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 5个矮秆小麦品种 (系 )为母本 ,8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 (系 )为父本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研究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 ,7个性状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 ,其中 6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对单株粒重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糯杂种高粱的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茎粗与千粒重相关的环境效应大,而基因型效应小,提高茎粗对增加千粒重主要靠环境效应。穗粒数与穗粒重的基因型相关和环境相关系数均大,故穗粒重的提高是基因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穗长和穗粒数与穗粒重呈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与穗粒重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穗长主要是起间接作用。从分析的4个性状来讲,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分别是穗粒数>株高>茎粗>穗长。  相似文献   

3.
12个税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稳、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险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税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麦三雌蕊突变体与绵阳29杂交,再以绵阳29为轮回亲本,多次回交,并结合人工选择,构建了小麦三雌蕊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对小麦三雌蕊突变体,绵阳29以及小麦三雌蕊性状近等基因系的小穗数、穗长、穆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除小穗数和穗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6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近等基因系在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这5个农艺性状明显高于轮回亲本,而千粒重明显低于轮回亲本.由此可见Pisl基因有增加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的效应,有降低千粒重的副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 4个不育系和 5个恢复系所配 2 0个组合 10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和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比较 ,表明籼型新不育系红矮A在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长、结实率等性状上的配合力明显高于珍汕 97A ,其它性状与珍汕 97A具有相似的配合力。绵恢 2 0 0 9穗着粒、穗实粒、单株粒重等性状的配合力明显高于明恢 63,结实率和全生育期与明恢 63具有相似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7×5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几个新恢复系、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10个观察性状的一段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效应和小区产量的遗传效应。大多数性状的一段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具有更大的相对重要性,结实率主要受特殊配合力控制。总配合力效应与性状平均值至高度正相关。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基因分散,遗传效应中以加性效应最大,显性效应次之,上位性和胞质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5×6格子方设计组配的30个水稻杂交组合的子一代(F_1)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测定了杂交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的优势,并估算了它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粒重、粒形等四个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势。2、不育系,恢复系对杂交水稻子一代(F_1)的粒重,粒形等性状表现有极显著的影响。3、不育系,恢复系粒重、粒形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大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4、一般配合力与其亲本性状的表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可参照“三系”自身表型值的大小,直接作为选择亲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康生活》1989,(4):14-14
“柳学一号”水稻,属中籼常规型高产新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抗逆性较强,株高12米,每穗稻粒400—600粒,长圆形,千粒重29.5克,全生育期135天,每亩用种3—4公斤。一般亩产8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000公斤以上。去年,该品种经我处试种,亩产量比“水源258”、“奇特千粒稻”,均高100—150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旱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x_1)、一穗颖花数(x_2),一穗粒数(x_3)、千粒重(x_4)和小区生物产量(x_5)与籽粒产量(y)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极显著;对 y 的直接贡献:x_3>x_1>x_2>x_4>x_5;对 y 的间接贡献:x_3→x_2→Y 的贡献较大,x_5主要是通过其它四个性状对 y作出贡献。分析结果指出:x_3对旱栽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应主攻穗粒数,才有利于实现旱栽水稻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红皮云杉苗木生物量群体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区的10个红皮云杉天然群体近800个样本,8个苗木生物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群体间,群体内以及个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对红皮云杉群体8个苗木生物量性状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除苗木根系重群体间差异显著外,叶干重,叶鲜重,枝茎重,叶茎重比,叶根重比,茎根重比7个性状群体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红皮云杉苗木生物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中,4.85%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95.1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苗木根系重群体间变异较小,叶干鲜重比变异较大,根系重与平均温,7月气温,大于等于5度积温和无霜期相关紧密,茎根重比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叶根重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叶根重比,茎根重比与平均温,1月气温,降水量和无霜期相关紧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多穗小麦休斯顿5号是近年从美国引进的高产品种。该品种穗长20厘米,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主穗附生8-10个小穗,最多有12个小穗。小穗着生18粒左右,整穗180粒,穗型粗大。千粒重40克,容重808克/升,蛋白质含量13.3%。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研究的性状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播种至开花日数,百粒重和籽粒产量的遗传力较高;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株粒重的遗传力中等,全生育日数、主茎节数、单株分枝、单荚粒数的遗传力较低。籽粒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最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单株籽粒产量除与播种至开花日数、主茎节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分枝呈显著的正相关外,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其它性状间的相关则比较密切。荚宽的遗传相关贡献最大,其次是荚长、主茎节数、播种至开花日数,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可能引起其它数量性状比较显著的变化;全生育日数、单英粒数、株高、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小,对它们进行选择即可获得较稳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小麦剑叶节上部六个面积性状(剑叶鞘、剑叶、穗颈、穗部、芒和总体)的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还研究了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这三个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结果表明:(1)剑叶鞘面积、剑叶节上部总面积与单穗重,剑叶面积与穗粒数和单穗重,穗部面积与千粒重、单穗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芒面积、穗颈面积与三个产量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2)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和穗部面积对单穗重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选择响应,比单穗重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大。小麦剑叶节上部面积是小麦生长后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人估算,剑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37%,麦芒和颍壳等穗部绿色器官占30%,穗颈占20%。据 S·H·Moh—iuddin 等报道,冬小麦的剑叶和穗部面积的持续期与产量成正相关。但是,对剑叶节上部各性状面积大小对产量作用的看法还不一致。C·S·Saha 等研究表明,小麦剑叶鞘面积、剑叶面积,穗部面积与单穗重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杜荣骞等研究了小麦叶片对穗重的关系,发现组合不同,后代剑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旨在进一步对小麦剑叶节上部各性状的光合面积与穗粒数、干粒重和单穗重的内外在关系,相关遗传力以及在育种上的相关选择效果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和讨论,为育种上性状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结实率及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可能由同一基因系统控制。1103s、培矮64s和J413是改良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3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通过各独立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理想。将各性状分别与单株产量建立指数方程进行综合选择,则以穗粒数、剑叶面积、单株穗数为好,相对效率分别为112.47%、107.92%、103.20%。在所有三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中,凡包含了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的指数方程,其遗传进度最大,相对效率最高。由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剑叶面积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y=0.2127x_1+0.1932x_2+3.8454x-3-0.3406x_4+0.0598x_7,相对效率达173.13%,超过了大部分由6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的遗传进度。在育种工作中,对这些性状综合筛选,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对粳高粱不育系Tx623A、营4党、232EA和糯高粱恢复系4R、21R、35K、40R、58R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不育系间株高、穗长、生育日数、千粒重、穗粒数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恢复系间所有性状的配合力差异显著;组合间特殊配合力除穗粒重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筛选出了粳不育系Tx623A和糯恢复系35K。  相似文献   

17.
分析表明 :四川省现有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的理化指标与新国家标准相比 ,差距主要在垩白上。垩白的大小取决于抽穗后 5~ 2 0d的灌浆速度 ,其实质就是决定于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解决的主要措施 :( 1)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种质资源 ,选育优质的父、母本 ;( 2 )注意粒形和千粒重的选择 ,椭圆形粒的千粒重最好不大于 2 5g ,长粒形的可放宽到 30 g。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冈优501五年16个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着粒数、实粒数高度负相关,穗数与粒数矛盾突出。粒数、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发育,有利于发挥穗重型品种多花多实的产量潜能。  相似文献   

20.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千粒重50g左右)、“中间型”(千粒重45g左右,穗粒数40粒左右)和“粒数型”(千粒重40g左右,稳粒数50粒以上)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更须走“粒数型”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