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在技术壁垒中发挥设备、人才、技术和信息等优势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技术壁垒是当今世界最盛行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严重的技术障碍,为了克服障碍,中国检验检疫部门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依据,通过技术手段冲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同时要尽快生成一种中国式的技术壁垒措施,适当保护国内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保护国内消费者权益,维护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与迎接技术壁垒挑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中国检验检疫作为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非关税技术性壁垒在对外经济中担负的国门卫士作用将更加重大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正确处理好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中几个关系问题,强调指出要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阐述了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应主动迎接技术壁垒的挑战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文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当今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正逐步让位于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纷纷出台,研究技术壁垒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状况和我国对技术壁垒的认识,阐述了检验检疫部门在技术壁垒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为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39-14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懈努力,全球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消除,而通过非关税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以技术标准和法规,认证制度和检验制度为核心的贸易技术壁垒因隐蔽性强、透明度低、不易监督和预测,越来越多的被美国、日本及欧盟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贸易壁垒之一.据统计,贸易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30%,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极大的障碍.如何冲破贸易技术壁垒扩大我国出口,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承担着严把国门关、严把质量关的重要任务,扮演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角色。检验检疫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为维护进出口贸易的公平、顺利把关服务;以保护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提升检验检疫的整体能力为重点,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6.
舒先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4):19-2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下,关税壁垒渐呈递减趋势,许多国家开始探寻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和政策,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WTO体制下最为盛行、最有影响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种类、一般影响和主要渊源的基础上,从进口方面和出口方面分析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贸易中所形成的技术障碍,并着重探讨了中国检验检疫部门成为我国实施技术壁垒战略主体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大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随着“三检”合一体制的确立,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已成为主管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商品检验的行政执法机构。这种执法主体的统一性, 迫切要求加强立法工作, 以规范“三检”活动, 保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本文在研究我国现行“三检”立法的缺陷,以及“三检”统一立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 主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53-56
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成为理论界的一项重大课题。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遭遇技术壁垒的状况、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中国农产品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必须提高其在出口贸易和国内市场两个领域的竞争力;中国政府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考虑从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政府还应恰当的运用技术壁垒,以保护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欧美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经常采用技术壁垒的措施,通过对技术壁垒综合性的研究,找到突破技术壁垒最有效的途径,扩大我国产品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华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1-33
当今世界贸易壁垒的 80 %来自于贸易技术壁垒。贸易技术壁垒充分体现了技术标准和条例促进与扭曲世界贸易发展的双重性 ,处于设置与超越不停顿较量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措施是多层次、有多种选择的 ,根本的要从技术上超越 相似文献
11.
金益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90-92
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一种,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非关税壁垒之一。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预警制度的完善,加强环境规范和国际公约的研究,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壁垒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5):106-109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纺织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兴衰。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壁垒产生原因及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存几大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绿色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左良凯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27-32
中国加入WTO后 ,农业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农业的发展条件、生产力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针对中国农业的现状 ,分析加入WTO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产业是近年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竞相使用超标准的技术贸易壁垒来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贸易.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蔬菜出口有重要的影响,中国蔬菜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也是有其原因的,中国蔬菜出口行业应采取积极对策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正在迅速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且呈加快发展态势,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尤其对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学与医药品和玩具产品出口产生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顺应世界贸易潮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指标体系,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应该主要通过FDI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体现。通过比较沿海主要省份FDI数据,指出山东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和山东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相比很不相称,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这种差异导致了省进出口贸易的差异。进一步比较山东省内17市FDI情况,选取1998--2008年期间山东17个市实际利用FDI与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FDI与进出口贸易存在高度关联性。据此分析山东FDI在总体规模、技术含量、行业与来源结构、区域分布、外溢效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净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32-34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但是以技术壁垒为代表的严峻的外部环境对安徽农产品出口影响广泛。为应对此形势,安徽省应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实施标准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走“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国胜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22-24
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自身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成了继关税保护和配额制及许可证保护后最难对付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法 ,也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最常用手段。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冲击 :在技术性贸易壁下 ,我国的出口处于“两难境地”。为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应采取加强谈判 ,早日加入WTO ;加强高检部门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功能 ;推广ISO 90 0 0系列标准及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制度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浩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07-110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弱化,“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壁垒”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出口影响重大。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应对“绿色壁垒”的体制缺陷。安徽省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明确市场竞争主体,转换政府职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研究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