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词<天雨花>的思想内容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作者站在大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歪曲历史和打击农民起义,作者编织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发泄对农民起义,特别是对农民领袖张献忠、李自成、王好贤的仇恨,以此表达其强烈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2.
农民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然而关于明代农民起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明代的前期同样存在着一些农民起义事件,这些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不同,主要是由于局部地区农民所处的特殊处境,导致无法正常生活从而引发了明前期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3.
论罗贯中与农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贯中为实现有志图王的政治理想 ,曾亲自参加农民起义 ,图王不成而致力于传神稗史。罗贯中所创作的一系列稗史小说 ,皆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 ,又以农民起义的模式与思想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蜀集团进行了生动描写与深入思考 ,使其与《水浒传》一样 ,都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积极影响 ,也进一步证实了他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罗贯中是文学史上写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位小说家 ,其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的创作思想 ,值得学界积极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他们与官府的矛盾构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在封建社会体制内发生的阶级斗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向着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调整;它不承担推翻封建制度的历史使命,因而与严格意义的社会革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平等平均社会思潮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中的中心思想。历代农民起义为实现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先后制定革命纲领,多次采取革命措施。这一中心思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并强调,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中的平等平均思潮,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检验清代农民起义的诱因。首先介绍清代气候、人口与民族、农业技术的历史背景。然后建立人口、产量、饥荒与起义的理论模型,讨论发生自然灾害和赈灾情况下的动态均衡,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分析了自然灾害、人口数量和增殖率、饥荒、赈灾在农民起义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导致农民起义的直接因素是饥荒。对饥荒的赈灾能显著地降低农民起义的发生概率;自然灾害的系数不显著,其滞后项系数显著但不稳健;人口数量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正,但人口增殖率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负;米价指数对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则混水摸鱼,首鼠两端;而更多的是逃避现实,避祸全身。这种种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迥异的命运。从主观上讲,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及命运是由其诗人特定的身份决定的;从客观上讲,则与晚唐社会现实及农民起义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杜甫“敌视”农民起义的说法 ,值得商榷。正确评价杜甫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和他的阶级立场 ,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杜甫。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君主素质、宗教约束和气候冲击对农民起义的影响机理,构建中国君主面板数据集,以君主为横截面,时间跨度为前221年至1911年,并使用随机效应的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作为基准模型。研究表明:在秦朝到清朝这个历史阶段,君主的个人素质会显著影响农民起义,盛世能减少农民起义的发生;宗教约束中的佛教能缓解农民起义,而基督教则更容易导致农民起义的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严重饥荒能诱发农民起义;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或不稳健。  相似文献   

10.
《钟相杨幺起义考》一书,史料丰富,考据详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一部研究农民起义史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1.
乾隆中后期,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啯噜"活动频繁,已经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清政府下决心铲除"啯噜"这一黑社会组织。但是,清政府面对着这一困境:将真正的"啯噜"与被怀疑为"啯噜"者、被裹胁入"啯噜"者区别开来,以打击真正的"啯噜",而不致造成大的社会恐慌。而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几乎是办不到的。"啯噜"镇压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恐慌,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史上,农民起义曾是重要的题材类别。但由于单一的阶级斗争历史观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农民起义历史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充当了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和载体,也体现出明显的“现代化”倾向。在历史观实现多元化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农民起义历史小说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频繁,其"替天行道"的主张实则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经世治国、辅国安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理想,与中国士阶层"志于道"的精神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学界对路德政教关系之中的农民起义、暴力使用和造反政权三个批评,来反思路德政教关系学说特别是两国论(两个国度论)本质,虽有合理之处,但在根本上并没有抓住路德学说的本质:一则路德两个国度理论的本质是基督徒要受到教会这只上帝的右手与君王政权这只上帝的左手的同时统治,二则关于反对政权的造反问题,路德认为,本质上,政权是换汤不换药的,完美的国度无法在地上被实现,君王对上帝使命的玩忽职守,将由上帝而不是臣民来惩罚,因此路德只主张改良,反对暴力革命,三则路德反对针对当权者的造反和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暴力,但是路德并不反对维权、批评和抗议,特别是使用上帝之道而不是暴力的时候,因此,路德并非对政权纵容姑息。  相似文献   

15.
唐末以黄巢起义为主的农民起义战争对此时期的文人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战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使得此时期的文人大量进入幕府,规模之大在时限和地域分布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浒传》主题研究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农民起义”说。这种“权威”观点不仅对《水浒传》研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还严重殃及《荡寇志》的学术命运,使这部小说长期遭受意识形态歧视,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术关怀。在新时期学术研究理性、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欲使《荡寇志》研究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跃升新的境界,要务之一就是要放弃《水浒传》研究中“农民起义”说的一元化统摄力,回归文本,开展多元阐释。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宋代诸多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提供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较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次数甚多,规模较小,始终没有形成全国规模的大起义;但是,却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到了宋代已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均贫富”思想的明确提出。唐末农民大起义时,起义者打出了“均平”、“平均”的旗帜,其含义还是朦胧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黄梅县诸佑准备起义时,“自言……能使富者贫,贫者富”。到了宋朝初期,王小波发动起义时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比诸佑进了一步,第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以张榕、张根仁为首的革命党人试图在省城奉天发动革命.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张作霖就是镇压革命、屠杀革命党人的反动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清代档案史料说明,张作霖在辛亥革命时期,通过进驻奉天省城协助赵尔巽稳定局势,听命赵尔巽对革命党人血腥镇压,投靠袁世凯拥兵一方,勾结日本独霸东北等政治行为,一步步实现了其独占东北的霸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方面,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中央集权逐渐加强;阶级斗争方面,农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代的农民起义,无论就它的高涨、斗争的深化以及封建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镇压来讲,都超过了前代。本文只就下列三个方面来谈宋代农民起义的高涨。一、起义次数多、地区广、声势大宋代农民起义的高涨,首先表现为起义的次数多、地区广和声势大。在宋朝刚刚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