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同志作为八路军的总司令,在八年抗战中建立的功勋是尽人皆知的。特别是他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他在抗日战争中,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政治工作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一概述,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住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达六年之久。图为司令部旧址门口。  相似文献   

3.
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皖东斗争形势与任务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寇战线长、兵力不足等弱点更加暴露。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  相似文献   

4.
百团大战到底应于何时结束陈瑜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这次战役是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的,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在华北地区2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侵略军发起的大规模出击。这次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八路...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社会科学院前院长、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蒋捷夫同志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组织工作五十年庆祝会于6月7日在济南举行。蒋捷夫同志的战友、校友和学生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蒋捷夫同志1937年(20岁)参加工作。始在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同先进的爱国青年一道,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自由,毅然投笔从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先在八路军谭震林部下任独立营指导员,后转战东进苏鲁豫皖边区,在苏北编入新四军,仍在谭部任文工团团长。全国解放前夕进入大学,先后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卷《中国人物年鉴》特设《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将领、著名烈士》专辑,介绍了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作战中壮烈殉国及被敌人杀害的100位著名将领、著名烈士的事迹和照片,及500位抗日英烈的名录。全书共设28个栏目,分别介绍了1000多位在2004年彦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表彰的各方面的先进人物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7.
<正>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和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全国人民支持、配合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作了极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就是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到抗日战争胜利,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的1937年9月——1939年7月,在晋察绥地区曾有过这样一个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下称“战动总会”或“动委会”)。在这个组织中,共产党、八路军的代表和阎锡山当局合作,制定了共同的工作纲领,各党派、各团体共同行使战时政权的权力。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动委会广泛地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配合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动委会的成立,在国  相似文献   

9.
<正> 汉斯·希伯,是德共党员。1925年首次来到中国,并参加了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回国,但他仍关心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于1932年再次来到中国,用他的笔为中国革命呼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兴高采烈地访问了新四军、八路军的许多领导人,并到延安见到了毛泽东同志。为了报道八路军的抗日作战事迹,他于1941年来到山东,在同年冬牺牲于反“扫荡”战斗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廖承志担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对于华南抗日救亡工作的蓬勃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推动建立和巩固广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八年,不屈的中华儿女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寇,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和进行的平型关战役与百团大战便是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不朽乐章.  相似文献   

12.
1930年至1940年,新桂系在广西大规模编练“新民团”,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民众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新民团”在广西的征兵、征工、保卫和巩固大后方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新民团”对抗战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四日,在上海北宝兴路方家木桥“五卅”烈士墓旧址附近,发掘出“五卅”烈士纪念碑残石一块。这是“五卅”运动的革命文物之一。现藏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参见右图) “五卅”烈士墓在1926年5月29日由上海各团体代表五千余人于闸北方家木桥举行奠基典礼。当时,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上海人民举行“五卅”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活动,高举反帝旗帜,迎接全国革命大风暴的到来。随后,即建筑了五卅烈士墓和纪念碑。这块纪念碑正面刻“来者勿忘”四个大字,左侧刻有“五卅”死难烈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根据时局发展的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把革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一改编,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战争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并最后赢得了胜利,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因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这一事件,就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得知这个消息后无比喜悦,和几个外国朋友共同举杯祝贺红军的胜利。从那时候起,宋庆龄就把自己和陕北根据地联系在一起。到抗日战争时期,她更是倾注全部心血和热忱,竭尽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她没有到过陕甘宁边区,可是她对陕甘宁边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 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在政治上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 首先,宋庆龄热情宣传和高度赞扬陕甘宁边区。当时国民党以种种卑劣手段,向国际上封锁抗日根据地的消息,妄图阻止各国人民支援边区。为了打破这种封锁,宋庆龄常向国外发表文章、演说,宣传和赞扬陕甘宁边区。她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民主制度最强大的地方,中国抗战在那里最强大最有力量。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以“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保盟”出版的刊物《新闻通讯》,向全世界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延安解放区,经常刊登解放区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6.
张发青 《人文杂志》2023,(10):63-73
1944年,哈里森·福曼、莫里斯·武道和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西北之行打破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共军队抗日的真相。作为八路军敌后抗战的重要目击者,从气质、战力和精神三个层面对中共军队进行了报道。一些美国学者曾质疑报道内容的真实性,然众多史实显示这些所谓地质疑毫无根据。基于实地考察,大多数西方观察者发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最强大的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到敌人后方,先后建立了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了大片国土。这些根据地深入敌占区腹地,迫近敌人控制的交通要道和工业城镇,钳制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不仅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①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消灭敌人,保存自已,进行战争活动的军事依托,而且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不仅中国军队为抗战尽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而且还有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他们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克尽自己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虽然力量远远比不上中国军队,但是在瓦解日军以敌制胜上却是一支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正义行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斗争的勇气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半个世纪过去了,追忆原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们的正义之举,我们不得不将这一切归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日本战俘的优待和改造政策,这在人权史上留下了值得回顾的一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在全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甲天下的古城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文化城”,成百累千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自四面八方云集桂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加速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国统区桂林的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20.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及时实现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抵御日本侵略,坚持、发展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朱德作为八路军前方最高军事首长和中央军委前方分会主要负责人,在不断提高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党内、军内的思想统一,不失时机地部署八路军实施以山西为中心的战略展开,直接指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抗战初期党的军事战略的成功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