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去年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来中国了解艾滋病防治情况,她认为中国能够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就像中国对人口的控制和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对世界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样。在北京的估安医院,当她听说一些被亲属遗弃的艾滋病人,得到“爱心家园”的悉心照料,他们称“爱心家园”的创始人徐莲芝大夫为徐妈妈时,安南夫人显得很激动,还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称呼,简直太动人了!  相似文献   

2.
1985年,中国在来华旅游者中发现第一例艾滋病。199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风云突变”,感染人数迅速升至1567例。2001年,中国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国务院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部选择疫情严重的地区成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政府推出“四免一关怀”政策。但令决策层感到意外的是,在一些示范区里,却出现了找不到关爱对象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谈性色变     
前一段时间,北京五中的高一年级同学开始在自己同伴中做了一次“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和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评估”,这个国内首次由学生自己出题、集体参与调查然后由4位同学主要讨论执笔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第1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我以为它使成年人大吃一惊的出色之处不仅在于了解了中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看法、态度,了解了他们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需求,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了依据,而且,它对了解中学生青春期相关知识特别是性知识和性道德提供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艾滋病和人权国际准则”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的传播是在被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他们的歧视和惩罚会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扩大新的感染,也会转移社会对遏制艾滋病有效措施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根据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258彩虹工作组”是深圳最著名的一个由“同志”人群组成的志愿者小组,帮助“同志人群”预防艾滋病并为他们进行自我认同的心理辅导,在圈内圈外声望很高。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世界艾滋病运动的主题是“妇女、女童与艾滋病”。这一年,中国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关注妇女、抗击艾滋”的主题宣传活动。2005年7月,中宣部、卫生部、计生委、妇联四部委倡导开展“关注妇女、抗击艾滋”行动,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妇女为何会成为世界和中国艾滋病运动的主题?中国为什么连续两年提出“妇女与艾滋病”问题?分析近年世界和中国艾滋病蔓延的趋势,会看到,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女性化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7.
知名演员蒋雯丽热衷于公益事业.自2002年担任“防治艾滋病义务宣传员”起.她不断走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孤儿.大力宣传艾滋病防冶知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施贺德称赞说:“蒋雯丽女士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怍用.她的勇气和力量正是我们径应对艾滋病这个21世纪的世界瘟疫时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1985年,中国在来华旅游者中发现第一例艾滋病。 199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风云突变”,感染人数迅速升到1567例。 2001年,中国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 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国务院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部选择疫情严重的地区成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政府推出“四免一关怀”政策。但令决策层感  相似文献   

9.
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我们“艾滋病防治中的性别差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性别分析”课题组针对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规律展开了实地调研活动。调查地是根据HIV/AIDS三条主要的传播途径,选取的三个调查社区和人群,分别是:  相似文献   

10.
《安家》2012,(9)
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a+i设计事务所的“无限的森尊”设尊方案,在纽约艾滋病纪念公园的“格林威治三角地”设计竞赛中从475项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秦文 《中外书摘》2007,(8):42-44
2005年10月12日,重庆首例艾滋病患者贾林(化名)死亡,他也是目前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艾滋病人。1995年12月,贾林被确诊。当时,人们对艾滋病还了解很少,对此的感觉是恐惧。但是,重庆市政府对他提供了全部食宿和医疗费用,前后投入八十多万元。在贾林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他有过爱情和友谊,有过感激和煎熬,更多的是后悔和对生命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国际合作项目“同伴教育”,使大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接受了性、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他们说:“蛮有意思的”,“这下知道了艾滋病、性病的可怕”。 而一些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向学生们教授如何使用避孕套、如何预防艾滋病和性病起到了诱导暗示的作用,对处于性萌芽阶段的青少年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3.
王克荣,1963年出生,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五届“贝利·马丁奖”获得者,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被誉为“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至今从事艾滋病患者救助工作已有17年。  相似文献   

14.
狱警王文广与艾滋病犯人“零距离”接触1800个日夜,拯救了数十名犯人的生命与灵魂。今年5月,他被全总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面对荣誉,他热泪盈眶地道:“妻子比我勇敢100倍,没有她,我无法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艾滋病还被视为外国人所患的性病、需要“御于国门之外”的时候,夏国美教援就开始了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奔走呼吁的艰难历程。这么多年下来,艾滋病渐渐被国人正视,脱离出道德谴责的范畴;上海开始了第一次由专家撰写艾滋病法律草案,并不断听取各方意见的”自下而上“的立法进程……然而,夏教授最强烈的感觉依然是,艰难!  相似文献   

16.
卓越 《老人天地》2008,(3):12-13
年逾七旬的徐莲芝治疗艾滋病近五百例,被誉为中国治疗艾滋病的首席医生。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的夫人秘密来中国了解艾滋病防治情况时,多次称赞徐莲芝是中国最好的医生,是防治艾滋病的世界级功臣。  相似文献   

17.
在“爱心家园”里,艾滋病病人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医护,更重要的是家的温暖、精神上的支持。作为艾滋病患者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爱心家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谈性色变     
前一段时间,北京五中的高一年级同学开始在自己同伴中做了一次“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和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评估”,这个国内首次由学生自己出题、集体参与调查然后由4位同学主要讨论执笔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第1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我以为它使成年人大吃一惊的出色之处不仅在于了解了中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看法、.态度,了解了他们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需求,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了依据,而且,它对了解中学生青春期相关知识特别是性知识和性道德提供了判断依据。前几天,我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初中--Er-~的学生和普通大学与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需要为”一栏里,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学生都填写了“是”、“需要”、“必需”、“急需”、“极需而目急需”等意见;对“性包括什么内容?”的问题答案多种多样,有从字面回答的,比血0:“性别”、“同性异性间的差异”、“性常识”、“性知识”、“性心理”、“性教育”、“性病预防”等。也有从两性关系层面回答的,比如“男女间的感情冲动”、“异性间的亲密关系”、“异性间亲吻拥抱”、“由异性互相抚摸引起的感官上的愉悦”、“异性间肉体及灵魂上的结合”、“婚前性行为”、“性交”、“人与人爱的产物”,可以说是涉及了性与性爱的所有方面。但是,在实践方面有个14岁的初中三年级女孩答道“男女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不包括亲吻嘴和脸)”,而这个女孩子在“是否有过与异性的如下体验”下面,则是在“亲吻”的答案上划了“√”。在大学生中仍有10%以上的同学写“ldon’.tknow”表示他们不知道答案。“第一次对性的好奇尝试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19岁。在回收的有效问卷里,30%左右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承认有“性交体验”,在艺术院校里此比例略有上升,达到35-38%;……两份调查结果都发现,不论青少年学生们出于什么角度回答问题,都能看出我们现有的“性”教育有明显缺陷,学生们在认识上的扭曲也不容忽视。也许学生们的回答仅仅是因为年龄还小,也许强烈的求知欲与此类教育现状的无奈让他们羞于回答或不想做答,但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关“性”方面的教育,实在是值得认真讨论讨论了。在此,我们请了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学专家各抒己见,并请多年来一直从事青春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有着丰富经验的著名教育家闵乐夫教授做了点评。  相似文献   

19.
张赐琪 《社会学》2005,(4):27-31,56
作为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国际化城市,随着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新的传染病先后登陆上海,如震惊中外的“SARS”,扑朔迷离的禽流感等。尤为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性病、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据统计,2003年上述三种疾病占上海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49%,尤其是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传染病的社会防治问题,引起政府和市民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因为文楼村的出名,河南省上蔡县也渐渐成了世界闻名的“艾滋病大县”。文楼村被媒体曝光之后,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村庄浮出水面……因为艾滋病的残酷存在,每年有相当于上蔡县一年财政收入的社会资源,在支付着上蔡县的艾滋病治疗成本和因为艾滋病存在而造成的劳动力损失。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衡量艾滋病在这个中原百万人口大县造成的所有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