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修辞与演讲的关系入手,从修辞的视角考察了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主要从鲜明的政治观点、严密的逻辑性和强劲的鼓动力三方面分析了丘吉尔的语言艺术魅力,认为这篇演说语言魅力的体现是与修辞手段的运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英国面临生死存亡,在国内民众恐慌、投降论调高扬的时刻,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激励了国民抗击纳粹的决心和勇气。在英国的民众看来,丘吉尔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叼着雪茄,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的首相,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政治演讲语篇中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视角,从语气和情态两个系统对丘吉尔的著名演讲“Blood,Tears,andSweat”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揭示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并试图通过分析其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有名的演讲家,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在这次演讲中,他只讲了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相似文献   

5.
坚持,再坚持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演说家。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发表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这次大约持续了20分钟的演讲中,丘吉尔只是不断地重复着两句话:“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绝不认输!绝不,绝不,绝不,绝不!”这句号角般的至理名言体现了丘吉尔一生的成功经验: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真有的话,那就是,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绝不认输!  相似文献   

6.
丘吉尔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演说家,他的演讲妙语连珠,具有打动并启迪听众的魅力,可以说是俏皮、诙谐、幽默的。他的俏皮体现在他使用语言时的睿智,体现在他运用的比喻中。有趣的是,动物形象常常作为典故和比喻出现在他的演说中。  相似文献   

7.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根据Halliday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有关人际意义的理论,从语气、人称、情态等三个方面分析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时的演讲”的广播演讲部分,探讨这篇政治演讲实现人际意义的各种语言手段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帮助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证明:隐喻机制具有强大的劝谏性作用,对政治性演讲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人们在正式场合发表演讲,总要先写好演讲稿。这是其演讲成功的先导。一些演讲者,之所以演讲不成功,首先就在于他的演讲稿没写好。在丁玲反映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文采。此人嗓音清亮,谈吐风生,学问渊博,挥笔成章。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后来又做过教授,到延安专门学习了一年党的方针政策后,被组织派到桑干河边一个二百多户的大村庄──暖水屯担任土改工作组组长。上任后,他决定作一次演讲,以发动农民积极投入土改斗争。他花了整一个上午写演讲稿。写完后,自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丘吉尔曾经说过,美国人机智且富有,每逢棘手问题并穷尽变术之后,总能做出正确选择。美国在过去五年里推行的亚洲外交政策再次证明了丘吉尔的估计。难题并非始于克林顿政府,遗憾地说,也不会随它而解决。 问题是逐渐出现的。有人把1989年天安门事件作为起因。这个悲剧连同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而使我们从前的战略变得过时。国会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能成功     
《阅读与作文》2011,(6):10-12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勋爵小时候在一所叫哈罗的英国私立寄宿中学读书。他不是一个好学生。事实上,如果他不是一位著名领袖的儿子,很可能会因为种种违纪行为而被学校开除。然而,丘吉尔在哈罗中学完成了学业,并且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英国陆军部队的军旅生涯中一帆风顺,并且游历了非洲和印度。  相似文献   

12.
二战初期,随着希特勒向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他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出发,积极推动英苏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援苏抗德是丘吉尔现实主义外交的代表性例证.  相似文献   

13.
二战初期,随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摒弃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绥靖政策,战时的现实主义外交逐步展开。在英国的重要盟国法国沦陷的形势下,丘吉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推动美国援英抗德,并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丘吉尔对英美联盟的构筑,是二战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4.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以当代英国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扬名四海,而作为历史学家的丘吉尔却鲜为人知。实际上,丘吉尔不仅是世界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位有所成就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他曾两度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丘吉尔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而他独特的养生方法同样让人们津津乐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起了英国的首相。在艰苦而复杂的生活环境下,丘吉尔不仅没有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反而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且一直活到了91岁,成为众多英国首相中最长寿的一位。据丘吉尔的家人透露,丘吉尔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除了与他豁达乐观的性格有关外,还与他自创的一套养生方法息息相  相似文献   

16.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关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首次会晤的最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英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联合国的成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两国首脑对会晤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即罗斯福仅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与罗斯福亲自会面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诞生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1,(3):48-48
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演讲:“孩子们,知识是呔海。我们学习知识,就像用一把小小的勺子,在大海里舀水一样……”  相似文献   

18.
科普演讲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科普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化的深入,科普演讲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手段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智力资源的开放共享,但迄今对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对信息时代的科普演讲进行了探讨,包括其内涵、特点、优势、主体、受众、内容、方式、成效以及制约因素等。对TED演讲、一席演讲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引入AIDA模型分析其传播效果,提出完善科普演讲的对策:应进一步重视科普及科普演讲;加强传播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推动科普演讲走进课堂,成为当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暮春的一天,清华大学礼堂座无虚席,走道里也站满后来的学生。此时“奋斗者足迹”演讲团的代表正在这里做巡回演讲。讲台上一个年轻人正在发言,充满激情的话语和简洁的手势深深吸引着台下的每一位听众,讲话被一次次掌声打断。演讲人名叫李华,他演讲的题目是《为了母亲》。“人总是要有追求的。问题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中国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要有自己的人才,这是民族的希望……”一句句带有浓重西蜀乡音的话在礼堂里回荡著,随着他自信闪亮的目光,一条奋斗者的足迹在我们的眼前渐渐展开……李华千里迢迢从国内为法国同事带了…  相似文献   

20.
花的生命     
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