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媒体作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一种革命性科技产物,正以飞速的发展态势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对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和挑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承担着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责任,这也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几点思考,力求探讨出一条适合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辅导员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其第一时间的时效性、随时随地的便捷性、无所不包的海量内容等特性,快速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颠覆性的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于接受,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减少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果,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4):170-172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较严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为重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和趋势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在影响,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价值,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6):26-27
通过调查问卷及社交软件内容追踪研究,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疏离、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教育没有明显影响,但因政治信息获取渠道拓宽,新媒体可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软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既体现在大学生意识、行为的层面,也体现在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层面.以自媒体为导向开展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为其教育的有效性实施拓宽了路径,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不足的问题.对此,立足于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从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两个维度,分析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实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综合研究,对当前首都高校大学生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使用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首都高校新媒体使用实践中的经验,对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构建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校教育要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深化,引领大学生到基层中去实践服务,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基于"三全育人"、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基础,从政府政策、大学生实践的角度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即高校、MCN机构共同培育大学生,让大学生形成"三农"IP矩阵,以新媒体等形式帮助乡村优质资源实现商业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主体的普遍性和个性化、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生活与学习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个性的培养,但其信息传播内容的随意性、碎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自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等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9.
吴保磊  赵红灿 《社科纵横》2014,(10):108-111
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络和网络新媒体,给中国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冲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当前已有不少学者从文化认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何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在网络社区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下一步开展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5):61-65
新媒体的发展影响了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但也为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党和政府应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客观认识新媒体的作用,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主动出击,在事件的潜伏期、初发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平等、开放的信息互动交流,疏导公众情绪、缓释社会压力,实现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会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增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后,微博成为了大学生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本文针对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高校辅导员为出发点,探讨微博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6):174-176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传授双方的互动性、传播媒介的融合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等特征迅速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丁 《阅江学刊》2013,(3):96-100
传统媒体因单向传播而缺乏互动机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政府向受众的单向传播,成为公众参与的积极推动力量。然而,新媒体对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发挥新媒体在公共参与中的优点,遏制其缺点,促进公民参与,使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刘虎  廖元元 《社科纵横》2014,(10):17-2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为应对新的挑战,高校应转变观念,整合多方力量,建立新的机制,在大学生中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7):155-158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媒体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明显特征,它的出现和兴起在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微媒体风行的新形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适应新环境,从改变工作方式,搭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12):156-158
作为现代先进科技和网络技术的结晶,新媒体刷新了社会大众的媒体使用观,深刻地影响着以大学生为主要使用群体的受众的学习生活。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积极借新媒体之"东风",拓展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李明德  张冰 《唐都学刊》2009,25(3):111-11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媒体迅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为赢得受众市场、增强竞争力,传统与新兴的传播媒体都应该顺应时代特点,遵循市场规律,发掘自身特点,积极进行宣传活动的创新。基于宣传创新的概念,分别对新时期广电传媒、报刊传媒和新媒体的宣传创新以及宣传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认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媒体从业者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把握主旋律,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创新”上做足文章,才能把传媒宣传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8,(6):137-14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移动新媒体的出现在满足大家随时随地交流通话的同时,更是成为了大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分享互联网信息的工具。但互联网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待我们去甄别。大学阶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样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更多教育和引导,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诱惑和不良思想的侵蚀。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新媒体使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将移动新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赵爱玲 《唐都学刊》2011,27(6):33-36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社会个体的世界观、心理意识、生活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的交流交往方式、语言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极大影响。高校德育应如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成为摆在每个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