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正> 所谓道教老学,指道教学者用道教的宗教思想诠解《老子》,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学。道教老学在其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不可抹杀的一席之地。不研究道教老学,就不能从总体上全面把握中国哲学,也不能透彻地认识道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只有研究道教老学,我们才能搞出完整而非残缺的中国哲学史和道教思想史著作,才会从全局上总结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教训。可见,研究道教老学,弄清其发生发展史,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其在中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理论工作。这项工作应从《老子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打开突破口,因为它标志着道教老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表现出对儒家思想颇为复杂的态度。它既有站在宗教立场上排斥儒家、诋毁五经的部分,也有站在传统立场上迎合忠孝、容纳仁义的内容。分析《老子想尔注》对儒家态度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道教思想的演变路径,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儒道融合的内在进程。  相似文献   

4.
对于四川道教创始者"三张"的<老子想尔注>,本文着重论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文本的保存和改造;初期道教面貌的真实反映.笔者认为<想尔注>是蜀中道德经学的一门男类学术,其中有不少精华.  相似文献   

5.
[摘要]明清道教老学文献中,出现了不少托名吕洞宾注解的《老子》文本,这种依托神仙注解《老子》的现象,与明清社会吕祖信仰盛行及道教的民众化发展趋势有关。托名吕洞宾的《老子》注文本存在着直接托名与扶乩两种不同形式,与普通《老子》注文本不同,它还具有传播吕祖信仰与道教信仰的意义。托名解《老》作为一种新的以仙解《老》方式,客观上反映出道教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转向。  相似文献   

6.
明代小说包含着许多道教因素。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与道教息息相关,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话本体小说更是"道化题材"。明代小说中道教影响的意象痕迹和渗透随处可见。道教作为一种本土宗教,原本就与中国百姓的世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道教信仰、道教情感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道化题材"小说,就更是植根于世俗生活的泥土之中。  相似文献   

7.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的现象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乃人类生存中完全不同的生存维度。作为信仰的神仙,不是任何关于神仙的观念、思想和知识,而是人作为能在释放出来的一种独特生存方式。神仙实质上是一种在启示中临在的再生方式,即终有一死者朝向无限之境域生存的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8.
河上公论及“道美”五个方面“道美”比任何感性形象美都高,“道美”既无形又难从一般审美中获得,“浮华”之文艺不符合“道美”精神,“情欲文饰”不但不符合“道美”且会害人害己妨政扰民,“道美”和“道”一样只具有无用之“用”,《想尔注》都做了更宗教化的阐述。“道美”思想从《河上公章句》到《想尔注》的转变,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到道教美学思想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早期天师道的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是研究我国传统"师道"的重要文献之一,该书传承了先秦道家"以道为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对"道"、"道诫"作了宗教神学化的解释。它将是否符合道、道诫作为师德的标准,选择"善能知真道者为师"。道教"师道"的具体内容则是助道宣教,亲誉求善之人。道教是讲辨证法的,除了以善人为师,还主张以"不善人为资"。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研究尚不充分,其师道的内涵及意义,仍需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0.
<正>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一种宏大的宗教,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其名最早见于东汉成书的《老子想尔注》,一般认为它定型于东汉顺帝(公元125—144在位)期间,以张陵(道徒尊称为张道陵)在巴蜀创立五斗米道和东汉灵帝熹平(公元172—178)年间,张角创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