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濂、洛兴起是宋代学术史中的重要时期,但濂、洛并举不过是后人所加,在历史的场景中,真正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并成为强势话语的是二程洛学.在古都洛阳,人员、文化活动等相对集聚的实存状态中,以程颢、程颐等为代表的士人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形成了自己的言说范武.作为一种私学,当洛学面对着作为意识形态强制色彩浓重的新学时,洛阳的地域、人脉的政治取向为洛学在北宋的崛起提供了盲说的权杖.  相似文献   

2.
鲍新山 《探求》2005,9(3):79-80,50
斋醮是道教祀神仪式的总称,北宋士大夫们也积极参与斋醮活动。他们或参观斋醮的整个活动仪式,或为其提供各种准备,或直接主持斋醮仪式。频繁的斋醮活动,加深了士大夫们对鬼神的崇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等方面,对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夜间生活进行了论述。与隋唐时期相比,北宋时的城市取消了夜禁制度,城市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金朝与中国史上其他北族朝代同样是种复合体制的朝代,即“胡汉”杂揉的多元文化的时代,除女真本族与北族传统的社会文化外,还有汉族社会与汉文化的影响.金朝及其他北族朝代和汉族与汉文化间的关系始终是历史上的重要课题.以金朝而言,不但是继辽及北宋所建之国,而且更进入淮河以北的中原之地,北宋华北深厚的汉族社会基础及文化无疑是促成女真“汉化”的主要因素.汉族传统学术文化与北宋型学术文化是金代不论北族或汉族都共同所接收,则金人对所承绪的社会、文化如何看待?对异代前朝的看法如何?是个被忽略但应颇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笔者所见,金人对辽、宋的政治、社会等史事极少提出看法,而谈论多在于汉、唐时代.对于北宋士大夫倒有些许看法,但其看法在于文化学术方面,而又以文学为主,这是颇为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5.
北宋漕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文 《学术交流》2004,(7):138-141
北宋时期,漕运获得长足发展,漕运网四通八达,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漕运方式更加完善,使漕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漕运业的大发展,商人们开始长途贩运粮食和茶叶,而来自各方的其他物资也得到了广泛流通。这不仅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而且促成了一批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镇的复苏,从而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军营 《唐都学刊》2011,27(3):97-101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国家边患严重,文人谈兵的现实目的强烈;自我定位强调儒者身份,儒家思想影响深刻;学术经院化色彩强烈,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渗透,文人们内心鄙弃武力。  相似文献   

7.
论北宋词与金词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然 《浙江学刊》2001,(4):97-103
金词是在传承北宋词的基础上,与南宋词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同时且共生发展的.这种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儒词人"构成了金初词坛的主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传袭了北宋词的风范,为金词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基调,其影响贯穿了整个金源一代.二是由于政治背景、人格精神以及金人自身文化与审美心理等层面的因素,对苏轼词风的推崇和效仿成为金词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宋词与金词之间并非截然两歧,而是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这点多为论者所忽略.打通宋词与金词之间的鸿沟,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词史.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日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交流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政府间交往密切,民间交流也十分频繁.宋朝建立以后中日民间交流进入又一个高潮期.本文主要根据新的历史资料,对两国民间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艺术美与环境美并没有呈现出一种对立的姿态,而是统一于绘画之中。从环境美学研究的角度看,北宋的山水画作品最具研究价值。宋代郭熙基于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环境观,其中对可游、可居山水的重视成为他思想中的独特之处。从北宋山水画作品中的点景人物、人工建筑以及家畜形象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1,27(2):78-81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在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参与表演者阶层广泛,演艺场所层次多元化,民间创作形式丰富,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关注,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2,28(4):81-83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左汉林 《唐都学刊》2007,23(1):15-19
在唐代,献诗大略可分为两种,一种具有讽谏性质,另一种则是歌功颂德之作。有官职的人献诗为依例上奏,无官职的人要投匦上奏。人们热衷于献诗,是因为通过献诗可以得官或得到高名。边将献乐往往选取或截取当时著名诗人的诗作作为歌词,其歌词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而献诗则是诗人一时之作,歌颂之作较多,文学性往往很差。  相似文献   

14.
曹瑞娟 《唐都学刊》2011,27(4):84-88
在理学兴盛的思想背景下,宋代文人士大夫喜言理,这一点在时节吟咏之诗中有着鲜明的表现。他们感物色之动而发于诗歌创作,热情吟咏春季的蓬勃生机,并在意象营造的基础上融入哲理的意味,叹造化之奇,究天地之理。这类诗歌既讲求形象性,又能体现作者深厚的哲学修养和理性探寻的精神,在诗坛上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5.
石瑞丽 《唐都学刊》2010,26(1):119-122
宋代的招标投标是政府与投标人之间的经济行为。招标投标制度的程序非常规范,大致可分为招标、投标、评标和定标四个环节。一般是先由官府发布招标声明,并审查投标人的资格,然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收取投标文书。限满之后,在州府人员的监督下开始评标。宋代的主流评标法是最高价标准。评标结束后,要对外公布结果,官府和中标人双方签订合同,并各自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6.
介永强 《唐都学刊》2001,17(4):21-23
唐代行宫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避暑宫、温泉宫、边防宫、两京道行宫四大类。唐朝置监,设有总监、副监、丞等官员管理行宫。因其功用不同,唐代行宫在选址上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各有所重,尽取河山之胜、兼求自然之趣是唐代行宫选址的总则。古代交通条件落后,受其影响,唐代行宫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密集京都周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18.
杜海斌 《唐都学刊》2003,19(1):28-32
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在唐代社会发挥着选拔、激励、教育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功能。从科目设置、测量方法、选拔标准等方面来看,科举考试对人才的选拔是客观公正的,对士人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推动了崇文尚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维护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倡导了公平、平等的思想理念;选拔了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员,提高了唐代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基础,打通了社会流动的正常渠道,培养了中国乡村士绅阶层,使之形成地方文化核心,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