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提出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打破并根本改变了本体论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考方式,突破了木体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唯心论企图从物质和精神的两极对立中直接把它们统一起来的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与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既不能从唯心论观点去理解它,也不能从唯物论观点去理解它,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  相似文献   

2.
论王夫之的教育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在其4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兢兢业业地躬身于教育实践,而且把教育活动与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对老子“无为”的世界观到宋明理学中的唯心论都做了大量的批判工作,提出了不少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哲学思想;他以唯物论的本体论、反映论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不断地探索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内容十分丰富的、完整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一、“习与性成,继善成性”的教育作用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从先秦诸子百家至宋明诸儒学派,都十分注重“人性”问题,并围绕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否可变、人…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唯心论的认识论,又产生过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全体上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但又各有片面的真理。但是,在认识论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传统的模式,认为任何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属于唯心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划分是评价认识论本质和意义的主要标准,一般说来,唯物论的反映论总是代表正确、进步,而唯心论的认识论总是意味着错误、反动。近几年,在哲学界又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旧唯物论的反映论并以此为理由直接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难。另一些人则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中主体因素日益突出而过分夸大认识中的主体因素,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开历史的倒车,又回到以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性为特征的唯心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在“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的第二个问题,讨论老子书思想是属于唯心主义方面还是属于唯物主义方面。他认为:“有一部分人认为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承认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成分,甚至有相当大的唯物主义的成分”,他称之为甲方;“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也承认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有唯心主义的成分,甚至有相当大的唯心主义成分”,他称之为乙方。文章里的重点,虽然提出在讨论方法上应该注意两点,即“不要把老子哲学现代化”,和“必须从老子的真面目讨论起”,“必须认真地以老子书为依据,而又不局限于老子书”,可是在说明问题的时候,处处都在解释为什么老子哲学应该属于唯物主义方面的道理。现在根据冯先生所提出的见解,从三方面来研究:第一、谈“其中有物”;第二、谈“其中有精”;第三、谈“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一种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它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而有必要对它作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6.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老子思想学术讨论会1985年12月在湖南湘潭召开。与会学者从中哲史、文化史、科技史以及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的多种角度和侧面,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作了许多新的探讨。现分专题将讨论的内容综述如下。一、老子哲学的性质老子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方面与会者有五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
走进张岱年位于北大中关国的住所,只见屋内陈置简单,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桌上摊着他正在写作的稿纸。清心寡欲的张先生,一生没有别的爱好,他说:“我最喜爱的事情就是思考问题,写文章。我在写作时自己感到非常愉快”。从此言也可看出张先生的人生与治学态度。一般人都以为张岱年是哲学史专家,他不仅担任了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长和名誉会长,而且这方面著作颇丰。其实,张岱年还是个有独特见解的唯物论哲学家。早在少年时期,张岱年就“好作深沉之思,不自量力,欲穷究天人之故。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张岱年《真与善的探索》1987年版)张先生在20多岁时,就企图将现代辨证唯物论与西方的逻辑方法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三结合”体系。1936年,有人发表《当代中国哲学界的解剖》一文,将张先生的哲学思想称为“分析的唯物论”。40年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持“超越”论的学者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作为相反观点,是从两极去说明 世界本原、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关系等问题的。”这种“两极对立的观点都只 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都不能合理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而“超越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引起哲学发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所在。” ②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杨献珍同志的《唯物论的命运》是答复我的《辩证法的命运》的;《辩证法的命运》又是我答复近年来杨献珍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对艾思奇同志和我的批评的。有一个读者看了这些文章以后,写信对我说,他现在担心起“哲学论争的命运”来了。他的意思是:杨献珍同志并没有针对我的问题作出答复。这使我想到,我也不应该回避杨献珍同志对我的批评。本来,“唯物论的命运”是应当和“辩证法的命运”一致的:辩证法的胜利只是意味着形而上学的失败而不会意味着唯物论的失败;唯物论只有和辩证法携手前进,才能真正战胜唯心论。这是哲学史证明了的真理。现在,为什么唯物论的命运和辩证法的命运冲突起来了呢?这里面总有值得探究之处。本文首先从学术角度同杨献珍同志讨论;至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既然杨献珍同志坚持他的批评,我也准备在后面答复。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杨献珍同志的指正。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哲学及其现代道德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大哲学家 ,著作《老子》,分上下篇。上篇以“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起首 ,被后人称为“道篇”;下篇以“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开头 ,被称为“德篇”。故合称《道德经》,其“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1。“道”和“德”是老子哲学中的一对极为重要的概念和范畴。“道”是其最高实体和一切哲学思想的来源 ,离开“道”无从谈老子的道德哲学 ,也无以言道家哲学 ;而“道者 ,道之舍也”2 ,《韩非子·解老》中说 :“道有积而德有功 ,德者道之功。”其意即是 :“道指世界本源 ,德…  相似文献   

12.
杨直  杨洪林 《江汉论坛》2002,(12):30-33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杨献珍坚持和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同形形色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极“左”思潮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和哲学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宝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为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舆论准备,为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于荀子哲学,学者大多认为是唯物论,但又以为其中包含某些唯心论因素;偶或有人认为是唯心论,但夹杂唯物论因素。二者都没有把荀子哲学的基本倾向和对立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就是说,都没有找到其内在逻辑结构上的根据。其实,心物二重化世界观和以一举多的方法论,是荀子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哲学思想在整个宋明理学中居重要地位。然而,过去对二程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从1981年杭州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中州学刊》开设了“宋明理学研究”专栏,全国其它的书刊也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提出了一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二程哲学思想的新见解,宋明理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爱将近年来关于二程哲学思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备参考。 一、关于二程的“天理”和“人欲”的思想 天理和人欲是理学中甚为重要的一对范畴。过去也曾有人论及。有人认为二程说的天理就是造物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争论很多,分歧也大。从五千言中,任何争论一方确实都能选择到一些有关章句来证明自己论点。然而,说他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是研究终了的结果,不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古代哲学家,尤其是不自觉的哲学家,在其思想中,或多或少地都有其自相矛盾之处。研究老子哲学思想,还应该就其思想的基本方面,加以讨论,不要为了立论,创造一套古人所没有的体系。本文三论,就老子的“道”、辩证法思想及认识论,发表点意见,请教大家。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缺少“本体论”,没有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述,因而没有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也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唯物论仅仅包含在认识论之中,“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哲学的唯物论。我们认为,这些看法都是缺乏根据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在很多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唯物论原理作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唯名论反对唯实论的斗争是欧洲中世纪哲学战线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论战,是当时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列宁指出,这一争论“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页)。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对后来近代唯物论特别是英国唯物论经验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同书”是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同时却也是长久被误解和曲解的著作之一。就在最近的一些涉及“大同书”的文章中,也还有这种情况。例如,有人说“大同书”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有人却说它是没有现实社会基础的“游离了的学说”;有人认为康有为著书目的是为了“给中国资产阶级指示出路”;有人却确信著书目的是为了“欺骗和麻醉人民群众,以缓和人民革命高潮”。很明显,这种种不同看法造成混乱的感觉。实际上,“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比较集中和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如果说,在“戊戌奏稿”及其他著作中,康有为是最後总结了整个改良派现实的具体政治纲领;那末,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却是最先企图予改良主义以空想的最高目标。这两者有着大的距离和矛盾,(正是这种距离和矛盾迷惑了许多人)但同时却又是有机的统一。一方面,在“大同世界”的空想中,处处潜伏着软弱妥协的改良主义思想实质;另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仅仅注意到它与马列主义哲学的共同点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它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什么是特点呢?从哲学上说,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本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5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等方面构成的。从总体上看,它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从内容上看,由于它所考察的对象不同,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谢俊  刘国华 《理论界》2006,(3):91-92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他“无为”思想体系的基本内涵,“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精神灵魂。文章分析了“无为”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结构,清楚地阐述了“无为”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