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这里是唐朝渤海古都的"海东盛国",这里是汉、朝、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这里有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朝鲜族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移民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穿越浩渺的历史烟云,溯寻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路领略珲春深厚而独特的魅力。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渤海故都龙虎扬威红色家园  相似文献   

2.
正AAAA级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吉林八景"之一,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野生东北虎之乡。密江洞箫、满族剪纸、民俗风情、餐饮文化等极具特色,是生态养生乐园和避暑度假的天堂。如今,珲春市响亮地提出了"冬住三亚,夏居珲春"的旅游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旅游休闲养生基地、著名休闲旅游城市。珲春,群山环抱、万木耸翠、水清云淡、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远离尘嚣的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3.
廉政文化是以"廉洁"为主题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党的廉政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建设应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依笔者之见,应从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加以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自从历史上有主奴关系以来,"奴才"一词作为主仆关系下身份的表达,已经为人们所熟识。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传统社会以"主奴"特征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与思想观念的深刻作用和影响,导致有清一代"奴才"称谓充斥于君臣、主仆上下诸种关系的表达之中,尤其是君臣语境下,更成为"清代特色"。根据目前的史料遗存所见,君臣语境下的"奴才"称谓是从康熙帝开始出现,而且是伴随着奏折这一文书形式的使用而出现的。最早开始于君臣语境下使用"奴才"自称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具折人是山东巡抚佛伦,而较早在奏折中自  相似文献   

5.
黄伟 《领导文萃》2011,(Z1):107-111
"土气"的中国财富观念中国财富观念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土气",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重农轻商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作为财富的源泉,各项经济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6.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是什么导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时代的"新宠"?本文将具体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智力"伴随着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生而产生,是建立在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能力"。而"管理者的文化智力"则更多表现为一种"同质化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使所管理的群体形成"共识",并在此"共识"下包容相处、协同作业的能力。我国自古就有关于"管理者的文化智力"研究的文献记载。例如,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相似文献   

8.
刘捷 《领导科学》2016,(5):8-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从守节不移的隐士之廉到清正廉洁的官吏之廉的内涵转变。这种转变既反映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社会转型,又反映了"廉"文化从德法分离到德法并重的思想变迁。而中国的"廉"文化也就此形成了将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官吏义务置于吏治中心、国家根本的传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当下的廉政观念中也离不开对道德之廉的期待与追求,当下的廉政建设更是不得不遵从义务之廉的文化传统,并在这样一种融德于法的思维逻辑之中建构当下的廉政话语。所以,在当下的廉政建设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话语基础,而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理论,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我们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继承、学习、创新"思想指导下,在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中逐步确立完善,构建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三平六宝"文化品牌。一、立足长远,传承升级,坚持对企业文化持续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传承升级,持续优化的过程。矿井建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平宝一家亲"的工作要求,大力倡树"珍惜岗  相似文献   

10.
罗玉亮 《领导科学》2012,(26):61-62
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应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据百度百科).领导文化作为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式,具有内化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适功能,对领导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领导文化也可以称为官场文化,即仅在官场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一部分是"显在"的,还有一部分是"潜在"的,也被称为官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秦璇 《决策探索》2015,(3):75-77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当今社会凸显的文化生产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河南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12.
Z:这个题目谈起来有难度,一是因为"虚伪"这个词可能是人类的共性,好像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虚伪。所以,要说它是我们的文化遗存,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二是谈论这个话题容易惹人烦,有点儿大言不惭,好像你就是"君子"?J:是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作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伪君子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不是特指哪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力量,和汉语教师一起,共同承担着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这种认识,英语教师就要脱离传统的问答式"知识教学",而要开拓一种契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启发式"文化教学".知识在这个启发式"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即人类教育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导向鲜明、目的明确、路线清晰,不仅是行业共同价值观支撑下的一种行为规范,更是支撑行业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活动的推进、方案的落实,关键在于人。企业人的行为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些习惯行为。行为背后的文化动因千差万别,有些是自我意识的流露,有些是被动执行的反映,而只有那些真正由企业价值理念支撑下形成的行为规范,才能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并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为文化决定了"两个至上、三个始终、五种意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政治文明规定着社会关系中权威关系、公共机构与个体、社会群体间信任关系和资源控制与分配关系网络的稳定和运行。这样的政治文明内化于社会行动主体思维和行动逻辑中的,成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结构,并复制着、维持着政治制度的运行,而其自身也在政治过程的互动中被创造和破坏着。在有着古老集体农耕文明的中国,一种以"理"的诉求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从家族、社区内部互助、合作关系赖以维系的必要物发端,形成了一种依赖官民一体观的政治逻辑。这样"理"的政治文化根植于国人的思维结构中,并潜移默化地通过在各种微观政治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样的诉诸于"理"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情理—公理—天理"三位一体构成,内嵌于同一的、并未言明的、却共同维系社会公序的语境之中,体现为一种"理"的结构和生活—哲学统一体。通过对网民拆迁类留言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观察到诉求者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层面上,是在工具性地利用诸如"公正"、"权利"、"权益"、"法治"等说法,而其在心理层面上的终极目的,是要"讨一个说法",是通过诉求的实现,达到一种"理"的平衡和修复。  相似文献   

16.
治理视域下,"乡愿"不仅作为一种政治人格,更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从多维度消解着治理能力,影响治理权威的效力,破坏治理秩序的确立,阻滞治理机制的运行。消解"乡愿"之害,儒家提出返经以求中庸之道,但是践行不易;从当代中国治理实践的经验来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并吸收借鉴儒家政治文化的合理要素。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两种不同形式,所起的作用不同,文化管理就是依靠文化的功能、手段和力量去管理企业,它是"软"管理。规章制度的管理是管理者根据企业的需要,要求职工必须怎样去做,它是"硬"管理,作为企业,要使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必须在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使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相互促进、逐步完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阳光·三品文化"育人体系就是以阳光为核心理念,以有品位的学校价值文化、有品质的课堂教学文化、有品德的师生行为文化为内容,不断拓展学校育人功能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师生的激情与幸福。一、打造有品位的学校价值文化"阳光教育,和谐发展"指导下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光亮温暖,促进学生营养生长的教育;这种教育闪烁着光彩辉煌,锤炼  相似文献   

19.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迷惑着许多人士,一个普遍真理是"一种语言的音节、词汇和句子结构与讲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方式及其行为方式有一种联系".人类学和语言学界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表达方式:第一个是"语言决定论",第二个是"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的不同结构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世界观.从这两种说法我们足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广大农村,"病了拜佛、穷了生孩、富了赌博"等陋习仍普遍存在,健康文化生活缺位。各地持续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一种好形式,但这是一种文化"输血"而不是"造血",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为改变这种局面,浙江省今年改"送文化"为"种文化",这项覆盖全省的农村文化活动点燃了农民的激情,受到省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