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宋是常德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常德活动的禅宗高僧见于<灯录>、<僧传>的有60人,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的下游地区.禅宗传入常德,最早始于澧州慧演.药山惟俨和德山宣鉴,是禅门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曹洞宗与云门宗,是在常德活动的最重要的宗派;临济宗黄龙、杨歧二派是常德禅宗的最后宗派.常德的重要禅师还有夹山善会、洛浦元安、钦山文邃、德山缘密、梁山缘观等.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77年秦军在今常德所筑“张若城”是古代常德建城之滥觞。东汉时“张若城”筑为武陵郡城,有一次重大的修建。此后在东吴、唐朝、五代、北宋、元朝等时期,常德古城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增修。明代,常德古城始筑为砖城,奠定了此后常德古城的基本规模。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古城被毁。  相似文献   

3.
湖南澧县城头山稻作农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世界和中国史前最早的水稻田和最完整的夯土古城,把中华民族的龙易文化和太阳崇拜、远古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部门在常德德山发掘楚墓近千座,出土大量珍贵楚文物,并尚有千余座楚墓未发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常德德山是一处楚文化繁荣之地。从古籍记载来看,德山一带时称“枉渚”,是楚国江南一处要塞之地,极可能就是楚国“洞庭五渚”之一。屈原在沅水下游一带留有许多踪迹,屈赋《涉江》中明确提到“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可见德山一带是屈原十分熟悉、经常往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楚平王时的采菱城和城州屈——兼论屈原祖籍汉寿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秋吴楚争衡时期,楚平王在内忧外患中为巩固统治,对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外恢复了陈、蔡诸侯国的地位,减少对外战争,实行"城州屈"和筑采菱城"为舟师伐濮"的措施.历史文献和汉寿出土的文物,显现出沅水下游常德、汉寿在楚国及屈氏家族地位的重要.由此可见,屈原祖籍汉寿说并非臆说.  相似文献   

6.
座落在沅水之滨的古城常德,是湘西北著名的酒乡。到常德作客,除非不喝酒,喝酒的大都知道周久长及其所领导的湖南德山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人们惊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牢狱经历,欣赏他独具特色的狂草书法,佩服他妙*连珠的演讲口才,更为他敢於挑战、运筹帷幕的经商才能所折服。临危受命,义无冱观.矢志商海颁较龙1994年4月底,常德酿酒工业集团公司终於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无可奈何地走上了分体经营的道路。决策者们调兵遣将,一纸德山大曲酒厂厂长的任命书送到了刚刚学成归来的周久长面前。一石激起千重浪。父母说:放牛娃赔不…  相似文献   

7.
夜来挑灯 《社区》2014,(18):47-47
常德位于沅水的下游,沿水北建城,围湖造田前洞庭湖直抵德山附近,水路通达,船运发达,自古以来是湘鄂入黔川的门户码头,黔南川东山货外销的集散地,是一座因水运而发迭起来的城市,本地蛊产大米、莲藕、牛肉、猪禹牝谷鸭、米粉,还有跑胡子,当年,四野大军西南大追击打这里渡河入黔,据说经过时领头的还特意尝过城中的传统特色牛肉米粉口。  相似文献   

8.
越王城作为绍兴城市发展的渊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绍兴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设计中,通过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和谐周边环境,回归自然风貌等方面来深化设计的文化理念,使越王城真正成为绍兴古城保护的新亮点,绍兴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9.
江陵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在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鸡公山。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原上活动的遗迹,为我们粗略地勾勒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场景。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村。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在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中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而且位置最南。其近似圆形的布局尚属仅见,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在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分化明显,战争频繁,已基本迈入早期文化社会的门槛。  相似文献   

10.
善德文化因善卷而产生,萌芽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善卷推辞舜帝禅让,不慕权势富贵,自立更生,其高尚的人格,受到先秦诸子和后人的仰慕。隋代樊子盖为倡导善卷之德,将善卷的隐耕之地枉人山(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德山)。从此,"善卷"便成为常德地方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德市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作为自己励志图强、展示信心的口号,使善德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商丘古城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龟城,其城郭、城湖、城墙三位一体"天圆地方"的格局,是在谙熟水土地脉、悟彻历史文脉、尊重地域个性基础之上融"法天象地"原则、"天人合一"精神、"取象比类"方法与"象、数、理、气"逻辑于一体,精妙运作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个典范之作。商丘古城"龟象"城池格局既是殷商文化濡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又是商丘"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历史地位的有力佐证,沉淀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商丘古城为龟城的论断,将对商丘古城"申遗"、西周宋城考古与"联合申遗"乃至商丘城市形象塑造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古城仿生学与西方的城市学是分属于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模式,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性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今天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研究古城的个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前人对东晋桓温是否重建了一座新江陵城看法很不一致。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今天江陵城(俗称荆州古城)筑于何时,还涉及到汉末魏晋南朝时期江陵城的城址移动、城内建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对与此相关的一些前人的说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江陵城作为荆楚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梁元帝时期以前的江陵城,在文献中往往被称为“荆州城”、“南郡城”,弄清它们与江陵城之间的关系,确证其所指,以及区别其异同,不仅是研究江陵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而且可以加深对发展中的江陵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江陵城作为荆楚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梁元帝时期以前的江陵城,在文献中往往被称为“荆州城”、“南郡城”,弄清它们与江陵城之间的关系,确证其所指,以及区别其异同,不仅是研究江陵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而且可以加深对发展中的江陵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有关地方志及有关论著中对秦长城西端起点“临洮城”的地望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实地考察 ,并结合地方志文献得出结论 :秦长城的西端起点是位于今甘肃省卓尼县阿子滩乡玉古村东南的石崖 ,距其以东 10公里的羊巴古城即“临洮城” ;洮州“明代边墙”的大部分也是在秦长城古址上修筑的  相似文献   

17.
古城荆州行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荆州古城遐迩闻名,仰慕之情难以抑止,遂趁游长江三峡之机,顺道东下,一睹荆州古城风采。  相似文献   

18.
因“湫”与“狄”二字形近,《水经注·沔水》将“湫城”讹写为“狄城”。《水经注·沔水》所记“湫城”与清华简《楚居》中的“湫郢”为同一楚地。根据《水经注·沔水》对“湫城”地理位置和周边水系的记载,可以将“湫城”定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长寿镇长寿古城遗址,这里也就是《楚居》中的“湫郢”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湫郢先后成为楚国军事重镇、贵族封邑和楚王避居的行都。  相似文献   

19.
古史二题     
《左传》离城所指,旧有舒鸠城与钟离城二说,前说有论而后说无考。由吴楚战争因由、战术安排及钟离城处离山之旁知,离城即钟离城可以无疑。楚所灭之杞在何地,学术界众说纷纭,陈伟先生提出在泗水下游一带,当今安徽泗县城关,最为可取,作者作了一些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20.
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卫所城池的典型代表,选址随形就势,将儒家强调的礼制建筑巧妙地安排在城池建设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规划思想、古建筑文化和传统城市营建制度,表现出建筑与文化、政治、军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征.所城的海防军事防御作用虽不复存在,但是所城及其建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则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是维系古城个性与特征的基础,基于大鹏所城的发展脉络,古城应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保护与利用,以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为主线,通过规划整治,依托"山、海、古城"格局,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及爱国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把优秀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之中,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