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生产性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进行保护,不仅是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法,甚至还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传统技艺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应该继续关注、重视和珍惜包含在物质当中的历史信息和情感内涵,应该重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民间传统技艺的产品成为社会的有效需求,才能使生产性保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英语成语是劳动人民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它涉及到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英语成语大多寓意深刻,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我们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3.
18世纪西方的现代化与东方的康乾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乾盛世在中国封建社会创造了辉煌业绩,以泱泱大国自居.可与18世纪的世界相比,中国就落后了.今天我们分析这段历史,其目的是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多一份借鉴,多一份警醒,正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开拓进取,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不公平问题历来为人们所斥责,缘起于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从社会历史视域中正确区分社会不公平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只有把社会不公平放在社会历史的视域中,我们才能认识所遭遇到的社会不公平可以在制度层面上区分为制度内的不公平和制度外的不公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不公平在社会历史视域中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5.
坚持与时俱进,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蓬勃生机,才能不断开辟新境界,不断达到新高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自由     
在论证历史是怎么样的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历史是什么,它如何能够存在的。历史是荒诞的、残酷的、悲剧性的,还是滑稽可笑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抑或历史有其内在规律?历史是放纵胡为、赌博冒险的竞技场,还是决定论的原野?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历史时,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而哲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表明中共中央已经从整个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视角来审视农村社会与社会全体的关联性互动关系,并在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等层面向农村予以倾斜.然而,我们不仅仅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建构的历史必然性和诸多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应该正视并冲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阻力,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才能达到其理想预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的首创,这种首创性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却又是一个人类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我们认识全球化的一把钥匙.在理论上我们要认识到全球化具有客观和主观二重性,在实践上要牢牢把握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要努力倡导建立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鉴于全球化的历史和逻辑终点必然是共产主义,我们赞成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立足于现实.忠实于历史,就要精确地阐释具体范畴在当时的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精确涵义,反对过度阐释,反对六经注我.立足于现实,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语),只有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才会有深切的体验,才能具有理论价值.一切在当代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思想,都不会产生共鸣,因而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丁玲研究中,晚年丁玲究竟是"真左"还是"假左"似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比这一"求索"更为重要的是把问题放回到历史活动本身.如果我们对历史的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那么这种二元对立的"左右"之分就不能满足我们的探求欲望.只有将体制建构、性别政治以及其它种种以往丁玲研究中不被注意的"侧面"同时包含在内,以为问题的指向和边界之一,变"盲点"为新的研究视角,历史的真相才能被我们更多地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在现实中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气候环境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构成双重掣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这个抓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和谐渔村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和谐渔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双重有利宏观环境,为加快实施现代化和谐渔村建设、加速渔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创造了有利时机。本文通过对现代渔村建设理论研究现状的简要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现代和谐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根据和谐博弈理论的几个典型模式,提出了我国现代和谐渔村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又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成长环境。村民自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的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作为当代中国政治的主流范式,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主题思考,也决定与导引了政府领导文化和行政哲学的范式转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会导致领导文化范式的转变,并建构起适应和谐社会总要求的新的领导文化范式。为此,按照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社会视闽下的领导文化应是由“以人为本”的领导价值观、变革创新的领导思维方式及民主法治的领导行为模式等基本因子组成的文化,具有人本性、服务性及包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文中简称新税法)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法律的统一和税收法定原则,更在实质上实现了制度创新,凸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新税法作为调整国家和纳税人利益的主要法律规范,其发展方向将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论提升软实力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中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尽管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还存在一些局限,但是却为我们分析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阈.  相似文献   

20.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现实需要,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中国的内政建设,其实质是理解与包容;而构建"和谐 世界"则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所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和"和谐世界"是当今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轴和最强音,也是中国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