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邵海燕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教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本文试就其中一个观点,即“教子当及婴稚”问题,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所谓“教子当及婴稚”,是说儿童教育应当从出生开...  相似文献   

2.
《颜氏家训》中的《音辞篇》和《书证篇》,揭示了南北朝后期南北语音方面的某些差异,就韵母而言,有鱼虞分合的问题、尤侯分合的问题、脂之分合的问题、皆咍分合的问题等等;同时也涉及重纽字的读音问题和南染吴越的问题。当然,南北朝时期南北韵母的差异远比《颜氏家训》所揭示要多。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第一家训,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最博学的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终制》篇是颜之推的遗嘱,主要涉及身后丧事的安排,在中国礼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视野主要放在南朝和南方地区,对北朝和北方地区丧制鲜有措意,致使该篇不少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另辟蹊径,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随葬衣物疏》《功德疏》和《砖志》等为《颜氏家训?终制》作笺证,从而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一方面,《颜氏家训?终制》与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高昌国时期及唐西州时期的文献时代较近;另一方面,中古时期的吐鲁番文化受北朝的影响甚深。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颜氏家训?终制》是中古时期丧葬礼制的纲领性文献,而吐鲁番出土文献则是记载这一时期丧葬实情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颜氏家训?终制》所载葬俗通行于南北,故王利器所言“之推葬所言随品皆南朝人习俗”有误。  相似文献   

4.
《颜氏家训·音辞篇》在音韵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一、它是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 ;二、是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 ;三、《音辞篇》辨析声韵、精于审音 ,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人们现在还远不能说已经真正理解了它的奥秘。它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文学上有什么价值,是我们企图试加揭示的。很可能我们的认识有的是隔靴搔痒,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但从文学的角度探索《周易》奥秘的努力,却是应当坚持下去的。  相似文献   

6.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尔提出的语言"动力基础"出发,比较汉语、英语语音的"动力特点",并从中国古、今诗歌综合考察,汉语诗的节奏以"双音化"为基本特征:在显性层面"双音结构"为最常见的标准组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隐性层面表现为单音"延长"、三音"压短"、超过三音强制切分以趋近双音的时长,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可凸现、强化"双音化"效果并形成"韵律边界"。汉语的虚词、"词长弹性"是支持"双音"组合的高效语法工具。"双音化"、顿、虚词、"词长弹性"可称为汉语诗节奏四要素。由于双音节是汉语最为高效的组合方式,现代汉语词库中双音词已占压倒性优势——据吕叔湘统计占比超过90%,因而汉语诗句或诗行几乎可天然超过一半为双音结构,以"双音化"为核心,进一步利用汉语虚词、"词长弹性"等语法手段,以及"隐性的双音化",即可有效配置、形成汉语诗的节奏——因而可称为"双音衍生型"节奏。汉语诗的节奏有三大优势:第一,配置容易,是因为汉语的"双音化"极为强势;第二,节奏感强,是因为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形成非常清晰的"韵律边界";第三,更为整齐,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具有"等长""等时"的特点,且汉语中双音结构具有显著优势,不同于英语单词书写和发音长短不一。因而,汉语具有天然诗性语言的特征,不但促进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极高水平的长期繁荣,也极有利于帮助当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通释《左传》的一部颇用功力的著作,由于它的主要目的不在考察《左传》的用字特点,因此对书中的假借、同源、异体字往往同时用“通”、“借作”、“同×”、“音×”等几个术语去指称,这对于一般地阅读自然无碍,但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既然汉字是一种历史的堆积物,其间就必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相关性特点,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章以爱伦·坡《泄密的心》为分析对象,考察文学叙事的电影特点及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文学叙事所构成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是文字的,它通过读者用想象的眼光去逼视文字的描述,从言语视觉和言语听觉中看到它的图像,听到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含比喻义或用作比喻的并列复音词加以分类,然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其何以产生比喻义加以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列式双音复合词比喻义产生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逸《招隐士序》其义明顺,它强调的是淮南小山在共时性的心理时空平台下招屈的创作依据;代屈原而“章”其“志”是《招隐士》得入《楚辞》而《吊屈原赋》等与屈原相关的作品不得入之重要原因;从屈原幽隐山中的悲凄身世和时人对隐士的认识与接受等角度考察之,屈原被称为“隐士”没有任何问题,《招隐士》所招对象为屈原不容置疑;以《文选》、《艺文类聚》等否定淮南小山的著作权,似得而实失。  相似文献   

11.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更具有篇章上的语义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诗经》的双音词语,就分言、合用现象发例作释。这项考察,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资料。就共时而言,《诗经》里的这些双音词语已经合成,但结合得尚不太紧密,最突出的是还可以间隔,所以在语用上分言、合言往往并见。这跟词汇的发展有关,也跟《诗经》语言上的特点相因。《诗经》中双音词语的分言和合用,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就分言而论,可分:(一)同字间隔例;(二)异字镶嵌例;(三)分属两句例。下面分项讨论,以分言为例,与合用比叙。其有特例,随文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思想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之推是一位博通的学者,他经历特殊,一生历仕四期,他的思想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颜氏家训》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在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内外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表现出了看似矛盾的一面。颜之推这种矛盾的思想反映出了汉族士大夫居乱时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不同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结论自然正确,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则还有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更具有篇章上的语议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有效手段之一。家训,是家庭中尊长教育子孙治家、做人的训导话。许多前贤先祖,为教育子孙撰写家训,至今仍在启迪着后人。古代的家训名目众多。在《中国丛书综录》里,列入家训一类的图书很多。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内容丰富的的家训,影响颇大、流传甚广。《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主要讲立身处世之道。有人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略谈陶冶     
<正> 陶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通过创设某种教育情境和组织某种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这种方法的教育意义,我国古代学者和教育家都曾给予积极的肯定。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陶冶的方法。他认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对贤良策》,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第133页)。《颜氏家训·慕贤》中也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18.
《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廷在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一部临时性质的宪法大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缺少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历史比较和宪法功能的角度,分析它所蕴含的诸多英国宪政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而《颜氏家训》中的《文章篇》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文学和文章的看法 ,对于从事写作的人来说 ,更有重要的意义。了解颜之推的文章观 ,借鉴其对文章和文学的态度 ,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艺术的根本特性问题,历来是一个复杂而又为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近些年来,诸多研究者多从美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有的是从形象思维的特点去着手研究;有的是从审美意识的特点去苦心求索;有的是从情感在创作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探讨。然而,此问题众说纷纭,迄今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