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公诉权客体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诉权客体范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难题。由于行政公诉权客体涉及权力(利)的方方面面,加之,行政公诉权主体自身能力有限,行政公诉权客体范围应当是有限的。根据行政诉讼的功能,结合行政执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现状,行政公诉权客体范围应当主要限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重大行政案件,即包括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作为或不作为(包括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政府问责视野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静  董伟伟 《云梦学刊》2009,30(6):116-119
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行政优益权理论分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质上是教育部为向公众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确保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而与申请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签订的行政契约,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有权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监督并实施复核。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则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分别设定。实体规则主要包括:公共利益至上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原则,行政诚信原则。程序规则主要包括:明确标准,指出事实依据,说明理由,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行政公开。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72-178
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新型柔性执法方式在行政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相伴相生的行政合同争议也大量涌现。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为行政合同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机。正确界定并识别行政合同是司法审查立案、审理、裁判各个环节中准确适用法律的关键。在《行政诉讼法》"解决行政争议"灵魂法则的统领下,应建立行政合同公法审查模式,以原告诉求为出发点,以行政优益权的行使为重点,以"原告诉讼请求+行政权力因素(行政优益权行使)"作为法律适用的选择节点进行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呈现出“内卷化”的不良态势,急需予以培育和规范.法治政府的建立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保证;公民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基础;民办非企业的设立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形式;行政合同的缔结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机制;指导监督的规范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行政协议单方变更或解除权的滥用,法院有必要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司法审查是法院行政审判权能完整性的体现,是公私法妥协的延伸,也是协议效力判断权的最终归属.通过梳理典型案例发现,我国行政协议单方变更或解除权行使的司法审查,存在对"公共利益需求"的解释标准不统一、行使程序的合法性审查缺位、行使条件的公私法边界不清、赔偿标准模糊致使相对人权益救济不充分等问题.为克服上述障碍,应从打破对实体法律规范的机械应用、以支付对价为变更或解除的前置条件、采用复合标准衡量公共利益、运用财务平衡原则确定赔偿方案等环节入手,完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是基于自然正义而理应拥有的不可剥夺的一项权利,但该项权利行使的主体、对象、时间、方式等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其抵抗权的确立是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的,不过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在我国存在一些实现上的障碍,因此需要从具体的法律制度层面来扫除这些障碍:一是在立法规定中明确将抵抗权的行使对象与无效行政行为理论结合并确定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二是建立"抵制必须答复"制度和"争讼停止执行制度";三是针对行政行为建立独立的"无效确认之诉";四是规定行使行政抵抗权的相对人须对特定事实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8.
郭朋 《齐鲁学刊》2005,(5):144-148
当今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行政职能的需要。采取了行政分权的措施。行政分权有利于政府合法性权威的树立,同时导致政府传统行政任务的私法化。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行政分权和行政任务私法化趋势的影响,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的外延应该进一步扩展。公用事业企业应该被纳入行政主体的范畴。公用事业企业具有多重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是行政主体,对公用事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相关事务独立行使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作为政府管制的对象,又充当了行政相对人的角色,同时,公用事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私法上的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益诉讼理念的日益勃兴,行政公诉权越来越成为世界法治发达国家公共利益司法救济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而,公共利益在我国有大量存在的空间。然而,由于我国立法的缺陷,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监督体系等制度安排却难以有效维护公共利益。这客观上亟需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公共利益的冲突。正因为如此,行政公诉权恰好契合了司法救济公共利益的基本原理。面对公共利益缺乏有效救济手段的严峻现实,我国应立足现实国情,理性借鉴他国先进立法例,尽快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  相似文献   

10.
特许经营制度是公用事业市场化的主要实现形式,政府监管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治化的重要内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基础是实现监管权的统一与独立。应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完善特许权授予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模型及周期性审查和调整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价格监管的核心。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督促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及建立质量检验体系。政府监管应推动公用事业的网络化普及、排除歧视性及完善补偿机制,以确保特许经营项目履行普遍服务。此外,必须加强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的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益收用之界定与行政补偿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收用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有偿或无偿获取财产权 (金钱、有形财产、无形财产以及劳务等 )的行为。公益收用制度下的行政补偿是保障公益收用权不被滥用的重要制度 ,包括财物征收下的行政补偿、公益征用下的行政补偿和公益限制下的行政补偿。行政补偿是公法上的义务 ,行政主体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 ,遵循公平补偿原则 ,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 ,以求最大限度地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完善公益收用制度下的行政补偿制度 ,应当健全法律体系 ,确立正当的补偿程序 ,疏通补偿的救济管道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属于公法权利或公权利.界定相对人公权利的标准主要有权利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否与公共利益或秩序相关、权利的载体是公法还是私法等.尽管同为公权利,但相对人公权利与行政主体公权利在受法律保留原则规制的程度、行使的自由度以及权利支配力的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删除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删除权是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权利,该权利是个人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享有决定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目的限制原则与合法原则的贯彻落实。在我国法已经对删除权、网络侵权责任中通知删除规则以及对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的处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的情形下,无需规定被遗忘权。删除权不同于自然人撤回同意以及网络侵权责任中的通知删除规则。删除权的权利主体是个人,义务主体是个人信息处理者。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规定的情形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也有权请求处理者删除。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保存期限尚未届满或者删除个人信息从技术上难以实现的,个人不得行使删除权,但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停止除储存和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外的处理活动。如果个人信息处理者拒绝个人行使删除权的请求,个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实现对删除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设置磋商程序,既有提高公共利益的保护效率、尊重行政权优先行使、体现检察谦抑性等法理基础,也有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形成公共利益保护合力、节约司法资源、提升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等现实需要.借鉴国际法、WTO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中的磋商制度,应当将行政公益诉讼中的磋商程序设置为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提醒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开展事实与整改结果核实、协同各方力量保护公共利益、提高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效率的必经程序.磋商程序的具体内容设置,应当包括磋商的主导机关、告知、磋商形式、磋商义务、磋商善意原则的适用等,还应体现磋商的完成性、充分性、关联性等内容.设置磋商程序,需要与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其他制度如调查、检察建议、案件终结等程序衔接,以增强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程序设置后运转的流畅和高效,通过这一程序进一步提升行政公益诉讼的效率,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特别事件行政调查是一场关于信息的发掘、控制、争夺、沟通的博弈。特别事件行政调查中的信息博弈主体是政府、媒体和公众。在信息收集阶段,是信息自决权与信息获取权的博弈,在信息公开阶段,是信息公开权、新闻报道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博弈。以平衡论为视域,特别事件行政调查的信息博弈主要体现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实现公益与私益平衡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均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17.
唐启光 《理论界》2008,(10):80-82
特许经营权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特许经营权取得的法律形式要件应为单一的特许经营协议,协议生效本身即构成授予和获得特许经营权。除特许经营协议外,另外颁发特许经营权证的规定实属多余;特许经营权性质上是民法上的财产权、准物权;特许经营权使用费的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应当明确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8.
治安处罚是公安机关依法惩戒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个人和组织的行政制裁行为。但治安处罚权的行使,不得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相对人权利予以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行政协议解释是行政协议理论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立法和司法解释皆无规定,给实践带来困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76号指导性案例,意图从解释权路径来化解行政协议解释纠纷,但支撑该解释权路径的行政优益权论、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论以及第三方中立判断的可能性,均存在理论和规范上的缺陷。从实质论讲,行政协议解释应建立在“协议性”基础上,这与民事合同解释高度契合。“目的解释”为行政协议援引民事合同解释规则提供了可能,《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27条第2款则奠定了规范基础。就具体解释规则而言,应在《民法典》第142条第1款基础上,结合行政协议的“行政性”,从文义解释出发,以目的解释为导向,结合体系解释的系统整合性,对行政协议解释规则进行教义学构造。至于行政协议解释纠纷解决的程序机制,《行政诉讼法》第2条、《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24条已经提供了规范指引。  相似文献   

20.
试论行政自由裁量中的自由与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自由裁量是现代行政法的核心问题,它就像一把"双刃剑",若用得好,能够实现个案正义;用得不好,会极大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法的基本使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确保政府官员对裁量权的行使负责.为了能使政府服从法、让权力不至滥用,以保护公民和公共利益,我们应当着重从司法审查的角度去研究行政自由裁量权问题,正是这一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司法审查原则,有力地控制裁量权不被滥用、使行政机关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