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在WOS的SCI-EXPANDED、SSCI和A&HCI数据库中,以“carbon footprint”或“carbon footprints”为主题词精确检索数据,利用CiteSpaceⅡ软件绘制国际碳足迹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其主要聚类及引文,识别与追踪其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和前沿术语.结果表明国际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的碳足迹管理、多区域投入产出与碳足迹、材料使用与碳足迹、碳足迹约束、生物燃料碳足迹、排放转移、牛肉与牛奶生产的碳排放、碳标签和生命周期清单等三十多个领域.国际碳足迹研究前沿演进对我国未来碳足迹理论研究与应用有着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制造车间中产品碳足迹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信息系统的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研究了该方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碳足迹领域本体的构建、本体间的映射、碳足迹能耗模型的构建。采用标准化方法构建了产品碳足迹本体模型;通过对碳足迹边界分析,分类构建了碳足迹能 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用性。根据该方案,开发了一套原型系统,为制造企业产品碳足迹计算提供了一套具有较强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创 新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的趋势下,"碳足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碳足迹因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英国、日本和韩国碳足迹盘查的成功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注重通过多位一体的立法来统筹碳足迹盘查评价标准和规范,设立独立的碳足迹盘查管理服务机构等。但是,京津冀地区碳足迹盘查规范的设立,既缺乏顶层的立法制度供给,又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参考标准,且相对封闭的地方立法模式使京津冀碳足迹盘查难以通过立法形成一体化格局。因此,建议在我国《立法法》中增设关于跨区域政府联合立法的规定,京津冀转换立法路径,制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碳足迹盘查共同规章,构建碳足迹盘查统一评价标准与体系。  相似文献   

4.
旅游交通是旅游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碳足迹总量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因此,旅游交通碳足迹的科学计算和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实现低碳旅游。文章基于终端消费理论,采用旅游交通碳足迹估算模型作为研究工具,研究表明,2017年我国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为5832.08万吨。运用STIRPAT模型和协整检验分析旅游交通碳足迹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游客周转量和人均旅游消费与旅游交通碳足迹呈正相关关系,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地减少旅游交通碳足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旅游交通碳足迹四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食物浪费问题不仅事关粮食安全问题,而且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碳排放就是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之一。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全国各省(市) 30所高校的9660份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在高校食堂就餐时产生的食物浪费碳足迹进行了核算。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每人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碳足迹为0.095千克CO2eq;所有在校生每年产生的食物浪费碳足迹约为193.325万吨CO2eq。食物浪费在原料制造阶段产生的碳足迹为150.794万吨CO2eq,交通运输阶段的碳足迹为3.866万吨CO2eq,食材制作阶段的碳足迹为27.066万吨CO2eq,废弃处理阶段产生的碳足迹为11.599万吨CO2eq。要减少高校食堂产生的碳足迹和形成低碳饮食路径,需要学生、高校、餐饮企业和政府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衍生的恶劣天气增加,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碳排放规制逐渐限制企业的碳足迹,同时顾客日益认同并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加之能源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迫使企业构建低碳足迹供应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生发展.结合碳足迹特征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影响程度,供应链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制造碳足迹供应链、高分销碳足迹供应链以及高使用碳足迹供应链.低制造碳足迹供应链需要权衡碳减排投资与从交易市场购买排放许可权,当更高碳价格且顾客更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时,有利于供应链降低碳足迹;对于高分销碳足迹产品,供应链需要构建包括顾客购买往返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以及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构建低使用碳足迹供应链的重点在于提升使用能源效率以及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碳足迹及碳生态承载力指标测算我国碳足迹广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时间上,我国碳足迹广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2017年小幅下降;空间上,东、中、西人均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差异,北方省份普遍高于南方省份.(2)人均碳足迹广度主要呈现H-H集聚和L-H集聚,且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其中山东、河北等省份始终稳定在H-H集聚区,而北京、上海等地与周边省份形成L-H集聚区.(3)我国省域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本地区及邻近省份碳足迹广度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其具有负向作用,城镇化对碳足迹广度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在未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通过碳额的分配重塑我国各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和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运用IPCC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法分析了1978-2012年福建的碳足迹变化情况,并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3个指标探讨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碳足迹相关性。研究认为:(1)福建GDP与碳足迹高度相关,呈倒"U"型曲线的趋势。(2)福建GDP与碳足迹处于"弱脱钩"状态;(3)福建碳足迹与产业结构状态相关性明显;(4)福建省碳足迹与能源消耗结构状态不存在明显相关性。提出要大力使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演进进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产流程分析法和生命周期法,对电煤供应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分析评价。结合电煤供应跨组织的特点和现有主流碳足迹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碳源有限组织边界的碳足迹评价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在电煤生产、运输、采购等环节中碳排放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研究及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碳足迹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 针对于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的现状,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 借助Vensim PLE软件, 建立了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系统, 把系统分为人口、资源、环境、能源4个子系统, 特别考虑到人均GDP对教育的影响, 通过教育影响技术, 最终影响CO2 排放量。通过历史数据对江苏省工业碳足迹进行仿真, 并从不同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新能源发展情况等角度设置了4种不同的情景, 与原始情景进行比较, 对2005-2020年的工业碳足迹进行分析。从情景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要减少江苏省工业碳足迹, 必须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 而技术进步对于工业碳足迹的减少, 效果没有前两者显著。  相似文献   

11.
ICT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这种改变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报告得出,由ICT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加剧。具体原因为ICT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海量数据处理中心的建立。根据ICT产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碳足迹的追踪,能够得出ICT产业在原材料提取、生产制造与运输、产品应用和回收处理各环节的碳排放的大体数量和所占比例。针对ICT产业价值链中碳排放产生原因不同,分别采取监测、预警、生产过程优化、先进产品应用、新商业模式和政府政策等对策给予解决,同时也简要说明了ICT产业如何为其他产业提供了间接减少碳排放的手段。最后,结合ICT产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给出了ICT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新研究思路,并提出未来可以从定量角度研究ICT产业发展中碳排放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排放水平信息不对称下低碳认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碳排放信息不对称时低碳认证在绿色消费者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在传统的消费者效用函数中增加了碳排放的负效用,推导出不同认证条件下的市场需求,给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参与认证的条件及定价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无低碳认证、低碳达标认证和低碳精确认证三种情形下企业的价格、销量、利润以及期望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碳认证能够有效传递碳排放信息,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和企业利润;在影响力和覆盖面占优的强认证效果情形下,低碳认证能够有效降低期望排放水平,否则低碳认证会增加期望排放水平;达标认证具有更大的灵活度,为了减少期望排放,认证机构在设置认证标准时应当在考虑低碳认证参与约束的前提下选择较宽的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贸易与环境应该如何在后京都时代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议题在当前受到了普遍关注。大量研究从一国角度结合国际贸易分析碳排放,而针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研究多国碳足迹的文章却不多。研究发现我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碳泄漏;以生产为基础核算的碳足迹与以消费为基础核算的碳足迹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使得发达国家的碳足迹被严重低估。贸易政策的关键在于保证那些碳密集型行业使用的生产技术更加清洁,而绝不是将生产过程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因此,可将碳足迹核算体系调整为以消费为基础,从而消除碳泄漏;通过制定区域贸易协定,组建环保联盟,使联盟内部采取低碳技术合作与转让等举措,促进全球范围内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居民消费碳排放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因此从居民角度研究碳排放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居民生活引致的碳排放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居民消费直接消耗能源导致的碳排放;另一部分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基于碳排放系数方法,对中美两国居民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直接碳排放进行了定量的核算,在测算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其异同。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居住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电力两大方面,美国居民居住碳排主要集中在电力和天然气两个方面;(2)天然气和电力成为中国居民居住碳排放量的两个增长点;(3)两国居民交通碳排放量占比均较大,但是中国居民交通碳排放仅为美国居民碳排放量的八分之一;(4)现阶段中国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量均逐年上涨,美国居民近些年则呈现略微下降趋势;美国居民直接碳排放量是中国居民直接碳排放总量的约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LMDI-I加法分解法研究北京城市家庭中各要素分别对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家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2013年后直接碳排放量超过间接碳排放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分别是造成直接、间接碳排放上升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城区人口的增长对直接、间接碳排放都产生正向效用,而能源强度和能源转化系数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间接碳排放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行动举措,也是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已经形成,碳交易的实践也为建立碳交易市场创造了重要条件。就中国碳交易立法、碳交易市场的定位、市场主体结构、碳交易所的功能、中国碳产品的设计等提出相关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问题是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按照"自下而上"分析法对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进行定量估算,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划分为高、中、低三类碳排放区域,具体剖析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碳排放总量、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指标。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而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则逐年下降,旅游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2)区域旅游业三大部门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活动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而旅游住宿碳排放波动性较大。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累积碳排放总量为4 764.05万吨,其中,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大部门占比分别为66.52%、25.80%、7.68%。(3)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从空间分布上看,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东部沿海 > 鲁中地区 > 鲁西地区,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则是东部沿海 > 鲁西地区 > 鲁中地区;从碳排放指标上看,山东省大多数地市位于中高旅游业碳排放的行列,东部沿海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区。  相似文献   

18.
在碳排放约束下,利用动态古诺模型,分析厂商如何优化产量、交易碳排放权的规模、净化节约额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得到相应的均衡量和各阶段最优量,并给出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减排策略以及政府的行为和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减排策略的影响,阐述在竞争市场中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 双寡头竞争市场中存在均衡状态;在减排率较低时,制造上获得最高利润,而企业追求过高的减排率将会导致过分依赖碳减排市场而获得较低的利润;制造商应该适时低价购入过量碳排放权,而在高价时卖出多余的碳排放权,以充分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以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制造商的利润会随着政府碳排放权分配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