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废止了1982年5月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自愿性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变。在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下,如何完善现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健全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管理运行机制,这是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于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分型管…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发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做好"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特困释解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则是"两类"人员管理与服务的难点与焦点。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诸如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江苏省宜兴市"方圆帮教中心"等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基地,致力于解决在矫正人员和释解人员管理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应借鉴北京市和江苏省的经验,建设"过渡性安置中心"。  相似文献   

3.
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管理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学工人员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管理的主体,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中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学工人员的视角,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构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帮助高校自我检验创新能力管理的有效性,又可以帮助学工人员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因素,从而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管理机制,使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李晓玉  李晓宁 《理论界》2007,(11):35-36
行政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需要由行政人员来完成,因此,行政人员管理对于确保行政任务的良好完成有重大意义。行政人员身份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行政人员的行为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对行政人员的管理中,为了满足行政人员个人的正当权益和保证国家、社会公众的权益不受损害,激励与监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目前还有待健全,有很多人员在一年以内出现多地流动,这种情况下导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尽管各个地区都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但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流动人员管理不够严格、不规范,部分单位对流动人口人事档案管理不重视等问题都需要给予解决.所以,笔者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法是调整在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是指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对所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有决定权的人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行为是指由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而发生的行为。我们建议制定这样一部法律是希望以此法律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人员数量紧缺、人员专业水平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频繁等发展困境,参照新加坡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应从政府政策支持与非盈利组织治理创新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人员动态管理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的许多期刊社来说 ,陈旧的人事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期刊社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期刊编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本文对期刊编辑人员动态管理的性质、形态、方式进行了多方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发人员的特点决定其对工作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创新型企业希望获知对研发人员工作绩效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达到最大激励效用。在分析构建研发人员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二者关系的假设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珠三角地区创新型企业的研发人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研发人员工作生活质量的高低对其研发工作绩效存在一定影响,而且是正相关关系,从而获得进行高效管理和激励研发人员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企业可通过改善职工工作生活质量来提升工作绩效,进而达到提高组织创新绩效的最终目的,这可为我国企业创新进程中研发人员的有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秘书在现代组织中既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秘书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素质,同时搞好现代秘书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禅宗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产生也使中国的宗教发展出现重要分化,即在"教下"之外,另立所谓"教下别传"的"宗门",形成"宗"与"教"的分化.中国禅宗的"宗旨"集中体现为"遗世独立"和"以智启信"两点,其目的在于反对宗教世俗化.禅宗的这一思想在总体上造就了中国宗教的独特精神风貌,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宗教的认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后的教务管理具有高度共享数据、严格的标准化要求、密切的协调与关联、网络化及数据的透明性、在数据量上的不敏感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信息化下的二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要注意调整管理岗位及职能,改革管理流程,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行适当授权与监督,改进服务,教学决策要依据信息化,还要培养各级管理人员及师生的信息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禅的理念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谭惟 《云梦学刊》2014,(3):94-98
历史实际人物“道济”到“济公”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民众共通的“心灵真实”,济公形象是在大乘佛教“不二”智慧和禅宗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化土壤中结成的硕果,这一形象已经具备了佛教影像化传播的一些特征.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语言道说形式,是一种综合艺术,其表达力和感染力空前,影像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还具备了本体论的意义.在娱乐化的今天,“影像禅”有可能成为现代参禅的新方式,促进现代佛教的人间化性格.  相似文献   

15.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论点可知:目前有关低保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自说自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前城市低保制度在核定家庭经济状况、形成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维护救助者的尊严和自由、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应当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核心的审核制度、建立与促进与就业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法制为基础的惩戒规范、完善以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被中国禅文化和隐士文化深深吸引的西方读者,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将自己后半生献给了修禅译禅,并通过中国禅诗佛经的翻译逐渐走入中国读者视野之中.与其他译者相比,比尔·波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禅修不仅直接影响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生活经历和信仰取向也同时影响了其翻译之“道”,并最终实现了最佳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有其鲜明特点即禅悦思想,表现为明心见性的智慧心境,忧中有乐的生活意趣及忧愤难忘的心绪纠结.这与中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相符,同时也与诗人自幼崇佛,谪贬永州后精研佛法有关.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心境也决定了其创作中的禅悦风格.禅悦思想影响和决定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与艺术实现.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一生对哲学的批判、瓦解和创新,成绩斐然,他那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那富有神秘性的、不可言说的思维方式和“语录体”式的叙述风格与中国禅宗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性。维特根斯坦是通过“看”和“显示”来呈现“不可说”;禅宗则是通过“默照禅”和“以势示禅”来显示“不可说”,二者“殊途同归”。维特根斯坦的思、言和行都与禅修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看,维特根斯坦可以说是西方世界里的东方禅师。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行的语言形式,谚语的通俗性特点与禅籍的口语化特征相一致。因此,禅籍中谚语的用例较多。本文以禅籍作为语料背景,从语法的角度,围绕结构成分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对禅籍谚语的活用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以展示谚语在动态运用中的灵活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