下而上组织国家权力、分层次行政、尊重历史所决定的现行行政区域、所有地区平等、地方自治、中央与地方权限公平分配等民主理念。宪政的最大特点之一 ,就是把宪法的实现寄托于宪法自身设计的规范政府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限定政府不得侵犯公民的权利 ,使政府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并有效制衡的法制上。我们应该从时代精神、现实的政治秩序建立、宪法的政治历史作用和不同的法律法制视角来全面理解宪法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宪法是基本原则的载体.近现代宪法大都是以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与法治原则为基础来设计国家制度,构建国家权力格局,在政治的稳定运行中保障人权.实现自由.只有建立在四大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宪法才能获得理性与实效性.此外,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宪法四大基本原则彼此之间的关系处理也直接决定着宪法的有效实施.四大基本原则就像人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研究宪法基本原则的时候,我们应深入挖掘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4.
权力·法律·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必要的恶。制约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制约权力 ,必须理解权力 ,应认识法律中的权力 ,其中宪法与权力的关系至关重要。宪法对权力的制约 ,首先是否认一切绝对权力 ,其次通过权力的职能性分工、设定权力不可侵犯的权利范围和正当法律程序、宪法救济程序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邹焕梅 《齐鲁学刊》2007,(6):150-153
我国宪政建设的基本路径应当是:完善现行宪法,从政治宪法走向宪政宪法;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从宪法实施的制度缺位走向制度保障;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党领导下的宪政走向宪政体制下的党的领导;更新公民宪法观念,从权力本位观念走向权利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16.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03,24(6):122-12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首先是一种政治理念,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定位;其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国家权力为人民享有,而不能归于敌人;再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应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的高度自治化。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要树立公民意识,二要改革选举制度,三要缩小行政扩大自治,四要以法制手段巩固民主成果。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中国本土化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目前的宪政架构中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而只有宪法的监督保障机制。宪法委员会违宪审查模式是构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理想选择,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立独立的宪法委员会,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与宪法委员会的专门机构违宪审查制结合起来,实行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监督与宪法委员会的专门违宪审查相结合,而以宪法委员会为主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宪法公民权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宪法理论上讲还是从宪法规范上讲,高校管理权均有理由被纳入到违宪审查的范畴。它与管理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张力关系。我们应当按照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双重目标对二者进行价值定位,在此前提下,才可以科学而广泛地对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的张力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应当承认这种张力的合理性,同时也要为这种张力设定应有的临界点,并且要通过建立健全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体系,使这种张力得以均衡与缓冲。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第一是当前最高权力的内部结构,是承载党与人民这一对关系的宪法安排;第二是这一结构的未来理想形式;第三是向未来理想形式的演变是内在于既有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因此,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应当之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宪法是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规定中的程序性条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宪法中的程序性条款分为弹性程序条款和羁束程序条款两大类.具体包括总则性的“程序正义”条款,国家机构及其负责人的产生程序,权力运行程序,宪法监督程序,宪法修改程序。宪法中的程序性条款规定是宪法精神以及权利实现的保障。我国1982年宪法在赋予公民实体权利方面较过去有巨大的进步,但程序性条款数量过少,规定粗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宪法的实施。在以后修宪时应当补充、细化宪法的程序性条款,增设“程序正义”条款,增加有关政党参与国家权力的程序规定,设立宪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