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晚明至清末三百余年的历史跨度上,相继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选本群——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现已探明的有59种。通过对这些选本的编年,可以发现,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生成可以分为发生期(万历)、兴盛期(崇祯)、中衰期(顺治)、再盛期(康乾)和没落期(嘉庆至清末)。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成数量和生成密度的计量分析来看,其盛衰消长之势与其相应的文学生态有着深刻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3.
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参用清代唐宋八大家选本八种:吕留良《八家古文精选》、蔡方炳《八大家文选》、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秦跃龙《唐宋八大家文选》、陈兆仑《陈太仆批选八家文钞》、高嵣《唐宋八家钞》;其中蔡方炳、秦跃龙二种为我所未见。今据钟著对上述二种的信息加以转录,并对笔者所经眼的十六种选本的二十八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学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的论争集中于合法性和冠名权两个方面.茅坤为唐宋八大家所立的共性是道统与文统的混合物,不尽符合八大家的实际情况,论争即由此而起.或者认为茅坤所立共性不实,而且择人不当;或者剥去八大家的道统光环,将其还原为文人.择人不当论者认为,曾巩、苏辙的文学成就与其他六家不称;持不同意见者则突破以成就论高下的成见,从风格的视角重新论证八大家组合的合理性.至于冠名权,或声称茅坤盗袭他人,或将八大家得名源头上溯至明初乃至宋元,大旨在于归美前贤,不甘心将冠名权独让茅坤. 相似文献
5.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现存版本,已知的就有十四种,但大都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大著,其所参用的明人版本只有三种;其中,早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王宠氏《唐宋八家文》稿本,现藏于台北图书馆,为我所未见。兹将钟君所见此本的文献信息加以转录,并对我所经眼的十三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献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6.
从对明清时期出现的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八大家座次虽然以“韩柳欧洵轼辙曾王”最为稳定,但稳定中有变化,除了欧阳修坐稳了第三把交椅外,其余各家在座次上都或多或少地处于不稳定的变态之中.这生动地说明,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化是一个动态的因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在这一基本语境中,一些文学选本仍然坚守文学本位,公开或隐蔽地对栽道观念作出了有力的反拨,表现出与认同类文学选本迥然不同的另类特征.但是,与那些折中栽道观的文学选本相比,反拨类文学选本往往在经历了一时的热捧之后很快淡出历史舞台,为主流意识形态所鄙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宋人选唐宋文选本选录唐宋作家之散文数量进行排比分析,得出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他们是苏轼、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司马光、张耒。八大家的诞生,各有其具体原因,且与宋代古文、理学同源共存的特定学术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载道语境、科举语境和宗派语境的离心作用,文学选本经常发生着与文学自身的偏离.但家塾文学选本却能够适当拉开与三种语境的距离,坚定地保持着文学本位和教育本位.其主要表征是,以文法为中心,以评点为手段,通过典型文学文本的细批详评,为塾童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可资依循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循道是生存策略,举业是潜在目标,还没有急切地浮现出来,成为压倒性的力量.宗派所争者是是非和胜负,主要形成于上层学术界,作为低端教育机构编刊和使用的教材,家塾文学选本以文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为现实追求,宗派所争者不在其关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古文运动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唐代古文家对科举考试中的时文多有批评,但实际上古文家与科举考试有着相违与相依的双重关系.从宋代起古文渐渐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正反映着古文与科举的这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戏曲选本作为戏曲传播的重要媒介与手段,其编选者与其中收录作家的地域性分布与选本的产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明清戏曲编选者以江浙地区为最多,这与当地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选本所呈现的作家作品的地域分布也与编选者主要的活动区域、活动对象密切相关,编选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前贤的崇敬与朋辈的认可,往往会选择其主要活动区域的作家作品.选本中所收录的作家作品也回应了戏曲地域性分布与发展的戏曲史实际,体现着中国古代戏曲在大都、浙江、江苏三地的地域性置换. 相似文献
13.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对唐宋八大家极为钦佩和推崇,他们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并撰写著作来向八大家借鉴。桐城派语体追求“务去陈言”、体貌上对“雄直”之气的推崇,乃至对“以文为诗”甚至游记散文风格的写法等,都深受唐宋八大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学术史思路,将作为教材的“文学史”,放置在“文学教育”的平台上,加以认真审视与叩问;主张以精心挑选的“读本”为中心来展开课堂教学,舍弃大量不着边际的“宏论”以及很可能唾手可得的“史料”,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视野的拓展、理论思维的养成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上. 相似文献
16.
宗派语境是指宗派情绪作用下充满偏狭性、意气性和攻击性的非常态的历史语境.明清时期的宗派语境形成于弘、正时期,至晚明达于极盛.清人承明弊之后,试图消融门户之见,但是其宗派习气并没有得到根治.在明清时期的宗派语境中,诗歌选本是在顺应和反动的因果链条中衍生的,顺应者承传甚至加剧了前者的激进性,而反动者则用一种激进替代了另一种激进. 相似文献
17.
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也制约着文学选本,促使选本对思潮作出反应.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典型的个案有《二李唱和集》等诗歌选本与“白体”诗风的相互生发、《西昆酬唱集》对“西昆体”的引领与示范、《二妙集》《众妙集》《三体唐诗》等对宗唐思潮的契合与呼应、《草堂诗余》《花庵词选》对雅正词风的疏远与游离等.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江西贬谪文学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为贬谪文士数量的众多,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亦出现了新的艺术高峰。江西贬谪文学在主题上抒写政治失落的幽愤和迁谪情怀的痛楚,在艺术上借助山川风物来表达不平则鸣的心绪。贬谪文人促进了江西文学和文化的繁荣,贬谪文学是江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
苏文选本的举业功能源于苏文自身特点与明代科举文体的契合,它被广泛用作举业读本是明代举业教育的合理选择.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前后七子倡言"文必秦汉"之时,举业教育所使用的文学读本也依然主要是苏文选本.但是,由于唐宋文在明代宗派语境中的地位发生过戏剧性的变化,作为举业读本的苏文选本也相应地经历了从七子时代隐密私传到晚明时代公开热销的过程.苏文选本在明代举业教育中的长期流行增强了举业教育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应试教育对文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