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系列流行语是近年来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对"数字"系列流行语现象进行语言学解读,认为"数字"系列流行语中"数字"作为名词做定语,直接修饰其他名词,体现了名词无标记陈述的新形式,"数字"系列流行语的形成体现了韵律构词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和"数字福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的实质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数字福建"引用和延伸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福建"所开发的技术系统,将孵化和促进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福建省的四个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但最直接的动因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以及他在2015年底有关"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数字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地方探索、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标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必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多方面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本质上是政绩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数字腐败出现的原因是"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数字腐败就必须从政绩评估体制与统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完善作为"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规则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今天,人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深化为"数据化生存".人的"画像"、身体、位置、行为、情绪与心理、关系、评价、思维方式等被全面数据化.数据化带来了人的身体存在的新方式——虚拟实体化与数字元件化,也增强了人的反身性控制与自我的量化.个人历史与记忆被外化为多维的数据化轨迹,数据也塑造了数字自我、数字人格.以数据化形式体现的外部...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文章将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师资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作为智慧社会中的特殊主体,"数字弱势群体"因个人能力差异、社会结构变革及政策法律滞后而产生,并依据不同外延分为绝对(显性)"数字弱势群体"和相对(隐形)"数字弱势群体"两种类型."数字弱势群体"之"弱势"集中表现为其信息权益侵害,该信息权益包括信息平等、信息自由、信息安全和特殊保护四方面,且伴随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呈现出不同权益失衡样态."数字弱势群体"信息权益失衡除智能技术本身原因外,还和新科技带来的"技术索权"和"技术赋权"冲突、智慧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革直接相关.解决此难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化回应,而不应仅局限于完善信息设施、提升信息服务和加强信息监管.具体到法律保障机制建构上,理念方面,我们要结合智慧社会技术治理的特点与要求,完善法律治理实践;操作方面,我们要基于设权保护模式,从一般性规范和专门性规范入手完善权益保障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内"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大"数字鸿沟"的存在严重影响信息资源共享性优势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人群文化程度的差异、不同人群获取信息技术的智力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我国国内出现巨大"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平衡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以及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硬件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广、概念多,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为了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试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O"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O"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O"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1.
“WritingforMyself”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的开篇之作 ,文章字字珠玑 ,句句精彩绝伦 ,在结构与修辞方面颇具匠心 ,非同凡响。该写作角度的研究分析旨在裨益大学英语写作  相似文献   

12.
将情节视为人物的事迹、历史和附属,这是"十七年"文学的基本观念。形成这种观念的主要原因有"五四"人文主义文学传统、高尔基的情节观、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说和描写新的英雄人物的需要。这种情节观念影响了"十七年"文学的创作实践,也延伸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发展到极端就是将人物内涵极力紧缩的"三突出"和将人物功能无限扩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未完成《红楼梦》的缘由探讨:(1)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的初衷;(2)从“判词”诗作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是当初创作《红楼梦》的方向;(3)作者创作到八十回回目之后根本没法将“钗黛合一”,故此作者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留下了令已也令人遗憾的残本。  相似文献   

14.
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国面临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世界主要钢铁工业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综合媒体6月21日报道,与世界主要产钢国钢铁工业的能源结构相比,中国煤炭所占比例高于其它国家,而天然气和燃料油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5.
道教“祝由符咒”起源于巫术,后世用以为人治病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中医学受其启发,以祝由之术治疗情志疾病,其疗效受到历代医家推崇,由此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上体现出“年少大志”塑造模式。该模式所塑造的小说人物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领袖型、武将型和谋士型。这一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古代小说家对史家纪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与《三国演义》的集体创作方式,以及作家主体意识有密切关系。“年少大志”塑造模式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此外,该模式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穆克宏先生撰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的魏晋南北朝部分提出了一些看法,笔者是此部分第一、二章的执笔人,在研读了穆先生的文章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正始之音”可以用来指正始时期的诗歌,而且这种用法在北齐人邢劭、隋初人王贞、唐初人李善的文章中即已出现;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正始之音”也指的是正始诗歌;建安文坛的领袖是曹操,而曹丕只是邺下文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在“礼崩乐坏、价值多元”的春秋乱世,面对“孝”、“忠”、“敬”等传统礼制基本观念,《左传》中的众多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选择了相应的行为方式。《左传》人物鲜明丰富的人格特征,就是这种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多元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20.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