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朱子和张栻的仁说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朱子与张栻《仁说》及相关论辩书信的考证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通过对他们书信的考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朱子《克斋记》初稿先于《仁说》初稿,朱子《仁说》初稿约作于壬辰二月或三月;朱子分别在壬辰十月或十一月和壬辰十二月两次修改《克斋记》,于癸巳五月或六月最终定稿;朱子约在癸巳五月或六月修改《仁说》、在癸巳八月或九月对《仁说》进行最终定稿,《仁说图》当作于《仁说》定稿之后,约作于癸巳冬;张栻《仁说》初稿约作于癸巳五月或六月,约最终定稿于癸巳十月或十一月;朱子和张栻关于朱子《仁说》初稿的辩论约发生于壬辰二月至壬辰十二月;张栻《仁说》初稿约在癸巳五月或六月作成后,朱子作《答张敬夫论仁说》第四十八书讨论张栻的《仁说》初稿。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学角度对《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作者及其与《孔丛子》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小尔雅》最早成书于秦汉之际,最早的作者为孔鲋,其后此书历汉、魏、晋又经后人增益、改定。《小尔雅》对《孔丛子》而言,最早于秦汉之际被附于《孔丛子》,魏晋之前被辑出单行。后人以为其先单行后被采入《孔丛子》,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3.
1934年(民国廿三年) 三十九岁一月,《新年试笔》(署名蒲牢)、《个人计划》,分别发表于《文学》二卷一号、《东方杂志》卅一卷一号。《冬天》刊于《申报月刊》三卷一期。署名形天。《〈清华周刊〉文艺创作专号》刊于《文学》二卷一号。署名惕若。二月,短篇《赛会》,一月作,发表于《文学》二卷二号。署名吉卜西。《话匣子》,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4.
《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记载了唐朝六祖惠能多年宏法的经历.成书于明中叶的《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学道、唐僧取经贯穿的一连串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坛经》的“自心即佛”的顿悟佛法.可以说,在构思、情节与人物言行上,《西游记》有很多是取材于或说灵感发源于《坛经》的.对此,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相较于《坛经》的纯说佛理,《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坛经》.  相似文献   

5.
《补天》最初收入《呐喊》,成为集子中的最后一篇。后来因不满于成仿吾对《呐喊》的批评,为了“回敬”,作者于一九三○年当《呐喊》印行第二版的时候,把它从集子中抽出,于一九三五年编进《故事新编》,作为该集的首篇。从此,人们往往只是把《补天》作为《故事新编》的系列之一来加以考察,而较少注意置于《呐喊》系列之中对照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春秋传》说"辨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子作《春秋传》说”首见于清人张沐《春秋疏略》 ,再见于清人许伯政《春秋深》 ,三见于近人毛起《春秋总论初稿》 ,非始于姚曼波女士。姚曼波女士《春秋考论》的考证推论充斥着穿凿附会、武断臆测。  相似文献   

7.
略述《周礼》的成书时代与真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礼》一书的成书时代与真伪问题 ,是自汉代以来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近现代学者的研究 ,《周礼》为周公所作说和刘歆伪造说 ,已经大体上没有人相信了 ,但还有作于西周、作于春秋、作于战国、作于周秦之际、作于西汉等不同的说法。本文对以上诸说略作综述 ,认为作于战国说较为允当 ,并认为《周礼》原本是未完成的著作。汉人补入《周礼》的《考工记》,亦成书于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8.
对《药性主治分类主治》一书进行系统文献梳理,发现其与《本草汇纂》《本草求真》有着密不可分的学术联系。"分类主治"可以看做《本草汇纂》的总论,而"药性主治"是《本草汇纂》的病症索引系统。《药性主治分类主治》依托于《本草汇纂》发挥其学术价值,但学术传承于《本草求真》。  相似文献   

9.
信息     
《论藏名著选编》出版近日,校出版社分批推出由我校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主编,多位专业人员整理的《论藏名著选编》丛书。首批选入这套丛书的论藏名著分别是:(1)《正续指月录》(收于《续藏》第143册);(2)《弥勒五论》(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和《大正藏》第31册);(3)《菩提道次第略论》;(4)《瑜伽师地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5)《新华严经论》(收于《大正藏》第36册);(6)《宗镜录》(收于《大正藏》第48册)。其中《正续指月录》属于大乘显教中性宗一系的名著,《弥勒五论》及《瑜伽师地论》属于大乘显教中有宗一系的奠基之作,《新…  相似文献   

10.
《叔苴子》是明代庄元臣的著作,它从多方面发挥了道家思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过去很少为人所注意。作者庄元臣,字忠甫,江苏吴江人,约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隆庆二年进士。他的著作还有《三才考略》、《金石撰》、《觉参符》、《时务策》、《凤阁草》等。“叔苴”二字,出自《诗·豳风·七月》篇:“九月叔苴”。叔者拾也,苴即麻子。秋天九月,农民拾取麻子以待来年播种。《叔苴子》“非取用于今而取用于后”,其寓意就是待时而用。作者认为《易》道散于九流,无所不有。儒出于《履》,释出于《艮》,墨出于《颐》,道出于《井》,法出于《噬嗑》,名出于《同人》及《节》,杨朱出于《睽》,兵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侠妓小说流行的成因与主题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国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创作趋向,是长篇白话作品中侠、妓题材的空前盛行,形成了稗官争说侠与妓的特有景观。说侠者有《三侠五义》(首刊于1879年)、《荡寇志》(首刊于1851年)。说妓者有《品花宝鉴》(首刊于1849年)、《青楼梦》(成书于1878年),《花月痕》(首刊于1888年)、《海上花列传》(结集本初版于  相似文献   

12.
关于顾亭林《山东考古录》的成书,《四库全书》及《续山东考古录》孔宪庚等学者序皆认为其是《山东通志》的“遗稿本”,完成于《山东通志》之后。据笔者考证,《山东考古录》成书时间为顺治十八年,而《山东通志》实际上是初修于康熙十二年,明显晚于《山东考古录》。同时,通过《山东考古录》与《日知录》初刻本、三十二卷本及《日知录集释》、《日知录刊误》内容的详细勘比,对《山东考古录》的几处阙误进行了校正,可以进一步认识《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司马法》编成于战国初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专著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历史必读的重要文献资料。《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这是关于《司马法》的最初的一个记载。刘向《七略》始入于兵家,《汉书·艺文志》则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     
阎连科,中圆当代作家。男,1958年出生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乐。1979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等12部,中、短篇小说集《年月日》、《黄金洞》、《耙楼天歌》、《朝看东南走》等10余部,  相似文献   

15.
《诗薮》撰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薮》的撰年问题一直为学界忽视,本文在考察胡应麟创作《诗薮》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后得出以下结论:1584年左右,胡应麟已经开始了《诗薮》的写作,《诗薮》文本最终完成于1589年,《诗薮》最初版本的刊刻完成于1590年。  相似文献   

16.
文之者,何人     
正人物名片何人,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14岁起发表文学小说,先后创作《入画》《美人皮》《黑月光》《男骨旧人》等中短篇小说五十余篇,发表于《爱格》《花火》等全国刊物;《纱帽河锅贴》《记忆中的火锅与年》等散文作品,发表于《温州日报》《墨池》等本土刊物,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图书馆藏清人黄图珌《栖云石》、夏秉衡《八宝箱》、王廷鉴《梅影楼》传奇和无名氏《照胆镜》杂剧为稀见之曲作。前三种虽有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涉及,但真正读到原作的极少;后一种未见任何曲书记载。《栖云石》的情节和主旨与《牡丹亭》类似,完成于乾隆六年(1741)。清代小说《风流悟》与此剧情节相同,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15出。《八宝箱》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题材来自于冯梦龙《情史》,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5出。抄本《梅影楼》取材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至咸丰三年癸丑(1853)之间的实事,剧叙徐夔妻刘怡青在太平军入鄱阳城后跳井殉节事。抄本《照胆镜》4出,与清初朱云从《照胆镜》(已佚)传奇情节不同,叙明陈钺妻妾事。此剧当作于道光朝或其后。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陶渊明集》的体例、版本源流等问题前人研究颇多,郭绍虞先生在他的《陶集》(《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考辨中说: 自来论陶集者权舆于何孟春注,而略具雏形于陶澍《靖节先生集》卷首所辑之《诸本序录》,其后梁启超继之,于其所著《陶渊明》后附载《陶集考证》,胡怀琛于其著《陶渊明生活》后附载《陶集纪略》,至日人桥川时雄所撰《陶集版本源流考》则论述最为详尽,然犹不能无违失遗漏之处。  相似文献   

19.
    
柯岩 《中华魂》2012,(4):30-30
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柯岩,因病于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柯岩于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柯岩文集》(6卷)、《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中国式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一)《永乐大典》本百科全书式的《永乐大典》于一四○三年至一四○八年编于南京.一四二一年,《永乐大典》及文渊阁芷书迁至北京。这部巨著的副本完成于一五六二至一五六七年间。战火和保管不善,都是文学宝库的死敌。一七七三年,在恢复《永乐大典》收入的佚书过程中,《永乐大典》得到广泛应用。这时发现北京这套《永乐大典》副本不完整.当时存于翰林院.是四十年前从皇史歲迁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