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基本内容的各个片断举例,阐明了我国古代四大长篇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即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对广大青少年阅读《红梦楼》会有所裨益,更有助于读者对其中心思想的认识趋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在《贵族之家》里塑造了一个比以往更高的形象,这是一个不仅在性格、爱情、事业心上,而且在义务感和责任意识上都更为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新形象。他是作家积极探索的结晶,也代表了作家思想发展的新高度,实现了自己使俄国上流社会与人民的精神和力量融合起来的梦。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与金庸虽然隔着两百年的时空,但是在创作个性的主体选择与响应民族文化的呼唤上,却若合符节。从反映的文化层次上,《红楼梦》与《鹿鼎记》居于中国文化系统的两极,正好构成了循环的中国文化背景。作为作家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进行的反思与批判,《红楼梦》有对文化凤凰涅槃的绝望的期待,《鹿鼎记》则沉潜到历史中寻找文化持续更新的动力。虽然曹雪芹与金庸对于文化的层级、文化的角度表现有别,但他们的基本写作立场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思"传统。基于独特的创作个性与独立的思想判断,他们对中国文化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新的构形,并创作出了能作为民族文化镜子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4.
[摘要]“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并非一片空白,在当时公开发表的小说作品中,作家浩然和姚雪垠在其创作实践中以各自不同的叙事策略尝试丰富固有的阶级叙事模式,或试图与之周旋,在有限的范围内维护文学的自主性,体现了特殊时代中文学与政治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为普遍。以《金瓶梅》中的妻妾、《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以及《红楼梦》中的群芳 (尤为女仆 )为例 ,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等几方面分析明清小说作品中人物群像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礼貌原理、权势关系和博弈论解读了《红楼梦》中的策略性沉默语言现象,并指出了策略性沉默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语言交际中适当地运用沉默可以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从而增强人际交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涵着佛教精神,佛教中的"色空"理论、禅宗思想均对全书的内容、结构、思想产生了影响。原文中有大量具有象征意义、蕴含着佛教哲学思想的佛教文化用语。文章通过分析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中佛教文化用语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华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英语世界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礼貌原理、权势关系和博弈论解读了《红楼梦》中的策略性沉默语言现象,并指出了策略性沉默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语言交际中适当地运用沉默可以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从而增强人际交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理论给翻译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探讨陌生化手段在翻译文学中的运用,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时对象变得陌生,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延长审美感知历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13.
讨论了汉英两种文化的称谓问题,并以"老太太"为例,对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比较,认为称谓的翻译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除异化或归化的抉择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间的关系、称谓的方式以及语篇衔接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老头》中的幻想主题,主要是它的场景主题、人物主题和行动主题,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幻想主题:呈献在拉斯蒂涅面前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展示给读者的法国社会的腐败与贵族的没落处境。拉斯蒂涅成为了幻想主题的一员,他选择了同流合污的道路;而读者接受了《高老头》中呈现的事情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一种双语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必然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不同的译者再现文学形象的外貌美、服饰美和语言关时,往往会受其母语文化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在杨译和霍译中所呈现出的文学形象美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仿词,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仿拟的一种,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在口语语体中颇受欢迎。《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称得上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人物对话用词考究,寓意深远。历年来,学者对于《红楼梦》中语言的研究数不胜数,对其中仿词的研究亦是格外关注。然而,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考察《红楼梦》中的仿词翻译研究的却颇为罕见。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从文化翻译学角度探讨仿词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揭示仿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足的,《红楼梦辞典》释为一直的,但从《红楼梦》本身及相关文献和方言用例来看,其确切意义当为非得……不可;拾头打滚中的拾,《红楼梦辞典》释为往地上碰,据对相关文献和方言的考证,其确切意义当为用头钻,用头撞;尽着,《红楼梦辞典》释为总是,但其在《红楼梦》中还可释为本来已经……偏又……;咱们、我们在《红楼梦》中存在特殊用法,即分别用为排除式和包括式;别要是不要连说混音形成别之后,在剩余因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在人际关系中时常充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异化翻译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彰显出来,而归化翻译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译者的隐身",但就译文内容和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角色却都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9.
考察吴藻的文学创作,明显可以辨析出<红楼梦>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表层的,如作品结构、语言、意象等,与艺术形式相关;有的是间接的深层的,如自传意识、女性意识、爱情意识等,与作品思想内涵关系密切.吴藻与<红楼梦>文学世界有相似的人生图景,这在<红楼梦>与她的文学创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