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2008,(4)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公认的孝子。他原先每月都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而这次却三个月没有回去了。为什么?朋友告诉我:他的弟弟下岗10年,只在外面打了一年工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一家三口靠"啃"父母每月不到200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  相似文献   

2.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化妆是女人的乐趣。但如果让你成天面对接踵而来的杂事,也是会消磨掉美丽的原动力的。为适应这个高速运转的新时代,满足日益增多的“懒美人”的需求,化妆品厂商一直在不断研发更简便、让肌肤快速变美的化妆保养品.以符合既懒又想美的美眉的需求。可是,虽然这些时尚的化妆品只需简单的步骤或是花费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懒美人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小原则,才能达到优良的美肤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汗流泪……谋生是人为之“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是法官,在单位工作只认理,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在家庭生活中,我也是一根筋,加上老婆像我一样是火爆脾气大嗓门,所以,我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时间久了,我们也习惯了,谁也没把吵架当回事。有一天,我意外地收到昔日女同学寄来的一封信,看完后随手把信放在抽屉里。后来妻子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信,当她看到信中写着“你还记得毕业前我们难堪而又难忘的夜晚吗”时,马上受了刺激,她一个劲儿地要我老实交代毕业前究竟是什么好事难堪又难忘。我脑袋瓜都想痛了,才回忆起那件事来。毕业前的那天晚上,我进城向亲友道别,回来晚了,学校已关…  相似文献   

5.
我渐渐地老了,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早先我管教孩子,如今,孩子却“管”起我来了,动不动就向我发“指令”,什么这个“应该”、“必须”,那个“不准”、“不许”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诗人,但喜欢沐浴着春风,在春色中独自静,静地感悟生活。面对满目春光,我总是不由得想起一位朋友。  相似文献   

7.
钱国宏 《老年世界》2009,(16):22-22
年迈的父母住在乡下,差不多每隔两个月我椴回老家去看望二老。而每次回去,我差不多都要“骗”一下父母!  相似文献   

8.
让他懒到底     
我从来没有想到男友一旦转正为老公后会变得如此之懒。想当初,只要我一洗衣服他就拿着衣架在旁边候着,我一说要收拾屋子,他立马左手簸箕右手笤帚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9.
国宏 《老人天地》2010,(9):43-43
老爸年届80,本以为晚来尽享清福,却居然“老来张狂”,时时处处赶潮流,跟年轻人玩起了PK。  相似文献   

10.
农家院里出了位“作家”,这事稀奇不?更为稀奇的是,这位“作家”竟然是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谁?我老爸。  相似文献   

11.
张新文 《老年人》2008,(11):43-43
老伴因病去世后,我形单影只,有话没人说,非常孤独,人也日见衰老。少年夫妻老来伴。老而无伴。那是人生的大不幸。我的儿子社荣和儿媳闫燕看我总也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便主动当起了“红娘”,到处托人为我物色对象,让我在失去老伴后又找到了一个新老伴,生活有了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家的院子里,几棵果树中间,有一个近两米高的水泥平台,上面摆满了各式食槽——这便是老妈创办的“飞鸟食堂”.“食堂”为众多的鸟儿送去了欢乐。  相似文献   

13.
冉晓仲 《老年人》2009,(8):33-33
长沙城里,时髦的美容美发店到处都是,可修面的师傅却如同凤毛麟角,这让许多喜欢修面的老年顾客犯了难。有幸的是,在南门外白沙街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位名叫李先庚的老师傅,不仅理发、修面功夫了得,而且因服务周到热情,成为了很多老年朋友的知己。  相似文献   

14.
老唐 《老年人》2004,(9):24-25
退休前,我虽然只是个小科长,但因为手中有一点权,找上门来的人还真是不少。退下来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再也没人理睬我了。在家“窝”了两年,我想这样不行,就去参加各种老年活动。到外面一走,信息灵了,见闻多了,心情好了,我发觉自己根本就不老,好像还年轻呢。外面的世界真的好精彩,可是越精彩,我对家里的老伴越有反感。她退休前在厂里搞财务,也许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人都弄得呆板死了。说到兴趣爱好,她跟我完全相反。我热衷的事情,她一件都不感兴趣。她对练气功倒是十分痴迷,一天到晚满脑子就是“吐纳”、“气感”、“开天目”之类的玩意儿,连…  相似文献   

15.
秋也 《老人天地》2010,(6):42-42
王大爷今年76岁,绰号“三军司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军队离休老干部呢。其实,他连一天兵也没当过。他这个“三军司令”,是老伴儿和孩子们给封的。他不仅欣然接受,还自己到处宣传,唯恐亲朋好友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李庆钢 《老年人》2004,(8):33-33
老伴时常为吃什么菜伤脑筋,出门买菜就念叨:“买什么呢?”每当这时,我便应声附和:“是啊,如今吃什么都不香,也不知为什么?”“都是你,越老越不会烧菜了,乱七八糟的,害得我没一点胃口。”老伴似乎找到了原因,便数落我起来。我不服气,但又不愿跟她争执,就在心里嘀咕:凭我这些年的  相似文献   

17.
高嫣 《老年人》2004,(8):34-34
邻居家的康康和欣玙都喜欢到我家里来玩。我家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个好玩的爷爷。爷爷和我们一起吹喇叭,弹电子琴,看动画片,还教我们唱歌。看到爷爷成天乐呵呵的,我在心里想:他小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大玩家。跟爷爷相比,奶奶就不一样了。她整天虎着脸,动不动就训人。爷爷没有退休时,她只管我一个,每天从起床开始就两眼直盯着我。我受她的管束,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许玩,没有一点自由。说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明明出着太阳,她却要给我穿上厚厚的毛衣,惹得同学们笑我像一只企鹅。现在,奶奶就不只管我一个人了,还管着爷爷。爷爷退休在家,她一会儿说…  相似文献   

18.
当初看中家境窘迫的丈夫,只因他在“湖北日报”上刊出了几张豆腐干大小的插图。介绍人举着样报对我说:“不得了啊,偌大个湖北,上亿双眼睛瞧着哪,这以后不成个画家那才见鬼呢。”  相似文献   

19.
城里的日子不舒坦"在农村习惯了没事时找人唠嗑,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可进城后就不一样了,这里到处是车、高楼,看着挺好,其实不舒坦。"说起自己在城里的生活,65岁的李秀芹连连摇头。李秀芹的老家在吉林山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俄罗斯姑娘费兰花初到中国,在广西师范大学进修中文。自那时起,她就把桂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深深爱上每中国的生活。如今,她是北京语言大学出了名的“比赛鬼”,热衷于参加各种比赛和社会活动,对公益志愿服务也充满热情。费兰花说,在中国她从未有到了外国的感觉,相信自己和这个国家很有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