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葛兰西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知识分子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家",扮演着使文化合法化即建立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功能,因此,属于自己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思想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今西方左翼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旨趣不是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初的观念体系,而是要引导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在实践哲学中,葛兰西突出强调要通过理论批判与政治实践活动的结合,把自发地改造现实社会的主体变成自觉的历史主体。葛兰西还认识到哲学与政治、知识分子与群众是辩证统一的,并着重分析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领导权和建立自己领导权的力量就存在于这种辩证统一的运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布哈林和葛兰西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曾在共产国际工作过,两人自然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布哈林和葛兰西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承担的历史使命不同,两人自然对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思考和主张也不尽相同。这种认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取得文化领导权的具体方法上。对布哈林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深入探究文化领导权的核心问题,反思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看意识形态掌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国目前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新的革命理论。其中对市民社会的全新阐释、对国家构成的划分、阵地战的提出和培养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等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面临着极其复杂的趋势,这一问题又直接关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命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语境下对社会主义具有适用性,依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首创性的探索并因此具有某种典范性。其中,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市民社会的“同意”场域以 及有组织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立场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有机构成因素,并为文化领导权的合理实践提供了充分说明。但是,这 场身陷囹圄的孤独论战实质上乃未完成的理论探索,因而今天看来它本身仍具有一些践行的困境。又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 国话语建构与文化领导权理论存在历史的默契性。因此,准确把握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历史关怀,顺利突围文化领导权的现实 遭遇,并切中时弊地多维度建构中国话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葛兰西市民社会和领导权理论的内涵 ,指出葛兰西的这一理论既继承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传统 ,也是在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结合西方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领导权在中国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革命家毛泽东为研究对象,来论述毛泽东是如何利用新闻工具来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以及如何巩固文化领导权的,并且指出东西方差异,对现代的文化领导权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领导权理论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两种社会历史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另一种则是领导权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历史观,它突破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逻辑;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首先是列宁提出了政治领导权的理论,尔后葛兰西则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拉克劳、墨菲正是在列宁、葛兰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领导权概念.他们超越了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走向话语领导权,完成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现了一种随机性、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从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出发,对无产阶级如何夺取进而巩固国家政权提出的系列主张。葛兰西批判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突出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其基本主张的积极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理论可能,值得借鉴。然而,这一思想并非是一个逻辑周延、具有自洽性的理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也有明显区别:在社会历史观上,葛兰西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依托社会结构所作的分析中,"市民社会"的政治意义被夸大;在主体维度上,表现出对文化精英主义的复调变奏;在方法论上,葛兰西的策略主张与现实形成反差,虽然愿景美好,但可操作性不强。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的效度和限度,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市民社会、文化霸权、意识形态及知识分子四个方面着重阐释葛兰西理论核心观念的内涵与表征.揭示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机制,特别是构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赛义德和葛兰西都主张在文化领域发动一场非暴力性的软权力革命。葛兰西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鼓动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把文化领导权夺过来。赛义德从后现代性的立场出发,对西方文化中的霸权进行了揭露,主张把西方的文化领导权给彻底消解掉。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实证语义指涉无产阶级对领导权的夺取、领导权和分权的关系以及西方文化领导权的限度。尤其是后者,对于思考中国文化如何夺取一定的领导权,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作为文化研究葛兰西转向的突出个案,威廉斯的领导权理论彰显出权力视角的理论优势,以及充分揭示文化场域权力关系的意义。文化研究语境中,威廉斯文化理论的葛兰西转向具有范式性,它深化和推进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研究,昭示着范式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代西方国家的治理方式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新特点进行深入思考,葛兰西认为,西方工人阶级革命应注重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突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革命战略的侧重点要相应地从“运动战”调整为“阵地战”。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建立文化大军;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实现文化领导权;采取多种途径建设文化领导权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们党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在葛兰西看来,在国家的统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但会通过武力和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会通过精神领域中的道德等柔和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在内心深处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夺取具有阵地战的特点,具有持久性,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