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选拔和培养好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是顺利完成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新世纪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而严肃的政治课题。“君子”是中国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品德”及“君子品性”对提升民主党派代表人物自身的道德水准和政治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理学家在其特有的历史哲学指导下对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许多人物作了点评。两宋理学的奠基人程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均仅以道德标准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尺度, 缺乏以历史主义的眼光, 以社会价值的标准去评判历史与历史人物的视野, 不能认识“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正面作用,一味地将历史道德化、以道德理想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与历史人物, 表现出使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迂阔和保守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 ,反映被典卖的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有三篇 ,《赌徒吉顺》中的吉顺妻和《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温柔善良 ,逆来顺受 ,而《生人妻》中生人妻性格坚强 ,具有反抗精神。三篇小说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人物 ,揭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夫权的罪恶  相似文献   

4.
公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由扁平人物过渡到中间人物,由中闻人物过渡到圆形人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这是公安文学兴盛的标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物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佛斯特划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申丹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本文则将其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功能性人物是指在文本的叙述中起着一定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人物.人物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叙事情节中的功能和在人物关系中的功能.审美性人物是指文本在叙述中突出其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审美性人物包括描述人物外在行为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人物.  相似文献   

6.
7.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作为介于现代和传统的过渡性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作为一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为中外学者分析人物提供了绝佳视角。文章旨在用福斯特的人物理论来分析其作品《印度之行》中的人物塑造,解读人物形象和作品涵义,同时考察福斯特如何在创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9.
《左传》人物生活在传统礼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直接激发了《左传》人物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三种意识构成的《左传》人物的主体社会心态,对后世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人生心态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从行为标准、操作手法、道德因素、社会责任等层面论证了采写人物专访报道过程中应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原则,坚守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人物     
吉国宾,1974年3月生,山西新绛人,副教授,现任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吉国宾副教授主要从事正义理论、社会思潮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当前和潴有序的社会之可能性——从正义问题运思维度探析》等11项;主编出版《正义意蕴中的和谐发展——中国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研究》专著1部;在《理论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吲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相似文献   

12.
从“新现实主义”的视角 ,重新审现了在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认为该小说所展示的 2 0世纪初的呼兰城 ,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 ;指出小说以大量群体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呼兰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 ,并展示了该民俗社会共性扼制个性、群体淹没个体这一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3.
14.
《桃花扇》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同时,注意艺术虚构,虚实结合,戏剧与历史达到了完美统一。具体到柳敬亭形象的塑造,剧作者一方面使柳的说书技艺及滑稽、刚强、仁义的心性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则或移植史实,或实中写虚,或以虚写实,在请缨、入狱、归隐等情节中加入了较多的虚构成份。戏剧与历史中柳敬亭形象的异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剧作者取舍材料的匠心及其超人的史识艺胆。  相似文献   

15.
红娘既是喜闻乐见的文学人物,又是家喻户晓的社会角色,这已是世所共知且无可争辩的事实。像她这样集文学人物与社会角色于一身的跨行兼任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甚至世界史上都独一无二。作为一个出现于唐代传奇里的婢女,却在近现代产生了新的意义与新的功能,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深思的文化现象。红娘是在唐代以来的各种艺术样式里聚集和蓄积了足够的人气之后,才被作为社会职业的媒人或媒婆的代称,这个转型既十分独特,又非常成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红娘作为社会角色的媒人的称谓使用便渐渐增多了。1921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红娘形象演变迎来了新机遇。新时期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出现了以红娘命名的职业婚姻介绍所,将红娘作招牌,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征婚成为时尚和潮流,红娘一词是当今婚爱流行语。作为备受世人喜爱的社会角色,红娘已不限于婚姻、女性和中国,她越来越多地出入于当代各种社交应酬场合,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际、联谊活动的重要介质。我们坚信,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红娘作为社会角色必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姓名的形式虽然有限,但是它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却是丰富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名更具有特指意义,不仅可以从侧面提示读者关于人物形象的诸多要素,更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从《源氏物语》主人公源氏和雨夜品评后的三位典型人物的名字入手,浅析紫式部的人物命名法,以探求其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7.
建国17年,人物叙事诗创作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势头,它构成了17年诗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史论结合,从传记型人物叙事诗和虚构型人物叙事诗两个角度对17年人物叙事诗的发展脉络和成败得失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小说围绕着贝基·夏普和艾米莉亚·塞得利的生活命运展开,艾米莉亚生于商人家庭,外表柔弱,心地善良,最终获得幸福;而贝基出身贫寒,外表妖媚,心机重重,结果夫离子散。通过这两个女主人公的命运,萨克雷描绘了当时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部小说的副标题为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因为它把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当作批评与讽刺的对象。小说中所描述的名利场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到处都充满尘埃,将人们的眼睛蒙蔽,同时也蒙蔽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盛况空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品评人物的高峰。这一时期处于思想前沿的是贵族君子,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圈。他们在政治外交活动和思想交流活动中常常品评人物。贵族君子和史官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合流的倾向。贵族君子和史官成为这一时期人物品评的主体。《左传》就记载了大量的发生于贵族君子这一文化圈的人物品评事例。其中可以称得上人物品评盛会的大型活动有三次。分别是虢之会:郑行人公孙挥品评各国大夫;垂陇之会:赵孟请赋诗以观郑国七大夫之志;延陵季子遍评各诸侯国政治精英。  相似文献   

20.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人,与以往写人的习作训练不同的是,这次是要写一位离自己生活相对而言比较远的陌生人,而且是身份特殊,是自己家乡的名人,因此,要深入社会生活,寻找、了解、拜访名人,选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