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谭文鑫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9-131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相似文献
2.
谭文鑫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梁思成林徽因》是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电视纪录片佳作。文章认为该片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情感与事业的交响;其二,个人与民族的交融;其三,历史与人文的交织。 相似文献
3.
梁思成,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乃梁启超之长子。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出生于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和建筑学家,其父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堂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4.
“太太的客厅”1930年,梁、林夫妇离开沈阳回到北平,把家安在了北总布胡同24号院(旧门牌3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梁思成、林徽因举家迁离北平。虽然在这里只住了6年,但这却是他们人生中最为惬意风光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5.
6.
从林徽因诗歌的解读看中国传统解读方法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3):38-41
诗歌文本的解读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诗学问题,非常难以把握。从林徽因几首诗歌的具体解读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诗歌解读方法存在的局限。这种解读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文本解读的“超所指”性。 相似文献
7.
汤赟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82-85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京派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建筑家.在文学与建筑领域均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这种文理兼通的双重身份,使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建筑学造诣对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求实的文学态度、美观的诗歌构形与深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张世元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新月诗派的林徽因 ,是“三十年代极富个性的 ,艺术上渐臻于炉火纯青的女诗人”,她以艺术家的全部气质捕捉灵感 ,诗化情绪 ,把诗意盎然的感觉和情绪熔铸进美的艺术形象 ,创造了美的艺术品 ,创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诗美世界 相似文献
9.
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6):18-21
通过研究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包括对其诗歌特点的分析和小说中现代性因素的界定,认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是文学、建筑、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所体现出的人性之美,它也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郭冬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1):46-52
林徽因是我国现代女建筑学家和文学家,其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典型的知识分子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人格特征,值得今天的女性思考与借鉴.其对我国当代女生教育的启示为:学校尤其是女子院校,要进一步厘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广大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各界要携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林徽因诗作的"建筑美"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励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63-67
从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其创作与建筑艺术的交叉问题,揭示了建筑学知识的厚重积淀,使林徽因的诗歌既有对新月派建筑美的主张呼应的一面,更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其突破和创新既体现在诗形的建构上,也表现在诗歌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深层交错上.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的文学观和她作品中的徐志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为"诚":一是指对文学的诚实态度;二是指"主观所体验"的情感的真诚。两者共同聚焦于心灵的"诚"。由此出发,她将与徐志摩之间的情感体验有意无意间写进了作品。 相似文献
13.
漫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简论林徽因的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4):533-536
林徽因的诗作上内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外应世界诗艺潮流的变化,融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艺于一炉,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双重色彩. 相似文献
14.
白晓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35-37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关注妇女,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她以学者作家敏锐的眼光,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以独到的视角写下动人的篇章,在其小说中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周英飒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49-52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才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师,她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独立文学思想和独特鉴赏眼光的评论者、文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作者试图从林徽因的评论和散文中梳理其文学观念,并结合具体文本,就她深受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来分析其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的小说几乎篇篇都有可圈点之处。《文珍》中出走的丫鬟、《绣绣》中新时代的旧式弃妇、《钟绿》中希腊乡村少女,这些形象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似是而非;《吉公》对清末西学东渐背景下知识分子命运的表现以及科学、科技之辨,则是五四新文学较少触及的命题;而她的第一篇小说《窘》不仅体现了娴熟的心理描写技巧,还表现出对个人生活、情感的不加掩饰的坦诚,这又是五四新文学最基本的底色。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林徽因小说的独树一帜,以及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回应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