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圣人     
1947午,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相似文献   

2.
发现自己     
言守义 《可乐》2010,(9):9-9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南非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小伙子每擦一下,都要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很奇怪,便上前询问。小伙子说他是在感谢一位圣人帮他找到这份工作,让他有了饭碗。  相似文献   

3.
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美国南方著名的孟菲斯大学为一名工作了31年的黑人妇女的退休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把她的名字刻在了校内一座纪念碑下面的大理石上。她是一名杰出的教授,显达的名流,还是慷慨的捐助人?不,她只是一名清洁工,一位一直在学校拖地板、擦窗户的黑人清洁工。  相似文献   

4.
于童 《社区》2009,(16)
我家的钟点工林大哥,职业是为雇主们做清洁,打扫房间。记得他第一次来时的情形:见他大约40多岁,穿雪白衬衣,眉目之间尚有一股英气,我心中顿时有些疑惑,这哪儿像一个清洁工?他没有多说话,马上投入了工作。先是快手快脚地擦桌椅,然后精心地用干湿毛巾擦玻璃,最有趣的是擦了三遍后,他还要退后几步看看是否光亮。厨房是油烟重地,连换气扇他都拆下来洗净。最后用力拖净地板,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一位擦鞋匠的传奇故事感动了世界。米索是萨拉热窝本地的一位居民,21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接替父亲的工作,背起工具箱走上街头,成了一名擦鞋匠。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以擦鞋为生,这在一些人看来很没出息,但米索不这样想,他认为擦鞋也是一份高尚的职业,每当他把人们脚上的鞋擦得光滑铮亮,穿鞋人因之增添了几分精神和自信时,他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此外,米索不但努力擦好鞋,还时常免费为那些年老或贫困的主顾服务。渐渐地,米  相似文献   

6.
朱慧 《人生与伴侣》2006,(12):67-67
2005年6月,一次我到朋友家吃饭,可能是喝多了点,我起身敬酒时.把一盘菜给弄掉到了地上。看着地板上的油污我不知所措。朋友却说:“没事!”见他从橱柜里拿出一块鲜亮的黄色小巾来擦地上的油渍。这块小毛巾擦地倒是擦得很干净,但经这么一弄估计也得报废了,怪可惜的。  相似文献   

7.
15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他背井离乡到父亲澳门一个好友的金铺做小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金铺,扫地、擦灰尘、倒痰盂、洗厕所……小工的工作琐碎而辛苦,但他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他总是在开店之前将地板拖得亮如明镜,将柜台擦拭得一尘不染,从不因为卑贱而懈怠,也从不因为脏累而抱怨。员工们纷纷表示,他到来后是金铺卫生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他既是理学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象征。在王阳明身上始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他一方面探索并实践着圣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理论,一方面他自己和门人又把他拔高到彻底超越大众的至高神位;一方面他表现出对朱熹所获得的神性般崇拜强烈不满,并且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着捣毁偶像的工作。结果是,拉下了一个上帝,自己又坐上了上帝的神位。  相似文献   

9.
兰斯顿·修斯(1902—1967)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美国黑人作家。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歌曲作者和传记作家,而且还是一位编辑、报纸专栏作家、翻译家和演讲家。修斯一生写过无数的短篇故事、大量的诗歌、七部小说以及六个剧本,但他主要还是作为一个诗人闻名于世。他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有关黑人的。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但是对于这位象马丁路德·金一样为黑人服务的黑人诗人,恐怕就知之不多了。谨在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生活小常识     
△磨菜刀前,先将菜刀在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取出在磨刀石上边磨边洗盐水,可使刀刃锋利,延长使用寿命。△切过鱼、肉的刀,用生姜片擦一遍,即可除腥气。△在杀鸡前,先给鸡灌一匙白酒于口中,水烫后鸡毛特别好拔。△擦地板时,在水中加几滴色拉油,能使地板非常光亮,或者用发酸的牛奶加少许醋,不但可去污,而且能擦得很光亮。另外油漆地板的污垢可用茶叶浓茶汁擦去。生活小常识@袁叶茜  相似文献   

11.
一、兰斯顿·休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是最受爱戴的诗人。他是哈莱姆桂冠诗人,本世纪二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不仅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一位著名的抒情诗人,而且是一位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传记作家、编辑、报纸专栏作家、翻译、演说家、剧作家,他开辟了黑人文学的现实主义之路。在他的抒情诗中引用了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的节秦。在现代美国诗坛上被翻译成其它文字最多的就是他的诗。他的作品为全世界展现了黑人艰苦的生活.休斯在美国黑人文学  相似文献   

12.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一位老人身上,他正拿着电锯“雕刻”木头。过了许久,他仍没有停下,前额与脸颊渐渐渗出汗珠,便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又继续埋头工作——这是我爷爷做木柜时的场景。爷爷是一位木匠,在老家农村经常接单,为客户定制木家具。在上述场景中,爷爷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特别认真。当天要把做好的木柜交付给客户,因此,他一大早就起床,心无旁骛地开始工作。临近中午,一个崭新的柜子新鲜出炉,爷爷需要尽快送到客户家里,于是我也跟着去。谁知客户收到柜子后,觉得有一个地方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语气暴躁地让爷爷重做一个。  相似文献   

13.
"飞翔":回归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主题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始终弘扬着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以一位黑人青年长大成人的过程为中心,追踪他寻求身份感和家族历史的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形象地展示了“飞翔”——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名少年的有趣经历:六岁时,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块儿玩了一下午滚球。从来没有一个大人对他这么好过,他认为黑人是最优秀的人种。  相似文献   

15.
孙友益 《社区》2004,(20):35-35
40岁的老李下岗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呆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一天,他走到马路边上“看风景”,看见一个擦皮鞋的妇女,于是上前问她:“大姐,一元钱擦双皮鞋;一天到底可以擦到几块钱?”大姐说:现在擦皮鞋的人多了,生意自然不如往日红火,不过,一天下来少也能赚十几元,运气好二三十元一天也有的。 这时,一位推自行车的小伙子来擦皮鞋了……也不知什么原因,老李突发奇想:你看这年轻人的单车多脏,擦双皮鞋收一元钱,我给他擦两个车轮子收两块钱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当代戏剧的进程中,奥古斯特·威尔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独具匠心地将历史、地域、音乐和宗教四大元素揉入自己的世纪之作,以此表达对黑人身份的认同。通过深入剖析他的系列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在凸显了戏剧主题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一种浓郁的美国黑人民族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既是威尔逊的创作动力,又是帮助黑人群体在经历了黑白两种文化冲突后进行自我定位的精神标杆。  相似文献   

17.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10,(8):30-31
故事斋冒险的肥皂商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中学毕业后,他选择经商,经营肥皂。于是,他从邻居开始,挨家挨户推销肥皂,逐渐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肥皂商。  相似文献   

18.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一位圣人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黑人文化复兴的一名骁将,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黑人民间歌舞、黑人民间故事、黑人宗教仪式等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一方面使作品成为展示黑人民俗文化的窗口,大力弘扬黑人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小说体现出黑人特有的文化素质和种族语境,从而展现出作者挖掘黑人特质文化、争取黑人话语权力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秘密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四十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我们的主人公走进一间大厅,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