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安市秦岭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平 《唐都学刊》2002,18(3):108-110
西安市秦岭北坡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积淀深厚 ,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 ,但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深层次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时 ,需遵循一定的思路和原则 ,并且必须加强规划 ,突出特色与个性 ;同时 ,应与环保工程协调发展 ,重视资金的筹措和市场定位等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仍未走出起步阶段。制约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互利机制难形成,合作诚意有局限;相关产业资源深度整合难度很大;旅游资源互补性差,凝聚力弱;区域内文化难以整合;三地旅游发展思路契合不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就要积极推进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大协作,力争完成几个能够牵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全局的大动作,推动三地旅游企业资本大运作,推出引领区域旅游潮流的大制作。  相似文献   

3.
刘可祎  马丁 《学术交流》2020,(3):128-133
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进行评估、监管,要尽可能规避资本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市场对于旅游演艺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是投资者参与旅游演艺产业的动力。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要注重产品本身对观众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功能的开发,还要兼顾对环境及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旅游演艺产品品牌维护方面,可尝试打破固有模式在产品中加入新元素,同时注重从业人员人才培养。品牌的宣传推广渠道及营销路径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宋志方 《创新》2007,1(6):90-93
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地理格局和区域旅游资源结构方面,分析泛珠三角洲的旅游产业结构、区域旅游规划以及区域旅游体系的发展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内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内各政府间面临着生态治理合作理念淡薄、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区域内政府要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通过完善政绩评估体系等途径来推动生态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劳务协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劳务协作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人力支撑。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具有现实依据,既可以满足河北省与京津的双重需要,也符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收益比较规律。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京津冀劳务协作的因素,主要有京津地区低技能要求类岗位因就业质量低下对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问题,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胜任高技能岗位问题,开展京津冀劳务协作的组织、人力、信息支撑不足问题等。应通过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培训投入、开展京津冀培训协作、设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建立京津冀信息合作机制等办法解决这些障碍问题,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劳务协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品牌,并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黑龙江省寒地黑土自然资源条件是其成功的物质基础,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通力合作是其成功的保障,消费者对品牌理念的认同是该品牌价值实现的途径。另外,寒地黑土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有效的品牌管理以及重视产学研合作等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发展中,还需要注意对黑土地的保护、进一步挖掘寒地黑土产品特色、保持产品创新意识和重视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东北区域冰雪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雪资源属于东北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无论开发与规模在国内均占有优势地位.但随着来自区域外和区域内竞争的日益激烈,迫切需要探讨冰雪旅游资源的再配置与再开发问题.从界定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入手,确定本研究属于同类型旅游资源整合的范畴.通过对东北区域冰雪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和旅游开发状况的分析,明确了进行冰雪旅游资源整合的现实必要性和客观可能性,提出凸显文化内涵是整合冰雪旅游资源应遵循的核心理念,从主题整合的角度应塑造统一的冰雪旅游形象,将冰雪旅游整体形象与单体特色相结合;从空间整合的角度可构建"点"、"带"、"区"结合的冰雪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李建丽 《探求》2007,(3):60-64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2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由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区域品牌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21世纪新一轮产业经济浪潮的拐点。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能不重视珠江三角洲,其中“顺德现象”和“顺德家电”又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本文通过对“顺德家电”区域品牌的实践发展研究,探索我国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思路,对我国区域品牌成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陕西果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西  任燕 《唐都学刊》2006,22(1):73-79
作为陕西特色农业三大鼎足之一的陕西果业,其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品牌建设滞后。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普遍淡漠,品牌建设基础薄弱,主体虚位以及策略失当等是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目前陕西果业品牌建设应当选择的措施和策略是:果业生产应瞄准区域定位,做精做强,走专业化之路,改变“小而全”,“大而弱”的现状;积极发展各生产经营者的自有品牌,重点发展产地品牌;全面实施优果工程,提升果品质量;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改变品牌建设主体虚位的局面;积极做好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及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部分构成的,同时又是企业的商标组织。旅游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有功能要素和识别要素。旅游品牌形象的评价指标有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和品牌追随度。在旅游市场日益大众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四极"旅游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崔琰 《唐都学刊》2013,(6):104-108
“十二五”期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关天经济区发展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政策的拉动,陕西旅游业步人转型和升级攻坚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应转变旅游开发理念、调整省内精品景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对潜力景区提升与改造,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落实陕西省“168”旅游发展战略,分层次、分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通过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层次丰富的具有震撼力的国际、国内冶内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最终促进陕西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陕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精兵  张丹 《唐都学刊》2002,18(3):100-103
陕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 ,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效益相对低下 ,旅游产品相对滞后 ,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以至于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 ,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推出名牌产品 ,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形成与旅游相配套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  相似文献   

15.
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旅游业应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重心,把北京旧城等四大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创新的基础和主体,采用旅游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合作与专项旅游三项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富有北京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政治延伸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太平洋岛国的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七项旅游合作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应尽早完善旅游合作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南太平洋旅游组织的协调作用,推进旅游合作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建设岛国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岛国旅游营销力度,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太平洋岛国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民 《学术交流》2002,(3):79-81
城市已成为现代旅游开发中的一个特殊客体 ,并日益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构筑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条件 ,城市旅游应重点开发观光旅游、文化类专项旅游、民俗节庆、公务、康体休闲等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哈大齐工业走廊背景下的黑龙江西部旅游经济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士元 《学术交流》2006,(4):101-103
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一个组成部分的黑龙江西部旅游经济带的发展对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正确理解黑龙江西部旅游经济带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扩大宣传,做大精品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能有力推动黑龙江省西部旅游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肖华 《唐都学刊》2004,20(2):67-70
陕西当代文学的学科构成有其内在质的规定性。作为区域学门类 ,文学范式的完整性、文学本体的独立性、把握现实的同步性为基本因素。以浓厚的地域色彩为标志的学科领域 ,所呈示出的彰显在文学史观上的价值、倡扬主流文学意识的价值、坚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价值 ,在中国大文学视域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