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中对》研究概述彭建平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在襄阳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咨询以当时之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遇的产物,也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2.
魏延何以被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公元211年,魏延带着自己的部曲追随刘备入川。在攻涪江、打雒城、围成都等战役中,“数有战功”,被刘备提拔为牙门将军,因此,很得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如刘备为汉中王,“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刘备称帝后,又提拔延为镇北将军。223年.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秉政。227年,诸葛亮率师北伐驻汉中,以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229年,魏廷大破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  相似文献   

3.
小辞典     
初出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经刘备三次登门恳切邀请,出来襄助刘备。诸葛亮初到刘备军中不久,正值曹操派大将夏候惇领兵十万来攻打?笔绷醣覆肯轮挥屑盖寺?兵单将少,形势十分危急。可是诸葛亮利用敌人骄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躬耕地向来有南阳、襄阳两说。持襄阳说者的主要理由是:历代文献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属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宛县为曹操势力范围,如果诸葛亮隐居于此,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占领区自投网罗。历史文献证明,三国时隆中不归南阳管辖,而诸葛亮躬耕之地亦非曹操占领区。且刘备屯兵博望,要短期内三顾草庐,路程必然不远,这只能是南阳而非襄阳。  相似文献   

5.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史家誉为这是导致汉末中国鼎足三分的理想格局。对此,诸葛亮一席“隆中对”,千百年来成为运筹帷幄的最佳模式。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通常都是遵循陈寿的“诸葛亮本传”所说,是司马徽、徐庶的称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近年又有一种见解,认为诸葛亮因是汉沔地主集团代表,通过他,流亡军阀刘备才获取了最初可靠的政治资本——以庞德公为首的汉沔地主集团的支持,才初步地建立了蜀汉的武装,并进而建立了蜀汉政权(赵俪生:《史学新探》)。平心而论,此两说均不无道理。但是,都欠完善,它都以诸葛亮为主体,而以刘备为受体、将其放在次要位置上。其实,要弄清“三顾”主因,还得认明刘备真正的动机。没有刘备这种出格的超越行为,诸葛亮是不会出来的。“三顾”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刘备的一种权术、一种在长期实践生活圈获得的认同,即要依靠知识分子,可是有才华、实学的知识分子不愿与骄蛮的纠纠武夫合作,为此名望很大的刘皇叔一改常态,屈顾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山野村夫诸葛亮,有意示范于众,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形像,把自己扮成求贤若渴、礼遇下士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择主与拜相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彦 《东岳论丛》2004,25(5):133-137
对诸葛亮“择主”的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是“兴汉续统”云云 ,从历史事实看 ,实非如此。诸葛亮出山 ,投奔刘备 ,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一穷二白”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 ,“兴复汉室”。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 ,成了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诸葛亮不惜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诸葛亮又运用巧妙的权术 ,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才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一直是众多后来者称慕的对象,刘备自己也认为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这种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形容,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赞同。那么,笔者试问: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像表面上那么的融洽吗?透过历史疑云,揭示事实真相,笔者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  相似文献   

9.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10.
“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蜀汉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占领荆州是诸葛亮战略棋盘上最重要的一着。早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看出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劝刘备取荆州作为根据地。他在回答刘备问策时就指出,荆州不仅是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基。守住荆州,则有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失去荆州,只会偏安一隅,束手待毙。因此,荆州的失守,使蜀汉元气为之大伤,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占人和”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诸葛亮把它放到“欲成霸业”的根本大计的高度,可见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极度重视。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比较浓厚的。《三国演义》第四十...  相似文献   

12.
<正>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谋远虑才能非凡,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对蜀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中却严重忽视了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成了导致蜀汉先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在短期内就帮助刘备把军队由寥寥千人扩大到数万之众;同时他又出使东吴,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首次联合,取得了对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他又辅助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建立了蜀  相似文献   

13.
“诸葛一生推谨慎,吕瑞大事不糊涂”,杜甫的诗句指出了诸葛亮的性格核心。“谨慎”,是一种性格素质,它不等同于胆小。诸葛亮谨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当时社会历史的规定性,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我们先来看他如何择主。象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是不轻易许人的。“凤翱翔于千切兮,非捂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正反映了隐居待时有志一展宏图的荆襄名士的心声。他们非不欲入世,而是在慎重择主。在孙、曹、刘三方势力中,诸葛亮选择了势孤力单的刘备集团,这与其说是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了他,勿宁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相似文献   

14.
《隆中对》向为人们所称道。近几年,不少研究者对它更是推祟备至。薛国中同志认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之后,刘备集团便“沿着《隆中对》的路线,进行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吴洁生同志也说《隆中对》被刘备用为建国方略。对于《隆中对》,更多的同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业师张大可教授认为它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相似文献   

15.
在封建阶级的政治家中,诸葛亮有许多优点,以至身后两千多年,一直为人称道。但他也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重视、不善于培养接班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的教训,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借鉴。通览《三国志》,刘备能够“白手起家”,终于与吴、魏三分天下,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重视和善于收揽天下之英才。诸葛亮隐居南阳,论地位是个“布衣”,论年龄才二十几岁,但刘备以“帝室之胄”,屈节求贤,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授任军师;他把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罗致麾下,付以重任;他有知人之明,临终还告诫诸葛亮“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识人、用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17.
《隆中对》、这篇文章选自晋朝陈寿所撰《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本文内容主要是:叙述刘备于公元207年屯军新野,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草庐,亲自拜访杰出谋士诸葛亮,并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纵谈天下大势,为刘备指出联吴抗曹的斗争策略。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在这部分,作者着重介绍诸葛亮的生活、爱好及他的才干。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好为《梁父吟》、常抒发感慨不平的情绪。他有出众的才能,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常自比于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和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乐毅,但是他的才华并未被世人所了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论坛》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了薛国中同志的《诸葛亮与隆中对》一文,提出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荆州问题处置失当,犯了重益轻荆的错误。这一论点似与史实不符,值得讨论。刘备进蜀之初,只命庞统随行,而让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张飞、赵云、刘封、孟达等一班虎将及重兵都留守荆州,可见刘备集团对荆州是足够重视的。按隆中对策,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不仅要占有荆州,还必须占有益州,首先完成鼎足三分的霸业。“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书·  相似文献   

19.
东汉末期刘备集团危机管理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末期刘备集团从桃园结义起初具雏形,尽管具有很大的威望,但是由于集团具有武士强而谋士弱小的特点,在豪强纷争中处于落败之地,渐渐陷入危机。在危机状态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担任军师,加之北方流亡士族加入刘备集团,从而使得刘备集团气象更新:胜赤壁、得荆州、取西川、定汉中、称王称帝。本文认为刘备集团的危机管理实践给予如下启示:战略愿景导致志同道合、危机状态下战略选择有效、知人善用并大胆授权、大度集贤取天下民心。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蜀汉为政27年。在此期间,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呕心沥血,为稳定蜀汉南征北战,功迹卓著。他忠贞冠世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倍受世人的称赞和爱戴。至于他的传闻轶事,则更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然而,诸葛亮公忠体国的倡廉风范,却鲜为人知。本文从诸葛亮倡廉风范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