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壮侗诸族顺承西瓯骆越而来,西瓯骆越是百越的重要一支,百越与东夷有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壮傣、布依、黎等民族的自称得到旁证.族称、动植物名称中的古老词汇蕴涵着丰富的语言学内容,通过古籍的钩稽与比较研究,可以解释现今壮侗语族与周边相关语言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2.
"百越"是先秦两汉时期活动于我国华南、东南及邻近的中南半岛的土著族群,汉唐以来百越民族的主体逐步消融于南迁的华夏、汉民族集团中,部分演变成今天活跃于华南的壮侗语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壮侗语族,包括布依、侗和水三个民族。这三族的原始文化史,解放后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曾经展开过多次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族的角度来探讨布、侗、水三族原始文化史的一些共同性问题,目的是从宏观方面来开展对壮侗语族的地区性研究。不当之处,尚请同志们指正。一、原始文化及其渊源从历史记载上看,贵州壮侗语族各族先民活动的地域,大抵上位于西汉“夜郎”国的中心区和“骆越”的边缘,即今南盘  相似文献   

4.
瓯骆族裔--壮侗语民族的族群记忆与人文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西瓯、骆越族群的后裔,壮侗语族群历史记忆渊源久远,壮侗语族各民族作为单一民族地位的确立,并非只是现代政治建构的产物,而是对被遮蔽的潜隐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认.针对西方"族群建构理论"对中国民族识别的"他者"解读,我们有必要强化基于"我者"叙事的族群记忆,同时,更需面向未来,整合瓯骆族裔的文化力量,建构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系统和人文世界,维护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延续.  相似文献   

5.
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人们时盘古的崇拜在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了盘古信仰圈.盘古信仰圈的出现说明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和南越民族世居地都可谓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盘古信仰圈的凝聚力出发,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个方面论证南朝梁任防<述异记>所记的南海"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北回归线经过的中国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壮侗语族民族中的壮族居住的古南海的中心区域广西桂中平原地区的大明山上.具有显赫景现形象和浓厚礼法含义的广西桂中大明山其人文地理特征与南朝梁任防<述异记>卷上所记录的"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相吻合,古代西瓯、骆越世居地的广西大明山是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6.
各地人们对盘古的崇拜在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了盘古信仰圈.盘古信仰圈的出现说明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和南越民族世居地都可谓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盘古信仰圈的凝聚力出发,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个方面论证南朝梁任防<述异记>所记的南海"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古代南海的中心区域广西桂中地区的大明山上.具有显赫景观形象和浓厚礼法含义的广西桂中大明山其人文地理特征与南朝梁任防<述异记>卷上所记录的"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相吻合,古代西瓯骆越世居地的广西大明山是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水族是世代居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起源于南方百越族群的瓯、骆或濮支系,与壮、侗等民族有同源关系;水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书是水族先民仿照汉字创制的一种民族文字,而非<水族文化研究>中所说的水族"发祥于睢水"(今河南省滑县一带),系"殷人后裔";水书也并非是先秦时期受甲骨文的影响下创制的.  相似文献   

8.
壮侗语族称稻词在其他民族语言中的演变及栽培稻的传播覃乃昌笔者在本刊1996年第二、三期分别发表了《“耗”、“”、“膏”、“a:i”考一兼论广西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及壮侗语民族对稻作农业的贡献》和《左右江、邕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原始居民的家园与稻作农业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稻作农业、建筑、饮食、生活用具等几组词汇和歌谣韵律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2012,(2):211+209-210
老挝是中南半岛北部一个内陆国家,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20万,有49个民族,其中佬族占总人口的50.3%,华侨约3万多人。全国通用老挝语,属壮侗语族,与泰、壮语相近,历史上与壮族关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