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主体与文化传统,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效应。探明这种相关效应的机理,对于提升认识的主体性、增强文化传统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认识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关系系统。一般来说,在这个关系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整个认识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是认识的主体,也就是认识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和执行者,即进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人。人作为主体之所以能够认识,是因为人不仅有脑和感觉器官 (认识主体的硬件系统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天赋的生理器官之上形成了一定的精神结构 (认识主体的软件系统 )。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事实认识是对客观世界内部联系的认识,即人们基于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事实为根据,从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内在联系出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的判断和推理。价值认识是对客观世界与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即人们基于对自我的认识,以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为标准,从人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的判断和推理。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是一对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认识论范筹。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出发点不同;事实认识具有客观性,而价值认识则具有主观性;事实认识具有不变性,而价值认识则具有历史性;事实认识具有单一性,而价值认识则具有多样性。事实认识是价值认识的起点和基础,价值认识是事实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相互斗争,共同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系统本体论研究表明:世界是系统的世界;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认识形式或思维方式——系统的认识形式或思维方式来认识系统的世界。这种在传统的认识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思维和系统认识,能否真正反映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复杂的本体特征,达到对系统的系统认识呢?这是许多系统哲学和系统认识论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者(如B·H·  相似文献   

4.
认识主体反映对象的动力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认识活动进行动力学考察 ,可以弥补传统认识论不够重视认识活动是在什么力量驱动下不断演进而具有浓厚理想化色彩的缺陷。认识活动的驱动力包括心理驱动力、社会驱动力和理论驱动力。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认识的驱动力系统 ,发挥着认知意向的激励、价值观念的导向和认识条件的前定作用 ,推动人类认识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茅生荣 《江汉论坛》2002,2(3):41-44
在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四类学科构成的学科群,还缺少一个从认识论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学科,而社会主义认识史堪当此任。社会主义认识史学科,要以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为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研究一个时代、国家中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规律与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一般发展规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重建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是当前中国史学理论界的热点之一.重新审识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有助于推进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讨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阐述了历史认识的对象和本质、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定义及其关系、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及其真理性等问题.普氏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发展有贡献,但也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7.
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默会认识”这一概念。默会认识思想也是波兰尼的认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文章追溯了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理论渊源,分析了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来源,并对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波兰尼的默会认识思想为认识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对于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识起点问题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过细致的研究。一般认为 ,对认识起点问题的解决有感觉论、心灵本体论、天赋论、怀疑论以及神秘主义几种方案 ,这些方案均有片面性。认识图式理论作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模式 ,以综合和概括的形式回答了认识起点问题 ,克服了已有方案的片面性 ,为深化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王维国 《社会科学》2002,42(12):35-38
近代西方哲学既是主体性哲学 ,也是认识论。由于其忽视了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 ,因而不仅未能解决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 ,而且还陷入了自身不可克服的困境。在我们看来 ,人类认识有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之分 ,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 ,而且还为理论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当我们这样看待人类认识时 ,就可以克服近代认识论的困境 ,实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认识的中介系统除了工具系统和操作工具的方法系统这两大要素以外,信息也是联系主客体的中介系统中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甚至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主要根据是:第一,信息作为事物属性、关系和意义的表征,不同于联系主客体的物质手段和精神要素,它是认识中介系统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第二,任何认识都是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的,从本质上说,认识是主体运用自身的相关生理结构和认知结构能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第三,以信息作为联系主客体的中介具有广泛的解释力,可以解释所有认识活动和过程,包括认识的自我反思。坚持信息是认识的中介系统中的基本要素,首先有助于真正揭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现实过程和内在机制,揭示认识的本质,克服以往的一些错误提法;其次,有助于揭示认识的信息化的本质,并有助于我们自觉地促进认识的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认识的主体性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认识的客观性。实践的观点与认识的主体性视角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认识的主体性出发谈论认识,必然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从而将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在认识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后现代思潮颠覆认识主客体的“狡计”,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发生学的科学的视角,即从人类的“童年”和人的童年分析了认识的发生、建构的历程,指出认识主客体的分化与区分是认识得以发生的前提,坚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冯东飞 《江汉论坛》2006,7(2):73-75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认识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关系系统。全面分析认识系统包含的各种要素,对于深入研究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揭示认识的本质、结构、功能、发展规律,推进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哲学界有人提出,认识系统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介于主体、客体之间的认识中介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笔者认为,除上述三种要素之外,认识环境也是认识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循着两大基本趋向进行的。其一是由客体认识论朝主体认识论发展;其二是由总体认识论向分支认识论发展。关于后一种发展趋向,我们可以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和精神认识论;我们也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人类认识论、群体认识论和个体认识论。总体认识论和这些分支认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总体认识论分支的个体认识论,不是研究人类如何去认识个别客体,而是研究个人主体如何去认识外界客体,也就是说个体认识论中的个体一词不是指客体,而是指书体。个体认识论就是以个人主体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7.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2007,30(11):1-5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只有到了融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时才算是全面的、深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论研究者从以往那种离开文化,就认识研究认识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转而把人类认识当作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而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观照、反思认识,就必须首先探讨认识的文化本性问题。认识与文化:员们的行界说要说明认识的文化本性,首先必须对认识和文化作出正确的界说。什么是认识,这似乎是一个简单明了、易于达到共识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从古至今的认识论基本上都是离开文化、从纯粹认知的角度就认识研究认识的,我们不妨把这种认识论称之为普遍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主体认识结构是微观认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主体认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信息化引起的主体认识结构变革的机制呈现出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穆拉·萨德拉对苏赫拉瓦迪关于存在认识的批判性评价;二是穆拉·萨德拉认识论的基础,他以存在顺序观念为基础,将认识定义为一种存在方式;三是指出现代认识论观念的根源是以认识先于世界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