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汇入全球化激流的大背景下,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深入,对票房经济的专注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对启蒙话语的理论分析。基于此,从异质空间中的文化反思、历史事件中的艺术揭密两个方面梳理启蒙话语在影片中的存在形态,指出此类影片票房不济、表达不清的原因,提出以感性启蒙吸引电影观众、以自启蒙抵御被启蒙,同时以“对话共享”而非“独语垄断”的文化立场参与影片价值观的表达,为中国电影文化“站起来”“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国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虽然迄今为止,没有出现像庞德和艾略特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明确的创作理念以及先锋的艺术手法,而且与美国后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一脉相承的优秀诗歌作品。美国诗歌与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这种独特的关系赋予了美国当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从文化视域对美国当代诗歌进行研究和诠释,对揭示美国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新近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就…  相似文献   

3.
《尼克男孩》是202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以吉姆·克劳时期美国南方佛罗里达州的尼克学校作为叙事焦点,将历史事件推入想象的空间,运用戏仿、哥特元素等还原其奴隶制政治的本质.同时,作者借吉姆·克劳政治隐喻当代美国政治格局,批判了当下动荡分裂的社会现实.小说主人公黑色"美国梦"的实现也对当下"白人至上主义"政治气候形成反讽,内嵌着作者对当代政治话语和权力运作的诘问.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揭示了背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原则探索美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助于进一步将译语接受者的百科语境知识融入翻译过程,加深译语接受者对影片内容、影片搭载的原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也有助于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将自己的认知体验融入到影片赏析中,对影片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相似文献   

5.
纪事本末体是传统历史编纂体裁中的“第三极”,经过近代史家的反思和改造,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史书体裁.当代史家在接续近代史家历史编纂思想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特定的历史情势和时代思潮,吸收传统史书体裁的精华和西方章节体史书的优势,化合中西体裁体例,以弥补纪事本末体之不足,在纪事本末体的编纂实践中突出历史事件的价值与地位,注意拓展纪事本末体记载史事的纵横范围,增强纪事本末体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在纪事本末体的改造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李赣 《学术研究》2007,(6):121-127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在风风雨雨中开创了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的大好局面,继承这一传统的新时期报告文学则更理性化,也更冷静、客观,目光从历史、科学、文化等多种角度切入,题材更宽,呈多元化状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凡人俗事与文化现象的关注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本文对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题材选择的嬗变进行了归纳概括,从而见出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从反映现实向反思历史转变、从关注政治向关注民生转变、从关注社会精英向关注小人物转变的新精神、新路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尽管没有全面系统的戏剧审查制度或标准,但有关当局和机构实质上从没有放松过对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监管。通过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美国戏剧审查的形式、方法和主要监管的内容,剖析典型案例和戏剧事件,我们可以触摸到美国文化跳动的脉动,也可以感受到美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性的理解。从生成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论角度来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活动包括历史价值认识活动、历史价值创造活动和历史价值实现活动三种类型。历史价值活动都是遵循一定规律来进行的。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历史客体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做出价值判断,即主体关于历史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东芹  史岩林 《理论界》2013,(11):123-125
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以美国9.11事件作为历史背景,运用人物变形、历史事件并置、文本嵌套等后现代叙事技巧,将真实历史与虚构事件融合起来,表明作者通过小说叙事重述历史的反叙事批判立场.德里罗在小说中使用反叙事策略重新书写历史,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人以言说的权利,重塑了恐怖分子的刻板形象,激活了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美国的极权政治,展现了作家对历史题材寄予的反叙事的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国的银幕和屏幕上又陆续地出现了一批苏联当代电影。当我们看到这一个个栩栩如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时,有种“久违了”的老朋友重逢之感。但又发现,苏联当代影片中的男男女女和五六十年代影片中的人物已有了很大不同。银幕人物色彩纷呈,各具风貌,令观众目不暇给。多视角,多方位,色彩斑烂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的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遏制苏联的冷战大战略。1956年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政策从"解放"调整为"和平演变",波兰因其在华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十月事件后出现的民主化倾向而成为美国推行新政策的重点对象。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深受美苏关系的支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受总统大选政治的影响;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看,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了一致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重新构建了历史,重构历史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者的阐释无一例外带有自己所处环境的烙印,体现着当代评论者的兴趣和关注。"回归历史"、"重构历史"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当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一位小说家,唐·德里罗一向关注美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危机。他在小说中一再对美国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他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小说《天秤星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奥斯瓦尔德这个历史人物的重塑,德里罗重构了不同于官方版本的肯尼迪遇刺历史,批判了身处其中的以影像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唐·德里罗的文学创作实践表明,在后现代状况下,艺术家仍然有可能进行类似现代主义先辈们所从事的那种政治性和批判性的严肃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东亚的遏制政策与千岛群岛归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岛群岛归属问题,是战后日苏关系发展中争议最多和最大的问题,也是当代国际政治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之一。以往,我国学术界多从日俄关系、日苏关系的历史本身探求其来龙去脉,而对美国在千岛群岛归属问题最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薄弱。本文主要对美国对千岛群岛归属问题的政策之起源、演变、本质特征作些考辨。  相似文献   

14.
把顾准还给历史——顾准的诞生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思想史上,顾准的诞生首先是中国人的一个精神事件,特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精神事件。思想顾准成为精神事件,是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内容所致。随着顾准的诞生,争论也随之而起:是否有“两个顾准”?顾准思想中的学术性问题?顾准是怎样的思想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抑或民主社会主义?学术争论是应该的,但,那些脱离历史的、简约而单向的表白不仅无助于对顾准的研究,更无助于对当下思想学术界讨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解放初期青海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是青海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文章从建政的背景、经过、特点等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 ,试图从中引出一些有益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影片《血战台儿庄》是一部富于历史真实性影片,它所体现出来的电影美,是与这种历史真实性分不开的。拍历史题材的影片,要尊重历史事实,越符合实际,越有真实感,就越有历史深度和艺术深度,也就越有电影美。这部影片获得了1987年的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中的最佳编剧奖,这决非偶然。剧本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专心钻研,几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以凝练、深沉,重历史纪实,又不忽略人物性格刻划的电影文学作品。电影剧本是大笔触勾勒的文学工作,《血战台儿庄》又是大笔触中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始终坚守着自身文化立场的导演,陈凯歌电影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英主义立场者在3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的坚守与突围、裂变与重组,成为中国精英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意识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演变与精英话语走向的见证。陈凯歌注重人物关系的改编策略使得其电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他通过在影片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历史经验,表达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的历史反思和文化批判。从20世纪末以来,陈凯歌开始了商业化电影的探索与转型。由于投资方和商业因素的牵制,其精英话语有所裂变和分化,但仍然坚持着精英话语的知识分子姿态和立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思想史上,顾准的诞生首先是中国人的一个精神事件,特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精神事件.思想顾准成为精神事件,是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地位及其内容所致.随着顾准的诞生,争论也随之而起是否有"两个顾准"?顾准思想中的学术性问题?顾准是怎样的思想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抑或民主社会主义?学术争论是应该的,但,那些脱离历史的、简约而单向的表白不仅无助于对顾准的研究,更无助于对当下思想学术界讨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清末义和团运动期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亲身参与和直接观察了美国政府“门户开放”政策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当时中关关系历史中重要事件的参与者或主导者.从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分析康格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反应,并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整体推进整个事件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蒋大椿先生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关于超越唯物史观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这些观点存在逻辑矛盾。其实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并不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规律 ,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